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聚焦】火爆全網的《萬里歸途》!其中的地理知識,你了解多少?

2022-10-16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時事聚焦】火爆全網的《萬里歸途》!其中的地理知識,你了解多少?

截至10月8日15時,《萬里歸途》票房突破11億元,在今年國慶檔的7部新片中遙遙領先,占據了總票房的七成。同時,《萬里歸途》總場次15.7萬場,成為中國影史國慶節總場次冠軍。

《萬里歸途》改編自真實事件。2015年,北非,努米亞共和國爆發戰亂。

前駐地外交官宗大偉(張譯 飾)與外交部新人成朗(王俊凱 飾)受命前往協助撤僑。

任務順利結束,卻得知還有一批被困同胞,正在白嫿(殷桃 飾)的帶領下,前往邊境撤離點。情急之下,兩人放棄了回家機會,逆行進入戰區。赤手空拳的外交官,穿越戰火和荒漠,面對反叛軍的槍口,如何帶領同胞走出一條回家之路?

努比亞共和國在哪裡?

努米亞(Numia)這個名字應該是從公元前三世紀建立在北非的古代王國努米迪亞(Numidia)改編而來的。 這個王國的大致區域現在是利比亞,所以很明顯努米亞撤離的原型就是2011年的利比亞撤離。

此外,《萬里歸途》的大使館有一張地圖,雖然經過修改,但看起來仍然與利比亞地圖高度相似。

影片中,大批外籍人士從邊境前往圖利斯。這個名字也很明顯。圖利斯是突尼西亞。在2011年的撤離行動中,撤離路線之一是越過突尼西亞邊境到突尼西亞港乘船撤離。

0 1 地理位置

是北非的一個國家,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查德、尼日、阿爾及利亞跟突尼西亞相鄰。面積176萬平方公里,首都的黎波里。

0 2 地形

利比亞全境95%以上地區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區是平均海拔500米的低高原,受寬闊低地分割。北部沿海有狹窄平原。荒漠與半荒漠占總面積90%以上;西北部與南部多礫漠、石漠;其餘為沙漠,間有綠洲。

0 3 氣候

利比亞北部沿海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冬暖多雨,夏熱乾燥內陸區屬熱帶沙漠氣候。其夏季平均氣溫為35℃,冬季平均氣溫為15℃。年平均降水量從北往南由500~600毫米遞減到30毫米以下,常有來自南面撒哈拉沙漠的乾熱風為害。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

0 4 河流

利比亞境內無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較廣,為主要水源。

05

資源

石油和天然氣探明儲量位居非洲第一。利比亞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國之一。

0 6 人口民族

687萬(2020年),主要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爾人。阿拉伯語為國語。絕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

0 7 經濟

利比亞資源豐富,特別是氣儲量十分豐富,是世界主要產油國和石油輸出國之一。這正是利比亞吸引外資的關鍵因素之一。主要工業部門是石油開採、煉油,還有食品加工、石化、化工、建材、發電、採礦、紡織業等。糧食不能自給,大量靠進口。

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花生、柑桔、橄欖、煙草、椰棗、蔬菜等。畜牧業在農業中占重要地位。牧民和半牧民占農業人口一半以上。

非洲(拉丁文:Africa),全稱阿非利加洲,在地理上習慣分為東非、西非、南非、北非和中非五個地區,共60個國家和地區。

許多國人對非洲大陸的認知大多來源於課本上的地理知識,電視、網站等媒體的報道,能了解的知識確實不多。相對十幾億的國人來說,親自去過非洲的人比例還是非常少的,因為在地理上來看,非洲離中國確實很遙遠。

國人對非洲的印象大多停留在髒亂差、疾病流行、戰亂爆發等,卻不知非洲也有不為人知驚心動魄的美。那麼就跟隨我們一起來看看,非洲的地理之最有哪些吧。

非洲(拉丁文:Africa),全稱阿非利加洲,位於地球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之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縱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占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10.325億)。

非洲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24',北緯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0°02',南緯34°51'),西至維德角(西經17°33',北緯14°45'),北至吉蘭角(本賽卡角)(東經9°50',北緯37°21')。

非洲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記載。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

