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錄十三】施廷懋:十分耕耘一分收穫!走出抑鬱,陪伴傷病

2023-05-08   生態體育

原標題:【奧運冠軍錄十三】施廷懋:十分耕耘一分收穫!走出抑鬱,陪伴傷病

這枚金牌註定會被載入史冊——不僅成就了施廷懋與高敏、伏明霞和郭晶晶並肩,成為中國跳水隊第四位衛冕該項目冠軍的運動員;

也捍衛了中國跳水隊自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以來,對女子單人3米板的九連冠。

施廷懋以前叫「廷婷」,在她9歲已經改練跳水之後,施廷懋父親覺得「停停」寓意著停滯不前,後來改成「廷懋」。

施廷懋的父親解釋道,「『廷』是國家的意思,『懋』指勤奮努力,『廷懋』的寓意就是希望她努力為國家做貢獻。」

進入中國跳水隊後,施廷懋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

從2013年莫斯科世界盃施廷懋擊敗何姿奪冠,時至今日,無論是國內賽場還是國際舞台,但凡有她出戰,便鮮有讓女子單人3米板冠軍旁落的時候。

但在通往東京奧運會的道路上,施廷懋也曾陷入低谷。2019年,施廷懋在世界跳水系列賽北京站中輸給隊友王涵,多年連勝的紀錄戛然而止。

隨後的蒙特婁站的比賽,她又再次屈居亞軍,再加上外國選手的衝擊和傷病,施廷懋的狀態堪憂。

這在施廷懋的職業生涯之內並不常見。儘管她曾謹慎地表示:「想要到下一個巔峰,或許我應該跌到谷底」。

但當時施廷懋所面臨的多重困境,恐怕令她自己也始料未及,尤其是傷病和年齡帶來的困擾。

尤其是由於疫情,東京奧運的備戰周期長於以往,作為一名老將,施廷懋比其他人承受了更多的壓力和挑戰。

但來到東京奧運會賽場,一個狀態正佳的施廷懋展現在眾人面前。

北京時間7月25日,跳水女子雙人3米板決賽,施廷懋搭檔王涵以總分326.40成功奪金,幫助中國跳水隊取得東京奧運開門紅。

正如施廷懋賽後所言,「讓人變強大的,是通往這塊金牌的路。」

今天的3米板決賽,施廷懋從第一跳起便建立了優勢。此後,她一騎絕塵,沒有給其他人留下任何爭冠的機會。

中國跳水夢之隊向來是「女皇」的搖籃,三米板尤為如此。

從高敏、伏明霞,到郭晶晶、吳敏霞,她們優雅的起跳、漂亮的翻騰、輕盈的入水,無不給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今,成功實現奧運冠軍衛冕的施廷懋,已經寫下一段新的傳奇!

走上跳板,進行最後一跳之前,施廷懋的準備時間比前面幾跳都要長。「我能感受到自己心跳加速的感覺,不斷提醒自己要穩住。」

她穩住了,一次完美的入水,一塊金牌落袋。上岸看到成績表後,她把臉埋進了毛巾里,泣不成聲。

「上一屆可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一屆則是十分耕耘一分收穫。」施廷懋說。

年齡的增長,傷病的困擾,心理的糾結,讓她這五年過得太不容易。但最終,她戰勝了對手,更戰勝了自己。

施廷懋撲在王涵懷裡哭。

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在年輕新星不斷湧現的中國女子跳水界,施廷懋算得上是大器晚成的代表。

2012年她入選國家隊之時,就已經是21歲,隨後在次年才獲得了參加世錦賽的機會,由此走上台前。

在她的身前,有吳敏霞這樣的傳奇名將,但即便如此,施廷懋身上的光芒也無法被掩蓋——在進入國家隊之前,施廷懋就曾經在2010年亞運會上奪得了女子雙人三米板冠軍,2011年她又在世錦賽奪得一米板冠軍。

