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婆婆過生日,老公家三兄妹都聚到了一起,吃完飯,我和婆婆去收拾廚房,孩子們就在客廳玩耍,一切都顯得溫暖且安逸,可等我收拾完出來,卻看到一幕讓我很不舒服的現象。
小叔子像往常一樣和8歲的小侄女在地毯上打鬧,其間,兩人多次出現親密接觸的情況,侄女穿著漂亮的小短裙直接坐在小叔子的肚子上,而小叔子一直托著侄女的屁股,防止他摔倒。
兩人還時不時親個嘴,侄女還笑著說小叔子的嘴巴里有糖。
看到這樣的場景,我突然就感覺怪怪的,畢竟孩子這麼大了,並且男女有別,和我有同感的還有小姑子,也就是小外甥女的媽媽。
她讓孩子爸爸去阻止,可爸爸卻說他們從小就這樣玩到大,這沒什麼大驚小怪,等她再長大一點,想抱都抱不到了。
真的是這樣嗎?這樣做,真的好嗎?
有三種行為,再親也不能做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女兒和父親之間更容易缺乏邊界感,父親對女兒的偏愛,會讓他覺得對「自己親生的」,不需要避諱,更不需要保持距離。
殊不知這種以愛的名義造就的教育方式,只讓女兒沒有性別意識和隱私觀念,在與異性相處中更容易被騙受傷,家長務必要引起重視 。
父母是孩子從出生時就陪伴在他身邊的人,對孩子的陪伴和相處方式,都會直接影響孩子以後的成長,尤其是與朋友,或異性的相處方式。更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以下三種行為,再親也不能跟孩子做:
第一種:對嘴親吻。
如上面說的小叔子對侄女,也許是出於喜歡才親嘴,但這樣做對孩子危害極大,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大人身體內都攜帶有或重或輕的幽門螺桿菌病毒,這個病毒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病變的主要元兇,大人抵抗力強,一般情況下不會對身體產生傷害,而孩子抵抗力差,很容易就被病毒感染。
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對人與人之間交往方式產生誤解,以為只要是對自己好的人,都可以對嘴親吻。
第二種:在家裡「坦誠相見」。
很多家長在這個方面不太講究,尤其是夏天,很多爸爸在家裡只穿內褲,媽媽也穿得很「清涼」,殊不知這樣會給孩子帶來誤解,認為跟熟悉的人或者是親人之間「坦誠相見」是很正常的事情,為日後遇到危險埋下伏筆。
第三種:很大還跟異性父母同床。
很多孩子十來歲還非要跟父母一起睡,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之後,父母就要跟孩子保持一定的界線,否則就會讓孩子認為,自己跟異性同吃同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旦形成這樣的意識,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俗話說,男大避母,女大避父,不管是親人還是普通朋友,異性之間多少應該有些界限,不然就容易出問題。
家長和孩子之間如果沒有邊界感,有哪些表現和危害 ?
同性之間,一般是關係越好越親密,所以,所謂的邊界,基本都是出現在異性之間,比如父女,母子和其他異性。
日常生活中,稍加觀察不難發現很多缺少邊界的「不尋常」舉動。
比如,10歲的昊昊就常被他媽抱怨:
晚上還要抱著媽媽的胸睡覺,時不時地還要啃上一口;
洗澡也必須要和媽媽一起洗,否則就不洗;
媽媽如果用親臉頰代替親嘴,就會大哭,認為媽媽不愛他。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叔叔和侄女,因為叔叔一直是單身,小侄女嘴巴很甜,導致叔叔從小就特別疼侄女,幾乎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從侄女小時候的換尿布,洗澡,到現在一起做情侶瑜伽,抱著睡覺等等行為,大家似乎都習以為常,認為只是親密的表現而已。
類似這樣的情況,在我們身邊也屢見不鮮,很多父母都認為只是因為孩子太黏人,長大就好了,壓根就沒有想過所謂的邊界感,更不可能想到該行為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有多麼可怕的影響。
尤其是女孩,如果年齡較大的女兒和父輩過於親近,缺少界限,對孩子的傷害將是難以估計的。
家長與孩子太親密,會讓孩子依賴性變強,生活無法自理,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因為父母的過分寵愛,孩子也容易變得自私,霸道,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能體諒別人,讓他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處境艱難。
太過親近,也容易讓孩子失去男女之間的距離感,認為異性對自己做任何舉動都是正常的,因為家長就是如此。
這種習以為常,會讓孩子,尤其是女孩,在將來和異性相處,甚至是戀愛的過程中,缺少分辨能力和防範意識,更容易受到傷害。
家長給孩子界定邊界感時要注意些什麼 ?
這裡也分享三個要點,和兩個階段必須要重點關注的事項,方便家長們進行參考 。
1、太親密的舉動注意分寸。
父母和孩子之間免不了會有親密的舉動,尤其是當孩子取得進步,或需要鼓勵時,一些擁抱親吻等動作都避免不了,但也要注意分寸。
比如,當孩子慢慢長大後,父母親吻的位置儘可能選擇,臉頰,頭頂等,不要親嘴巴;可以的話,讓孩子單獨洗澡,如果需要陪同,儘可能選同性;日常的身體接觸也要儘量避開隱私部位,尤其是女兒。
2、不要讓孩子看到你換衣服。
孩子在身邊時,父母換衣服一定要學會迴避,找到比較隱秘的地方進行,不要讓孩子看到,尤其是媽媽跟兒子,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家的穿著,不要太暴露,保護好私密地方,尤其是要穿好內衣。
3、適當時機分房睡。
分房睡不僅能讓孩子變得獨立,更是邊界感的重要體現。
4、孩子成長的兩個階段要重點關注。
4~6歲開始,孩子會隱約知道男孩和女孩是有些不一樣的,會好奇兩者的區別,父母在這個時期,可以對孩子進行基本的性別啟蒙,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平時在一起玩耍時,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如何保護自己,以及穿著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內容等,幫助孩子逐步構建性別意識,保護好自己。
13歲左右時,孩子進入青春期,對自己的身體構造會很好奇,也會對異性產生興趣,甚至會有了懵懂的愛戀,這個時期也是早戀容易出現的時機。
這個時間段,父母可以教會孩子,男女身體不同的構造,各自的隱私部位等相關內容,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幫助孩子走出迷茫,減少好奇,更好保護自己的同時,和異性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作為異性,要學會在合適的時機,進行適度的迴避和性別啟蒙,同時,在日常相處中,把握好分寸和尺度的前提下,給予孩子足夠多的陪伴和正向引導,讓孩子感覺到家庭溫暖的同時,明白異性之間的不同以及距離感,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