自1415年西班牙占領休達,歐洲列強開始進行對非洲殖民統治,約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達到巔峰,約有95%非洲領土遭到列強瓜分,資源長期遭到掠奪。1847年後殖民地陸續獨立,而非洲獨立年(1960年)則象徵非洲脫離列強統治,非洲殖民時代結束。

由於長期種族衝突、熱帶疾病叢生、工業化引發的環境破壞,從前西方殖民主義,獨立後腐敗政權,教育、人民自律的不力,使非洲成為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全非洲一年的貿易總額僅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一。

通常所說非洲人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尼格羅人種的非洲居民,即非洲黑人。

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的沙漠面積約占全洲面積1/3,為沙漠面積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東部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東非大裂谷),另外,除了沙漠,非洲也有鬱鬱蔥蔥的森林和一望無際的草原。非洲最大的島是馬達加斯加島。非洲的尼羅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

尼羅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在建築、雕刻和繪畫等藝術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羅河畔開羅附近的宏偉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是公元前(BC)27世紀前後古埃及人的傑作,它們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

非洲東北端有163公里長的蘇伊士運河,使之與亞洲相隔(地緣政治學上)則是地中海和與其隔海相望的歐洲。

從非洲在突尼西亞的最北點本塞卡角(北緯37°21')到在南非厄加勒斯角的最南點(南緯34°51'15"),距離約8000公里。從非洲在塞內加爾的最西點維德角(西經17°33'22")到在索馬利亞的最東點哈豐角(東經51°27'52"),距離則約7400千米。非洲的海岸線長約2.6萬千米,因為其海岸凹陷處不多,所以面積只為其1\3的歐洲,海岸線卻比它長(歐洲的海岸線長約3.2萬千米)。

非洲面積最大和最小的國家分別為阿爾及利亞和群島國塞席爾;而非洲大陸最小的國家則是甘比亞。

01

自然地理特徵

1. 主要地形:大部分以高原為主,西北部和東南部有山地,中部為剛果盆地。海岸線平直,島嶼、半島較少,最大的半島為索馬利亞半島,最大的海灣為幾內亞灣。

2. 主要河流:剛果河、尼羅河(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日河、贊比西河。

3. 氣候: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主要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

(1)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該地與剛果盆地的區別是它的海拔較高,所以受到地形的影響。與其相似的是蓋亞那高原的熱帶草原氣候。

(2)索馬利亞半島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受東北信風的控制,風由陸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受離岸寒流(西南季風使表層海水遠離海岸,底層海水上泛成為寒流)的影響,降溫減濕。

(3)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馬達加斯加島東側雖不受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但緯度低,且位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經過,增溫增濕。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東南部和中美地峽東部的熱帶雨林氣候成因與此相似。

(4)幾內亞灣北側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幾內亞灣北側與非洲的剛果盆地緊密相連,雖然同為熱帶雨林氣候,成因卻並不相同。幾內亞灣北側地處西南風的迎風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經過,增溫增濕。

02

經濟地理特徵:「單一商品經濟」為主

03

三大問題——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嚴重

1. 問題產生的主要人為原因:人口增長過快;生產力水平低下;不合理開發。

2. 解決措施: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保護環境,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等。

非洲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徵

自然地理環境的五大地理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每一個要素作為整體的一部分是發展變化著的;其中一個要素的發展變化必然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地理環境發展變化。

非洲的五大地理要素在整體性方面表現更為突出:

1. 地理位置和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1)緯度位置關於赤道對稱決定了氣候類型關於赤道對稱。

(2)剛果盆地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形成熱帶雨林氣候,而東非高原因為海拔較高,水汽難以到達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3)南北兩端在30°~40°之間,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由於受暖流增溫增濕和從海洋吹來的東南信風的影響,降水較多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2. 氣候對地貌、植被的影響

(1)北非由於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形成乾旱少雨的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荒漠帶,地表多沙質沉積物。

(2)剛果盆地熱帶雨林氣候對應形成熱帶雨林植被,植被繁茂。

(3)非洲大部分地區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植被為熱帶草原。

3. 非洲的河流更是各具特色

(1)剛果河:地處赤道熱帶雨林氣候區,流經剛果盆地,注入大西洋。水文特徵:水量很大(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積廣,支流多,匯水多),徑流量季節變化小,含沙量小(流經地區植被覆蓋好),無冰期,但水流急,水能豐富。剛果河兩次穿越赤道,要注意流向的變化。剛果河徑流量最大的季節是北半球秋季。剛果河南北兩側的支流分別流經南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區,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區的濕季為每年的6—10月,而南半球則是9月到次年的5月,當南北半球的支流同時進入雨季時,也就是北半球秋季,剛果河的水量最大。