非國家隊選手世錦賽摘金,此前在中國跳水的歷史上還從沒有過。

而當她得到了機會,就再也無人能夠阻擋。

不知不覺中,施廷懋已經創造了一個堪稱恐怖的紀錄:從2013年,她入選國家隊後首次參加世錦賽開始,每一屆跳水三大賽(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外加亞運會,只要她參加了三米板項目,無論是單人還是雙人,她都從來沒有讓冠軍旁落過。

尤其在吳敏霞從2016年里約奧運會退役後,施廷懋就更加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女子跳板項目上的統治者。

施廷懋淚灑賽場。

如今在東京奧運會的賽場,施廷懋的統治依然在延續。在這個屬於她的時代,她已經做到了一位運動員能夠做到的最極限。

此前在國內的奧運選拔賽上,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眼光永遠都是放在世界。」作為跳水界的「女王」,她一直在迎接各國來了又去的對手們的挑戰,但卻從來沒有讓榮譽從手中離開。

這樣的霸氣,即便是放眼整個女子跳水項目的歷史,也很難有人能與之匹敵。而拿到這樣的成績,她認為只有一個因素,那就是刻苦。

「我們跳水隊的優良傳統就是刻苦訓練,成功沒有任何捷徑。」拿下金牌後,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我還是以前那個我,這次我就是去拼的,沒有任何『保冠軍』的想法。人生就是這樣,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施廷懋和王涵展示國旗。

抑鬱的狀態

相比中國跳水界很多十幾歲就成名的名將,施廷懋的起點無疑算是晚的,但她能夠長久保持在高水平的能力,卻是很多人都無法做到的。

對於個性沉穩的施廷懋來說,她從來不害怕等待,等待機會的時間,她都用來全力提升自己。

里約奪金之後她就曾感嘆:「奧運冠軍對我來說並不是等了4年,而是從我跳水開始到現在,已經17年了。」

和前輩吳敏霞一樣,施廷懋的性格也是屬於低調內斂的類型,而這樣能沉下心來吃苦拼搏的個性,從她小的時候就已經顯現——小時候練體操時拉韌帶,別的小孩都在哭,她卻沒有。後來練跳水門牙被膝蓋頂掉,她也硬是沒有掉眼淚,讓教練都感到驚訝。

剛進國家隊的那幾年,還有人對她能和吳敏霞配對參加大賽表示質疑,但施廷懋只是埋頭繼續努力,就像她此前接受央視採訪時所說:「我當時聽到『她這麼差,憑什麼配雙人』一類的話,聽著肯定會不舒服,但這不是我能控制的,我當時只能想著把動作跳好,其餘的沒多想。」

但當奧運會正式延期,國家隊訓練館裡的奧運倒計時一下子從100多天變成400多天時,施廷懋一度情緒崩潰:「當時就不想練了。」

但又一次,施廷懋扛下來了。

「經過去年疫情的封閉訓練,讓我學會了忍耐和接受,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奧運會前她就曾這樣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在東京拿下雙金之後,施廷懋又透露了備戰東京奧運會過程中,更多艱難的細節。

「去年狀態非常差,自己是找過心理醫生的,那個時候自己處於一種抑鬱的狀態,所以找了心理醫生讓他幫忙引導我走出來。但是旁人只能做一個引導,最重要的還是在你自己的內心。」

「這麼多年來,自己還是放不下,第一是對這個項目的熱愛,二來也覺得一路走到今天很不容易,花了大家的心血。如果我自己放棄了,那這麼多年來大家的心血都白費了,我不希望自己做一個這樣半途而廢的人。」

