劇版《三大隊》首播口碑:大尺度鏡頭引爭議,秦昊演技獲好評

2023-12-27   置身事內

原標題:劇版《三大隊》首播口碑:大尺度鏡頭引爭議,秦昊演技獲好評

張譯主演的電影版《三大隊》正在上映,秦昊主演的劇版《三大隊》,竟也隨後播出。

這種現象,在影視圈裡可不常見,可謂風險與機會同在。

一方面能蹭一波電影版《三大隊》的熱度,對收視率有幫助。另一方面,觀眾容易將電影版和電視劇版進行比較,很難進行純粹的討論。

相較於影版著重表現的「紀實性」,劇版《三大隊》更偏向「懸疑犯罪」,並大幅度改動了支線劇情,加入了不少對角色的背景描寫。

這種改動,對於幾十集時長的電視劇來說,是正常而且必要的。

但因為影版先上映,而且張譯的演技出眾,影片口碑很好。所以觀眾對劇版《三大隊》的期待,其實不算高。

開播前,不少觀眾對秦昊主演的劇版《三大隊》心存疑惑。

開播後,秦昊「教科書」式的演技,讓觀眾豎起大拇指。

秦昊的演技,太對味兒了

筆者的印象中,演員秦昊非常適合出演那種很有主見,甚至是偏執的角色。

比如《獵狼者》中他飾演的護林員「魏疆」。

而《三大隊》中程兵的角色特徵,正好是秦昊擅長的那種類型。

「我今天的活兒就是抓你,你要作死你試試」,一句台詞就將人物倔強的底色,展現得一覽無遺。

如今已經45歲的秦昊,無疑是經歷過時代變遷,有生活沉澱的演員。

所以在這種「年代懸疑劇」中,他能很好地把握時代特徵,將角色演出那個味兒。

在場景還原這方面,《三大隊》劇組也是很用心的。

一開場,秦昊夾著手包,雙手插兜大步疾走,條絨褲子上別著的傳呼機,還專門掛著那時候很流行的金屬鏈。

手包、夾克、條絨褲和傳呼機,看到這些熟悉的物件,但凡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觀眾,很容易被帶入到劇情當中去。

而秦昊的演技,也做到了不浮誇不做作。

像在車裡和同事談論家長里短這種「生活式場景」,他演起來遊刃有餘,將「不耐煩不愛聽又無法逃避」的神情,演繹得活靈活現。

而「職業化場景」中,秦昊又將角色身上的老練專注以及正義感,展現給觀眾。

審訊「王二勇」時,秦昊的情緒,從收斂克制,到憤怒積累,然後爆發,可謂一氣呵成,讓觀眾看得非常痛快。

眼神戲,是很考驗演員功底的。

這場戲裡,秦昊將角色的情緒變化,通過眼神表現出來,不用怒目圓睜和大聲嘶吼,觀眾就已經感受到了那種無法克制的憤怒。

後來,「王二勇」死在審訊室,程兵面對來認屍的王二勇母親時,秦昊的表情更是到位。

無奈、憐憫、還有不敢面對這位老母親的複雜情緒,通過嘴唇的開合,不停轉動的眼珠,和呼吸時胸腔的起伏,演繹得相當出彩。

一瞬間紅了的眼球,並不是他後悔自己的那一拳,也不是對王二勇的死感到愧疚,而是面對這位老母親時,無法壓抑的惻隱之心。

惻隱之心是人性,一個演員能將「人性」具象地表現出來,說明演技的高超。

衝動是有代價的,程兵因為那一拳,身上的衣服,也換成了囚衣。

在剃髮時,秦昊用「失去焦點」的眼神,來詮釋此時角色的狀態。

看似沒有什麼表情變化,但實際上把「委屈憤懣」和頹喪,展現得一覽無遺。

作為一部電視劇,一開始的幾集很重要,沒有刻意耍帥的鏡頭,沒有瘮人的磨皮濾鏡,秦昊用「教科書」式的演技,把觀眾拉入到劇情之中,不可謂不精彩。

秦昊的老婆伊能靜,也談到了秦昊在劇組的狀態,總結下來就是「心累」。

之所以「心累」,是因為秦昊完全沉浸到這個角色中去了。

劇中人物在13年的時間跨度里,經歷著「委屈、不甘、放棄、繼續」的循環周期,而且這種循環,帶來的情緒逐步遞進,不「心累」才怪。

可以說,劇版《三大隊》有好口碑,秦昊貢獻的演技是很重要的因素。

優點明顯,缺點也挺突出。

大尺度畫面引爭議

畫面尺度,是如今很多影視劇吸睛的利器。

《三大隊》的原型故事,開始於一樁「少女被害案」。

電影版將這個故事起點,拍得很隱晦,沒有細節描寫,點到即止,主要放在追兇情節上面。

而劇版《三大隊》,則把鏡頭對準了犯罪細節的描寫上。

劇中,女孩被害的整個過程,導演用特寫的手法表現出來,著重突出了「二王」的猥瑣殘暴,女孩的無助可憐。

尺度較大的畫面和過於直白的台詞,自然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不少觀眾覺得,為了博眼球這樣拍,畫面尺度過大,確實很下頭。

而且,這種大尺度畫面,不止一處。

如果說「少女被害」是為了引出整個故事還情有可原,後面出現的很多鏡頭,就是純粹為了博眼球而設計的。

比如「二王」入室行竊的那場戲,室主是一對情侶,半夜回家的他們,一進門就急不可耐地上演不可描述的事情。

畫面中充滿喘息和激吻聲,甚至還給網襪用了特寫鏡頭。

這些戲份,其實和故事劇情完全沒什麼關係,這兩位演員也就是「工具人」,並沒有什麼「起承轉合」的作用。

導演卻大張旗鼓地安排了這種戲碼,其用心可謂一目了然。

為了詮釋「王二勇」的形象,導演的「小心機」玩得賊溜。

比如那場「仙人跳」戲份,明明可以通過鏡頭語言一帶而過,導演卻偏偏運用了「寫實」「特寫」「懟臉拍」的手法,將其充分展現。

好好地拍「懸疑劇情」不好嗎?整這麼多讓觀眾猝不及防的花活兒,不但拉低了整個劇的質感,也浪費了秦昊、陳明昊、李乃文等演員的演技。

《三大隊》這個題材,本身就自帶「尺度」,真的不需要再進行這樣的藝術加工,更何況這些鏡頭,不但和藝術不沾邊,更像一種畫蛇添足。

結語

總體來說,劇版《三大隊》首播後,雖然有不足,但整體口碑是好的。

不少網友的觀感不錯,對劇情的改編,人物的描寫比較滿意。

實際上,「三大隊」本身並不是小說,而是根據真實事件描寫的「非虛構故事」,原作者「深藍」,為了保證真實性,很多他不了解和道聽途說的內容,都沒有寫進故事中去。

而正是原作者的這種嚴謹,給了影視創作者很大的發揮空間。

劇情的改編延展,角色刻畫和戲劇衝突,也就決定了影視作品的質量。

到底是錦上添花,還是畫蛇添足,其實觀眾心中各有定論。

各位小夥伴,你們覺得劇版《三大隊》拍得怎麼樣?

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