(2)尼日河:流程長,呈弧形水系。上游地區發源於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量大,徑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徑流量有所減少(降水量有所減少,加之熱帶草原區的動物飲用水);下游在奈及利亞境內,降水量增加,徑流量有所回升,但不明顯(下游奈及利亞境內有大片的種植園農業,灌溉用水量增大)。

(3)尼羅河:世界最長的河流,主要流經埃及和蘇丹,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該河主要流經熱帶沙漠氣候區,該區降水量較少,而蒸發旺盛,故其總徑流量不是很大。其上游有兩條支流,分別是青尼羅河和白尼羅河。這兩條支流分別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和東非高原,主要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兩條支流的水量較大。但白尼羅河的徑流量變化較小,因其源頭髮源於赤道附近,降水季節變化小,又有維多利亞湖等湖泊的調節。而尼羅河下游為地中海氣候,冬季降水量較多。所以尼羅河的水量特徵:河流水量不是很大,季節變化大,其中秋季是徑流量最大的季節(兩條支流流量受乾濕兩季的影響),且從上游到下游的變化是由大變小。含沙量較大,汛期為每年的6—9月(定期泛濫是尼羅河突出的水文特點)。

非洲地理劃分

當然,由於是對一個大洲按照地理方位的大致劃分,所以不同的組織在劃分時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在此我們採用聯合國地理區劃圖作為劃分依據。北部非洲(北非)主要是指位於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包括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蘇丹等6個國家,該地區的重要地理特徵是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文化,和西亞地區合起來統稱阿拉伯世界。

北非示意圖

東部非洲(東非)主要是指北起紅海、亞丁灣沿岸,南至莫三比克的廣闊印度洋沿岸國家,包括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南蘇丹、吉布地、索馬利亞、肯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尚比亞、辛巴威、馬拉威、莫三比克、馬達加斯加、塞席爾、模里西斯、葛摩等19個國家。東非是非洲地區劃分中國家數量最多的區域,該區域人口構成複雜,宗教信仰複雜,社會發展程度較低,很多地區現今依舊處於戰亂之中。

非洲肯亞野生動物

南部非洲(南非)主要是指位於非洲南部地區的國家,包括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等5個國家,主要地形區為南非高原。南非在歷史上,從15世紀開始,歐洲的葡、荷、英、法、德等國殖民者先後對該區域進行殖民統治,二戰以後才取得民族獨立,南非是該區域最重要的國家。

南非開普敦

中部非洲(中非)主要是指非洲大陸中部的國家,主要位於東非以西,剛果盆地是主要地形區,主要包括安哥拉、、剛果(布)、剛果(金)、赤道幾內亞、加彭、中非共和國、查德、喀麥隆、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等9個國家,該區域是非洲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是黑人的故鄉。

非常區域劃分圖

西部非洲(西非)主要是指位於幾內亞灣北岸,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國家,西至大西洋沿岸,主要包括奈及利亞、貝寧、加納、多哥、象牙海岸、賴比瑞亞、獅子山、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塞內加爾、甘比亞、茅利塔尼亞、馬里、尼日、維德角、布吉納法索等16個國家。其中奈及利亞是該區域人口超過一億,且發展程度最好的國家。

非洲之「最」

1. 地理面積之最:非洲 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北非的阿爾及利亞,面積238萬多平方公里。

最小的國家是塞席爾(1976年6月29日塞席爾宣告獨立,國土面積451平方公里)

2. 人口之最: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是西非的奈及利亞,人口約1.73億,同時也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產和出口大國。

3. 非洲 最大的沙漠是位於北部的撒哈拉沙漠,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公里。

4. 非洲 面積最大的盆地是位於中部的剛果盆地,面積約337萬平方公里。

5. 非洲 最大半島是位於東非的索馬利亞半島,號稱'非洲之角」,面積約75萬平方公里。

6. 非洲最大城市是埃及首都開羅,橫跨尼羅河,是整個中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於埃及的東北部。