施廷懋在比賽中。

滿身傷痛

除了心理問題,對於一名老運動員來說,長年訓練比賽所積累下來的傷病,往往是最大的敵人。

對於施廷懋來說也是如此。

當人們一次次見證施廷懋登上國際大賽的最高領獎台,為中國跳水爭得榮譽的時候,這一路上,她其實一直都沒有停止和自己身體的「鬥爭」。

事實上,早在進入國家隊之前,施廷懋就已經受到了腰椎間盤突出的困擾。後來的多年時間裡,當訓練強度加大的時候,傷病就容易復發,嚴重的時候甚至讓她痛得掉淚。

隨著年齡的增大,傷病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

早在2017年時,她就曾感嘆過體能和傷病是自己面臨的主要困難。隨後在2018年到2019年間,她遭遇過一段時間的狀態低迷,彼時她也表示,傷病是影響自己狀態的最大原因。

在2019年的光州世錦賽上,雖然施廷懋依然拿下了單雙人三米板的冠軍,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段時間她的腰傷又出現了復發——跳單人三米板決賽之前,她是吃了止痛藥再上去拼的。

施廷懋的雙腳都纏著厚厚的繃帶。

而她身上的傷病遠不止腰部這一處。2019年她的腳腕也因為扭傷而受到影響,如今直到東京奧運會的賽場上,依然能看到施廷懋的雙腳都纏著厚厚的繃帶。

奧運會前不久,施廷懋就曾對澎湃新聞記者說,自己的目標就是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這非常重要,每天能夠系統完成訓練就好。」

如今帶著多年的傷病走上奧運會的跳台,並最終拿下金牌,這便是對施廷懋的堅持的最好回報。

在取得榮譽之後,她對於自己的傷病不願說得太多:「(傷病)肯定有影響,但是哪個隊員沒有傷病呢?所以這不是藉口。」

但對於東京奧運會整個周期,她給出了這樣一種形容:「上一屆可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一屆則是十分耕耘一分收穫。」

短短一句話里,包含的是太多日復一日的艱辛。

這就是施廷懋的奧運終點。

美好的東西一定要付出代價

施廷懋說,在很多的時間裡,她不僅是在和跳板上的對手作鬥爭,更是在和自己作鬥爭。

「好像心裡有兩個我一直在打架,一個說,這麼累,算了吧放棄吧,你已經是奧運冠軍了;另一個我又覺得不甘心,放不下,不舍,因為我確實對這個項目有熱愛,不然也不會堅持到現在。」

最終,施廷懋堅持下來了,並且得到了回報。受限於年齡,施廷懋可能很難像吳敏霞一樣,完成參加四屆奧運會的壯舉。但能夠在兩屆奧運會上就取得如此多的榮譽,施廷懋已經沒有遺憾。

對於施廷懋來說,東京奧運會之旅,基本就是自己最後一次出戰奧運。在奧運會延期之時,她就曾用這樣的念頭來激勵自己:「只有靠信念了,很有可能是最後一次了,必須得抓住,跟自己說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再跳一個。我就是這樣一點點吃下來每天的訓練量。」她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

在運動生涯的末段,她也需要花更大的意志力去克服自己的恐懼:「每一個動作都要去克服身體的恐懼,越怕越要跳,越跳越害怕,你沒辦法去做任何選擇。但其實現在想想,你已經做出了選擇,你選擇了往板上走,那就要往下跳。」

多年來的奮鬥和付出,換來的是榮譽等身——施廷懋的父親把女兒拿的大賽獎牌收集在了一個盒子裡,一上稱就有22斤。

「我把自己的精力,陪伴家人的時間,身體還有青春都奉獻給了項目。背井離鄉這麼多年,我一定要做出一點成績來給我自己看,給身邊的人看,給父母看,這是給我的回報。」

「所有美好的東西一定是要付出代價的,不會是很輕鬆就能得來的。」這是施廷懋曾對澎湃新聞記者說過的一句話。誠如其言。

生態體育:體育場館園區小鎮綜合體投資設計運營規劃,康養文旅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發展智慧升級。

免責聲明:【生態體育】圖文來自於網絡,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目的,如有標註錯誤或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生態體育及時更正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