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芝綸:怎樣提高課堂講授的質量?——50年教學經驗總結

2023-03-12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徐芝綸:怎樣提高課堂講授的質量?——50年教學經驗總結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50年教學經驗總結:

怎樣提高課堂講授的質量

作者丨徐芝綸

來源|高校教學創新100人

作者,徐芝綸 中國科學院院士,河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徐芝綸院士在講台五十餘載,以勤懇和鑽研收穫了豐碩的教學經驗,此文為徐芝綸院士約50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十分全面,希望對各位老師有所幫助。

為了提高課堂講授的質量,必須掌握課程內容,了解學生情況,適當安排教材,認真準備講稿,做好默講試講,注意表達方式,及時檢查改進,不斷努力提高。現在針對上述八個方面,談談我個人的體會。

01

掌握課程內容

要講好一門課程,首先必須對這門課程的內容下功夫鑽研,不但要做到深刻理解,而且要做到全面掌握。這樣才能適當選擇教材和妥善安排教材。所謂深刻理解,就是要把課程內容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徹底搞懂,不能有一點含糊,準備回答學生們可能提出的一連串的「為什麼」,這是基本的要求。所謂全面掌握,就是要能從全部內容中抽出重點,理出系統,用一根線貫穿起來。這個要求雖然是高了一些,但也要努力爭取做到。要知道,即使教師自己明確了重點,理出了系統,再去講課,同學們聽了以後,還可能感到「重點不突出」,「系統不清楚」。如果教師自己就是重點不明,系統不清,同學們所聽到的將只是無主次、無頭緒的一堆零碎知識。這是因為,把教師的知識轉變為學生的知識,要經過「講」和「聽」的過程,要打一定的折扣。道理雖很簡單,但有些教師同志們未能深切體會,因而不夠重視。

為講課而鑽研一門學科的內容,絕不能以教學大綱或一本教科書的內容為限,不能要講多少就只學多少,不能懂得幾分就講到幾分。一定要「多走一步,深入三分」,有一定的儲備力量。不然,將來會感到無法啟發同學,答疑的時候會感到詞窮才盡,無法應付。其次,對這門學科過去發展的過程、目前發展的情況、將來發展的方向,以及它在各個發展的階段怎樣和生產實際相聯繫,也必須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在講課的時候才不致內容枯燥、範圍狹窄,使同學們感到「乾巴巴的」、「只有骨頭沒有肉」。如果自己曾經在這一學科方面結合生產做過一些科研工作,就更能使講課講得生動,使同學們感到有說服力。

在鑽研教學內容時,在廣泛閱讀各家各派不同的學說和不同的方法後,比較它們的優點和缺點,並且肯定自己的看法。雖然將來在講課時一般並不講授所有不同的學說和方法,但可能有一些同學們閱讀參考書,提出這方面的問題,教師要做到有備無患。如果教學大綱中規定全都要講授,那麼教師就更必須有肯定的見解,在講課時明確指出,否則同學們將更加不知所從了。

02

了解學生情況

教師在準備為某一班級講授某一門課程之前,必須去了解這個班級里學生們學習的情況,儘可能地多搜集這方面的資料,作為將來安排教材、決定教學進度和選擇教學方法的一部分依據。搜集的資料,包括這些學生們的基礎、學風、慣用的學習方法,以及其中是否有特殊優異和特別困難的學生,等等。更重要的是與這一門課程密切相關的課程,特別是這一門課程的先修課程,學習的情況怎樣,更應當深入了解。要了解學生們在先修課程里學過什麼內容,理解的程度怎樣,對某些重要概念是怎樣理解的,用什麼名詞,慣用怎樣的方法來處理問題等等。這樣,在將來備課的時候,才能使講授的內容與先修課程的內容多多地聯繫,充分利用學生們已有的知識為自己的講課服務。這樣做,不但可以使得學生們易於接受所講的內容,還能使他們對先修課程的內容理解得更深刻。如果不這樣做,就不但不能利用他們已有的知識為自己的講課服務,而且會在講課中與先修課發生矛盾,使學生們迷惑不解。

為了搜集上述資料,可以向系裡去了解,可以向先修課程的教師或教研室去了解,也可以向本班的同學或班幹部去了解。但是,這樣得來的資料不免是間接的、粗糙的、片面的。要得到比較直接的、精細的、全面的資料,最好是把同學們在先修課程中所記的筆記和作業借來幾份,仔細翻閱。這樣,不但可以得到所需的資料,還可以從中吸取其他教師的講課經驗。

