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為什麼因押注中國小城市而失敗

2023-09-25     中外概覽

原標題:碧桂園為什麼因押注中國小城市而失敗

  • 陷入困境的碧桂園明年面臨149億美元的債務到期,因為它試圖避免成為最新一個違約的中國開發商
  • 碧桂園大力押注中國三四線城市的未來增長,這些城市的過度建設和人口下降現在威脅著房價

雅虎財經

當碧桂園控股創始人楊國強準備下個月慶祝他的69歲生日時,他三十多年前創辦的公司卻陷入了歷史上最大的危機。

截至去年,碧桂園還是中國最大的開發商,明年將面臨巨額債務償還。由於經濟增長乏力,消費者持觀望態度,房地產市場放緩,而過去兩年 中國恆大集團和其他中國同行發生一系列違約事件後,對該行業的擔憂加劇。

這家總部位於佛山的公司自 7 月份以來就因流動性問題而備受關注,該公司成功延長了本月初到期的 6 多隻境內債券的 還款期限,並 擊敗了其他公司,為自己贏得了一些時間。9 月 5 日為彌補 8 月份未支付的兩支離岸債券利息的最後期限。

然而,據報道,該公司在 9 月 17 日未能支付另一隻美元債券的利息,並且仍面臨 1090 億元人民幣(149 億美元)的銀行貸款和債券,這些貸款和債券將在未來 12 個月內到期。

8月份,其合同銷售額 同比進一步下降72%,至79億元人民幣,創下今年前7個月中國百強開發商中的最高跌幅。

但是,碧桂園作為2017年至2022年間中國銷量最大的住宅建築商,也是一家與同行相比以保守債務管理著稱的公司,為何會陷入如此困境呢?

分析師表示,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面臨潛在的結構性下滑,該公司專注於中國二線城市的戰略——這一曾一度推動其躋身榜首的優勢——已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公司評級總監愛德華·陳(Edward Chan)表示:「在市場下滑的情況下,該公司的業務運營將面臨嚴峻挑戰。」

「即使未來沒有錯過任何還款,公司也很難恢復正常運營,因為購房者可能會擔心其完成項目的能力,因此出售房屋可能會遇到巨大困難。」

要了解碧桂園為何專注於中小城市而不是北京或上海,我們需要追根溯源。

創始人楊先生幾乎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據報道直到 17 歲才擁有自己的第一雙鞋,他進入房地產開發行業純屬偶然。

20多歲時,他加入了一家縣級建築公司,並在20世紀90年代初晉升為總經理。面對當地政府的關閉,他將公司私有化,不久之後,在一個主要客戶破產後,他接手了公司的第一個住宅開發項目。

碧桂園控股創始人楊國強出席 2018 年 3 月在香港舉行的公司年度業績發布會。照片:Winson Wong

為了與其創始人的卑微背景保持一致,該公司專注於中國的小城市,最初的大部分業務都集中在其家鄉廣東省。

據《福布斯》報道,碧桂園2007年在香港上市時,他的女兒楊惠妍在26歲時成為中國首富,當時的財富為162億美元。楊的父親退休後,她於三月份被任命為該公司的唯一董事長。他仍然擔任該公司的特別顧問。

該公司進一步受益於中國的「棚戶區改造」政策,該政策從2008年開始在中國各地拆除和更換劣質住房,並為低線城市居民購買新房提供補貼。

在該計劃的第一個十年里,碧桂園的年利潤增長了24倍,公司的業務也從廣東省擴展到了中國的每個省份。當時,它被廣泛視為中國大眾市場住房的領頭羊。

而,多年來,中國開發商為了推動全國範圍內的建設速度極快,並從房地產領域擴展到機器人和電動汽車等領域,而背負巨額債務,但麻煩已經迫在眉睫。

隨著北京在2020年採取「三條紅線」政策,努力對房地產行業去槓桿化,中國一些最大的開發商借錢購買土地、向供應商付款和完成項目變得更加困難。

截至2021年底,恆大及幾家主要開發商已出現境外債務違約,房地產行業信心處於低位。

儘管2021年利潤下降了23%,但碧桂園在其所稱的「動盪和動盪」時期、銷售降溫和行業流動性趨緊的時期,表現優於許多同行。那一年,其68%的收入來自中國三四線城市,而不是北京或上海等城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f22d77ebc6ebd19409504d19ef08d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