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俄羅斯慢慢挺過來,西方坐不住了,七大富國要聯手搞毀滅性的制裁,不過這次針對的對象不是北極熊,而是東方大國,最後再問中國一句「還幫不幫俄羅斯」。據《環球時報》6月11日的報道,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即將於13日在義大利舉行,而路透社指出,美國將率領G7向中國的中小型銀行發出「嚴厲警告」,要求他們「停止協助俄羅斯規避西方制裁」,否則可能將中國踢出國際銀行結算系統(SWIFT)。
眾所周知,中國不是俄烏衝突的當事方,也不向雙方提供任何武器彈藥,為何美歐一再將矛頭對準中國?原因很簡單,西方認為,中俄貿易是俄羅斯能夠「打下去」的根本原因。2022年,中俄雙邊貿易俄達到「創紀錄」的1903億美元,比俄烏衝突前增長了近30%;2023年,中俄雙邊貿易更是達到了2401億美元,比上一年又增長了26%;今年第一季度,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566.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又增長5.2%。
從數據上來看,自俄烏衝突爆發之後,中俄貿易的確是「突飛猛進」,雙方合作不斷加深,訂單簽了一個又一個,最近又要啟動「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項目,凡此種種,都讓西方覺得,俄羅斯之所以能夠「鹹魚翻身」,那都是中國在背後「默默輸血」,只要切斷了中國這根「臍帶」,北極熊就要立馬歇菜。所以,報道稱,G7領導人將在閉門會期間,重點討論不斷發展的中俄貿易「對俄烏衝突造成的影響」。
好吧,就算西方認定中俄貿易是北極熊「鹹魚翻身」的重要原因,那為什麼對中國的小型銀行下手,而不是大型銀行,比如說「四大行」?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中俄之間的貿易主要「通過盧布與人民幣進行結算」,而中國的中小銀行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的大型銀行在國際上有著重要地位,與全球許多金融機構存在廣泛聯繫,美國投鼠忌器;中國的中小銀行對國際金融影響小,更容易受制裁。
當然,不管是針對中國「四大行」,還是針對中國中小銀行的任何制裁,那都是「非法和單方面的」,想以此來切斷中俄貿易,更加是不可接受的,中國外交部已經多次明確表示,中方不接受「任何非法單邊制裁」,中俄之間的經貿合作,「不受任何第三方的破壞與干擾」,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中企的合法權益」。所以,儘管G7撂下狠話,要對中國中小銀行下手,也難以讓中國「遠離俄羅斯」。
美歐也知道「這招不好使」,所以威脅對中國出「王炸」——或限制有關銀行使用SWIFT國際結算系統,或切斷其獲得美元的渠道。SWIFT為全球金融機構提供「安全、可靠與標準化」的金融交易信息傳遞服務,連接全世界數以千計的銀行與金融機構,一旦被踢出了SWIFT,可能會面臨三大問題:對外貿易受阻,沒法結算;金融市場動盪,無法動用外匯儲備;經濟增長放緩。
所以,踢出SWIFT可以算是一種「毀滅性」制裁了,算得上金融制裁領域的「核彈」,對別國相當於「降維打擊」。如此一來,中國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聽從G7的召喚,與俄羅斯「分道揚鑣」,減少中俄貿易,讓北極熊「自生自滅」;另一個是做好被西方踢出SWIFT的準備。
正如前北約秘書長拉斯姆森所言,搞定俄羅斯之後,西方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國,所以中國不可能放棄俄羅斯。因此,中國也就只能做好被踢出SWIFT的準備了,這就需要做如下應對:要構建獨立的支付系統,比如說加快推進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建設;加強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比如中俄人民幣-盧布雙邊互換機制、中歐人民幣-歐元互換機制;推動數字貨幣的國際化,比如在全球力推(e-CNY)的國際應用;在「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和RCEP區域推廣人民幣的使用;確保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高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
有道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美國打壓俄羅斯,本質上是為了「遏華」,切斷中俄貿易,也是為了「各個擊破」,以便「更好收拾中國」。所以,幫助俄羅斯,說白了,就是幫助咱們自己,中國不可能放棄俄羅斯,那就必須做好與西方攤牌的準備,不僅軍事上要做好準備,金融上更要做好準備,因為金融戰往往比傳統的戰爭來得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