在教學過程中間,還應當通過交談、答疑、輔導、批改作業、舉行測驗等等的環節,不斷加深對同學們的了解。

03

適當安排教材

這裡所謂安排教材,是指分量的多寡和次序的先後這兩方面說的。

教材分量的多寡,首先是決定於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於同一門課程,不同專業有不同的要求,這都反映在教學大綱裡面。凡是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必須納入教材之內。凡是教學大綱不要求的內容,一般都不要塞進教材。切忌貪多求全,更忌以多取勝。內容太多,不免會有兩種結果,一種結果是趕進度,搶時間,早上課,遲下課(拖堂),分秒必爭,弄得師生兩方面都非常緊張;一種結果是講授內容過於濃縮,講解過於簡略,同學們對主要內容反而不能理解或不能深刻理解,自然也得不到好的效果。過去有同志講過:「我出於好心,想讓同學們多學一點,想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講出來,結果是意見一大堆,好心沒有好報。」這是值得吸取的教訓。

如果只講授教學大綱規定必講的內容還嫌時間太緊,可以考慮利用講課以外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們學到這些知識。例如:有些數學推導,如果教科書上已經寫得很清楚,同時也不包含重要的物理概念,那就不必在黑板上再寫一遍,而讓同學們用自學的時間去閱讀教科書。有些例題,如果並不是用來說明重要理論的,可以移到習題課里去講。對某些結構或機器的描述,與其在課堂上費時費力還講不清楚,倒不如讓同學們在課後看一看模型或實物,既省時間又省力,效果可能更好些。教學內容次序前後的安排,主要是要符合學生學習的規律,要由簡入繁,由易到難,要注意分散難點,分散新概念。不從學生的學習規律出發,不為學生學習方便來打算,而片面強調學科的系統性,或是勉強適應生產過程的先後,都是錯誤的。為了使學生對於學科的系統性和生產過程有所了解,可以在課程結束,學生已掌握了課程內容以後再進行介紹。

如果教師對教學內容不很熟悉,或是教學經驗較少,還不能對全部教材融會貫通、自己理成更好的系統,那麼,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地按照一本教科書中的次序來安排教材,不要作很大的變動,因為教科書一般是由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們編寫的,他們都曾經深入考慮過這方面的問題。但這是暫時的措施,應當爭取以後做到對教材融會貫通,自成更好的體系。

04

認真準備講稿

講稿應當包括全部要講的內容,但不必像演講稿那樣寫出全部的字句,準備在講課時照本宣讀。一般說來,初講課或者講新課時,講稿應當詳細些,以免臨時找不到恰當的詞句;講過幾次、比較熟練以後,可以簡略些,以免講課時過於呆板。整塊的內容,特別是其中內在的聯繫比較緊密的,不會臨時遺漏,可以簡略一些,承上接下、聯繫其他章節、聯繫其他課程內容的,要詳細一些。

在著手編寫一章的講稿時,應先分析一下這一章有哪些新的概念、新的理論,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應考慮如何充分利用學生己有的知識去講清這些新的概念和新的理論,要善於應用對比的手法和類比的方法。

對重點部分要考慮得周到些,要寫得詳細些,要從正面、反面、側面等多方面去說明,要在不同的地方反覆強調,要從它在理論系統中所占的地位、在應用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把重點「烘托」出來,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到確實是重點而予以重視。

對難點應分析它是概念上的難,還是數學上的難;是複雜造成的難,還是冗繁造成的難,應有區別地去處理。對於概念抽象造成的難點,應努力使之具體化,儘量採用感性較強的例子去說明。對於數學上的難點,則要把有關的數學知識先講清楚。是複雜造成的難,就要把難點分解為幾個簡單部分,逐個去解決。是繁造成的,則應把段落分清,層次分清,前後聯繫講清楚。

講課時板書的布置和次序,要在講稿中準備好。哪些詞句公式要寫或不必寫,哪些圖要畫或不必畫,以及公式的排列,圖線的次序,投影的角度,各部分的相互位置,都要事先安排好。否則臨時布置,安排不好,可能影響教學效果,還可能忙中有錯。

在每次兩節課的終了,準備一兩小段可講可不講的內容,用來調劑時間,免得下課時無法告一段落。

講稿寫好以後,在備課期間當然會要一再修改。但千萬不可在臨上課之前還做較大的更改,免得忙中有錯。即使臨時想到的安排辦法比原來的辦法好得多,如果變動較大,那也寧可還是照原稿講授,等到下次講到這個內容時再行更改。