7. 非洲最知名的建築是埃及的金字塔,是古代七大奇蹟之首,也是唯一存在的一個。

8. 水文之最

非洲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尼羅河長約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

非洲最大的瀑布是維多利亞瀑布,位於非洲贊比西河中游,尚比亞與辛巴威接壤處。寬1,700多米,落差達108米。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非洲最大的湖泊是維多利亞湖,在世界淡水湖中,面積僅次於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而居世界第二,面積69400平方公里。

非洲 最深的湖泊是坦噶尼喀湖,最深處1470米,僅次於貝加爾湖,是世界第二深湖。面積329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湖。

非洲 流量最大的河流是剛果河,非洲第二長河,全長約4700公里,流域面積約370萬平方公里。流域面積也是非洲河流中最大的。

非洲最大的海灣是幾內亞灣。

9. 地形之最

非洲 最長的裂谷是東非大裂谷,從莫三比克起,一直往北延伸到紅海北端,長度超過6000公里。

非洲 最長的海峽是莫三比克海峽,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

10. 非洲最低點與最高點

非洲陸地最低點是吉布地的阿薩勒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7米,為非洲大陸最低點。

非洲最高的山峰是吉力馬札羅山,海拔5895米,位於坦尚尼亞東北部。

11. 最奇特地域景觀

非洲最奇特的地域景觀是位於茅利塔尼亞撒哈拉之眼,直徑達到48公里,從太空上清晰可見。起初該地形被認為是由於隕石碰撞而形成的,目前地質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地質結構上升或侵蝕造成的,這種環型外型的形成至今仍是一個謎團。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非洲整體來看都是非常貧窮落後的,在我們印象中,幾乎可以把非洲與貧窮落後劃等號。

由於長期種族衝突、熱帶疾病叢生、工業化引發的環境破壞,從前西方殖民主義,獨立後腐敗政權,使非洲成為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全非洲一年的貿易總額僅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一。

本來地大物博的非洲,為何一步步成為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南非和辛巴威的發展歷程可見一斑。

原因一:黑人執政

南非,之前是一個非常富饒的國度。醫療更是世界頂級,1982年全世界第一例心臟移植在開普敦完成。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沒有大的自然災害,礦產豐富,白人管理有道,哪怕在世界各國對其經濟制裁的時期,這個國家還是過的非常安逸的。

黑人執政後,之前很多沒有接受過教育的黑人關係戶們紛紛走上重要崗位。因為這些黑人管理水平遠遠低於白人,導致很多白人和中產黑人隨後紛紛選擇了移民到其他國家。國家的科技,經濟,醫療,教育等水平出現了整體坍塌。

辛巴威也曾是不錯的國家。黑人掌權後,不分青紅皂白的驅趕任何白人,甚至當時有點資產的黑人階級。紀錄片里,白人被趕出他們的住所,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別墅被推土機推倒。還有,在繁華的購物中心,一群黑人突然衝進去,肆意毆打,砍殺他們能見到的任何白人。這不是在演戲,不是生化危機,而是慘痛的事實。黑人執政後沒有處理好種族問題,對白人的打壓殺害,造成人才流失,影響深遠。這是非洲貧窮的第一個原因。

原因二:依賴援助及政府的腐敗

很多已開發國家都曾經殖民過非洲,對於非洲有一份歉疚之情,從非洲國家獨立後,這些已開發國家就對非洲進行大規模援助,而且歐美富豪名流熱衷於做慈善,很多慈善項目落地非洲,但非洲國家不僅沒有發展起來,反而更加動盪。

因為這些大規模的外力援助改變原有的經濟生態系統,導致非洲國家的人也只能依賴援助,無法自力更生。而且援助大量的資源給非洲國家,最終發放給普通平民還是要靠非洲國家統治者,導致這些國家統治者大軍閥們集中大量的資源,他們享受著這些援助,大多數沒有發放下去,自己貪墨了。

原因三:過度生育

2010年至2015年間,非洲的總和生育率為4.7,也就是說平均每1000名非洲婦女會生4700個孩子。在全球人口增速下降的情況下,非洲將在2050年後成為唯一一個保持大規模人口增長的主要地區。