05

做好默講試講

默講和試講,是近期備課中最重要的環節,在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總是值得的。

所謂默講,就是在寫好講稿以後,把它拿在手裡,假想自己面對學生,按照將來正式講課的速度,一字一句、絲毫不苟地,不出聲地講課。默講的時候,雖然實際上是自己講給自己聽,但要同時把自己當作聽講的同學,聽聽自己講得怎麼樣。如果感到什麼地方講得不順,就要修改講稿。如果發現時間太多或太少,就要修改原定的講課分量,或者調整講授的內容。初講課時,每節課的內容至少要默講三遍以上,一遍兩遍是不夠的。

如果條件許可,應當爭取試講。簡單的試講,是在空教室里,請一位同志或班裡的一位中等同學,代替全班同學來聽講,和演員們預演一樣。這就不但可以發現詞句是否恰當,速度是否適宜,還可以發現口語是否清楚,音量是否合適。如果聽講的是同學,還可以當場知道講課的效果。

目前由教研室或教學小組來組織進行的試講,由較多的同志聽講,聽過以後,大家討論,提出意見,當然更好。但這將花費較多同志的時間,不可能常常舉行。

06

注意表達方式

講課時要態度自然,不宜過於拘束,更要注意保持嚴肅,不可表現輕飄,以免使同學們分散注意力,易於疲倦。眼睛要多多正視同學們,不宜以過多的時間面向黑板,更不可常常看窗外、看地板、看天花板。要輪流正視左右前後的同學,使他們感到你是在向他們講心裡話。寫了板書以後要及時讓開,使所有的同學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不可隨寫隨擦,要讓同學們來得及看,來得及記。

講話的聲調要有輕重緩急,要有節奏感,要能鼓動學生們動腦筋積極思維。在適當的地方,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考慮,在學生經過一定的思考以後再講。在講課中,還應注意適當留些問題給學生課後去思考,啟發學生深入鑽研。在下定義、下結論時,要把聲調加重些,把速度放慢些,要斬釘截鐵,毫不含糊,還應有適當的重複,但重複時不可改動字句,以免同學們不知怎樣記才好。

如果口頭語太多,要注意改正,如果不會講普通話,要堅決學會。

講話要準確、精鍊,要講究邏輯,不要拖泥帶水,更不可語病叢生。例如,兩句話之間如果並沒有因果關係,就不要隨便用個「因此」把它們連接起來。不要只舉了一個很特殊的例子,馬上就接著來個「由此可見」,講出一般性的結論來。這種不恰當的語句,不但妨礙同學們對講課內容的正確理解,而且不利於他們在思維邏輯和辨證觀點方面的鍛鍊。應當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講課。不要用同學們不熟悉的、比較艱深的數學語言或哲學語言。如果非用不可,必須簡單地解釋一下,免得同學們在思想上起疙瘩,妨礙聽講的效果。

講課時,要隨時注意同學們臉上的表情。如果發現有不正常的情況,要及時找出原因,設法補救。例如學生們交頭接耳,手指黑板,就表示黑板上寫錯了字,要立即改正;學生們目光呆滯,記筆記的速度放慢了,就表示他們有些疲乏,注意力難於集中,這時就要調整聲調,講一兩句警語,甚至講一兩句笑話,使他們恢復注意力。學生們皺眉苦臉,就表示教師所講的內容難於理解,這時應當減慢講授的速度,適當地重複講解或補充說明。

07

及時檢查改進

每次下課以後,都應當把講課的內容和方式仔細地回憶一下,檢查一下,看看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是失敗的。對於成功的方面,應當作為經驗,肯定下來。對於失敗的方面,應當分析原因,定出改進的辦法。默講試講時,雖然也可以檢查改進,但究竟不是正式對學生宣講,有些毛病不會發現,不如正式講課以後可以全面地深入地檢查一番。對於失敗的方面,當然也可以暫時記下來,等待下一次備課時再仔細研究如何改進,但總不如在剛下課之後,記憶猶新,立即定出改進的辦法。

課程結束以後,要再做一次總的檢查。這個檢查,主要是針對整個課程教學內容的多寡和次序的安排進行的,同平時的課後檢查一樣,最好是在檢查以後立即定出改進的辦法,不要推遲到下一次備課時再來考慮。

課後徵求學生的意見,徵求聽課同志們的意見,都可以從中發現自己講課中的缺點和問題。但是,根據我個人的經驗,自我檢查是更重要的一方面。雖然一般說來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但是,自己如果能夠深入地、客觀地、全面地檢查,是可以做到比旁觀者更加清楚的。同學們所提的意見,往往只限於表面現象。只要講課者的講授能力達到一般的水平,讓同學們基本上聽懂了,記下筆記,做出作業,他們也就提不出什麼意見了。至於聽課的同志們,有的人並沒有在這門課程的講授上多下過功夫,他們所習慣的講課方式也不一定適合你的情況。因此,在一些大的方面,明顯的方面,他們是可以提出很寶貴的意見的,但是,對於一些比較隱微而不明顯的缺點和問題,是不容易發現的,這隻有靠自己吹毛求疵挑剔出來。一般說來,在初講課時,主要是靠別人提意見;在講過幾次以後,主要是靠自己的檢查。

壞習慣總是很容易養成而難以改正的,講課方面的壞習慣也是這樣。因此,在初講課時,必須十分注意講課的方式與方法,多多向別人學習,多多請別人指點,努力改進。如果有些缺點,有些毛病,及早改正是比較容易的,等到習慣成自然,就難以改正了。我在初講課的幾年中間,由於自己沒有注意,那時也沒有請人批評、徵求意見的風氣,因而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例如,講話過分誇張,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重複一句話,板書凌亂,在黑板上作過多的數學推導,等等。這些缺點,在自己發現以後,都經過很長的時間才慢慢地改正過來,有的毛病到現在還沒有改好。這個教訓值得介紹。

08

不斷努力提高

課堂講授質量的提高,是沒有止境的。過去人們常說「學無止境」,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應當說是「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如果我們僅僅滿足於完成教學大綱,同學們沒有意見,那就把要求降得太低了。即使同學們不但沒有意見,而且公認你講得很好了,講課質量還是可以大大提高的。

首先,掌握課程內容,就是沒有止境的。深入了還可以再深入,寬廣了還可以再寬廣。近幾十年來,科學發展得很快。要對一門學科的內容做到深刻理解,全面掌握,並不是可以輕易做到的。何況現在四個現代化的任務擺在我們面前,國家對人材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教育質量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對於我們課堂講授質量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同時我們也可以預見,學生的程度也將是越來越高。因此教材的內容必須不斷地改進,不斷地更新。這些方面,同學們是不會提出好多意見的。

再說,改進教學方法,也是沒有止境的。例如,講課這個教學環節應當怎樣和其他環節相配合?哪些內容必須在課堂上講授,哪些內容宜於由同學們自學?怎樣講授,才能使同學們以最少的精力和時間掌握基本內容,騰出精力和時間去進行自學?在講課中應當怎樣深入淺出,對不同程度的同學因材施教,使得程度較好的同學可以深入鑽研,發揮他們的才能,程度較差些的也能掌握基本內容,為他們日後的自學打下基礎?這些問題,將永遠擺在我們面前,有待我們不斷地鑽研,逐步去解決。

作為講課的教師,我們應當樹立這樣一個觀點:每講一節課,都應該讓同學們有一節課的收穫。一節課講得成功,將使聽這節課的同學們在向科學進軍的道路上前進一步,也就是自己對祖國實現四個現代化作了一份貢獻(那怕是極其微薄的一份)。一節課沒有講好,對全班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同學來說,便浪費了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小時。如果在這一節課中間,自己向同學們灌輸了任何錯誤的內容、觀點和方法,造成的損失就更大了。我們怎能對任何一節課掉以輕心呢!

目前,我們開展教學法的研究,條件是很好的。有黨組織和教研室的領導,有同志們幫助,有同學們提意見,還有集體備課、組織試講、檢查性聽課等等的措施。在這樣的條件下,任何一個教師,只要明確自己的責任,願意努力鑽研,虛心聽取意見,決心改正缺點,總可以使自己的講課質量不斷地提高,做出更多的貢獻。

郭華:落實新課程,深化新課改——提升育人質量的一條新路徑

重新認識我們的兒童——把最好的教育還給孩子

教師生命成長與專業發展美文案例合集——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

「教育界的諾貝爾獎」——為什麼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實驗?

生命敘事集錦|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向上成長,向新而行,向世界開一朵屬於自己的花

營造書香校園|美文案例集錦——閱讀改變人生,沒有書香充溢的校園,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特別推薦:新課標、新課改、新教法學習資料合集——仰望星空,守望田野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c754d31f898704a9a277e4c17d51c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