為什麼非洲的人口會大爆炸呢?當然也離不開國際社會的關懷和支持。醫療救助和扶持使得疾病得到控制,同時生育死亡率大大降低,世界各國醫療方面所付出的努力,造成了人口激增的結果。

原因四:非洲人民的懶惰

非洲的物產非常豐富,農作物收益非常好,所以非洲人沒有儲存食物的習慣。隨便扔下幾顆種子,就能收穫很多的先天條件,使得非洲人非常樂於享受生活,寧肯曬太陽閒扯淡也不願意工作。在這樣衣食無憂的生存條件下,非洲人沒有危機感,沒有儲蓄意識,得過且過。

非洲人一般要求當日結算工資。做一天耍一天算勤快,做一天耍三天屬於正常,做一天耍未知天數那才是懶惰。

原因五:工業不發達

非洲大部分國家工業基礎薄弱,即便擁有大量資源也沒有開採的實力,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過分的依賴天賜的資源。或者說是非洲人不重視工業,隨便扔點種子就能生活,何必去工廠上班呢?在白人大量撤出非洲後,非洲工業的損失是極其嚴重的。工業化對於教育的要求也是較高的,而非洲落後的教育使得工業發展進程緩慢。

原因六:疾病的流行

非洲的自然條件養育的不僅僅是動植物,還有種類繁多的病毒、病菌們也在非洲大地上快樂的繁衍著。而非洲人因為天氣炎熱,穿著較少,在性的問題上更加開放,性病愛滋病都極為流行。

非洲承受著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疾病負擔,但擁有的衛生工作者數量卻僅占全球衛生工作者總數的3%,這種極不平衡的狀況令人吃驚。因病返貧,在任何國家都是普遍存在的。

原因七:落後的教育

非洲人受教育程度僅不到20%,也就是說的絕對文盲(就是ABCD都不認識的部分)有80%左右。教育的落後,再加上生育率高,這就要命了。教育水平跟不上,科技自然發展落後,工業文明就難以快速提升,經濟發展自然就會受到影響。

原因八:戰爭與動亂

二戰結束後非洲大部分國家紛紛取得獨立,卻又陷入一場又一場的內戰、政變、地區戰爭。政府官員忙著應付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敵人,民眾忙著為基本生存而掙扎,根本無暇建設國家。

試題連結

讀非洲北部國家利比亞的地理位置及調水線路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 下列因素對該國城市分布影響最大的是( )

A. 地形 B. 氣候 C. 水源 D. 土壤

2. 該國調水源地蓄水量較大的時期是( )

A. 9~10月 B. 12月~次年1月

C. 4~5月 D. 7~8月

3. 導致該國降水南北空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陸位置 B. 人類活動

C. 地形地勢 D. 大氣環流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 利比亞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帶,廣大的內陸地區為沙漠氣候;在沙漠地區有水的綠洲也有城市分布,所以水源是影響其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故選C。

2. 調水源地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冬季降水量大。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3. 該國降水主要呈北多南少分布,北部受西風帶影響較大,冬季降水較多,南部受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降水稀少。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

下圖為利比亞調水工程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4. 該工程調水量最大的季節及自然原因是

A. 冬季,北部受中緯西風帶影響降水多

B. 冬季,南部受副熱帶高壓影響降水少

C. 夏季,北部受副熱帶高壓影響降水少

D. 夏季,南部受東北信風帶影響降水多

5. 利比亞調水工程帶來的積極影響有

A. 中南部地下水位明顯升高

B. 緩解沿海地區的海水入侵

C. 沿海地區降水量明顯增加

D. 加劇沿線所有地區鹽鹼化

【答案】4.C 5.B

【解析】

4. 結合圖示利比亞城鎮分布和水井分布,利比亞北部地中海沿岸需水量大,調水工程從內陸水井向沿海地區輸水。北部蓄水量最大的季節是其需水量最少的季節,夏季地中海沿岸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C正確,ABD錯誤,故選C。

5. 利比亞從中南部水井向北部地中海沿岸輸水會使得中南部地下水位明顯下降;對沿海地區降水量沒有明顯影響;會加劇沿線部分地勢較低地區的鹽鹼化;調水可以減少北部沿海地區地下水的開採,可以緩解沿海地區的海水入侵。B正確,ACD錯誤,故選B。綜合自湘說地理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3c4b68516cb3645cc913cf8d3f55c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