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率不及騰訊一半,任正非卻說:華為最大的問題就是賺太多

2019-07-26     首席人才官

經授權轉載:人力資源分享匯



在最新《財富》500強排名里,華為已經到了第61位。

從收入方面來看,華為在2018年收入達到了1090億美元,而阿里和騰訊分別是561億美元和472億美元。

也就是說,華為的年收入數額超過了這兩家網際網路巨頭之和。

但收入數額不能代表利潤。

阿里和騰訊的利潤率分別占有23%和25%,華為僅有8%,不及二者的一半。

即便如此,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仍坦然表示:

「華為賺的錢太多了。」

又是一句典型的「大佬言論」嗎?

這裡存在一個問題:

既然華為有著兩家巨頭公司加起來也比不上的總收入額,為什麼最終得到的利潤卻這麼低?

我們忍不住要問:

華為的錢,到底花在哪了?

1

花在技術:

「華為從基礎研究的積累中獲得了什麼?手上的牌多了起來。」

之前聽過一個概念:華為在研發上一年的投入,等於聯想十年的投入。

靠技術競爭的產業,誰懂的更多的關鍵技術,掌握更先進的晶片設備,往往才能與時代的發展契合,與當下的潮流並行。

但是,想要研發自主技術的投入相當大,並且投入之後對應的產出,基本沒有人可以去保證。

這就像你用小木棍,把一公頃的土地給翻鬆一遍,終於散下了種子,可也並不知道明年的收成。

那華為每年又開了多少荒土?撒了多少種子?


2016年,華為的財務報告顯示年收入為751億美元,其中研發投入了110億美元。這一比例還在隨著年收入的增加而不斷提升。去年,華為的研發總額高達1015億美元,占了全年總收入的14%。

而同年的騰訊,在研發上面的投入為27億美元,約占年總收入的7.3%。

2018年,全球研發總額超過千億元的企業一共有四家,分別是:華為、三星、谷歌和大眾,依次對應的研發總額為1015億、1060億、1055億和1035億美元。

要知道今年的《財富》中,科技公司中排名前兩位的是蘋果(第11位)與三星(第15位),單看研發投入額,華為(第61位)高於蘋果,略低於三星。

華為曾表示:每年會將10%的銷售額拿去投入研發,在華為內部從事研發工作的人員就有8萬餘人,約占總人數的45%。

有人問,華為撒下的種子,現在發芽了嗎?

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回頭看看美國聯合眾多科技公司,來封殺華為,最終的成效如何?欲在全球掀起禁止華為5G技術的想法,如今實現了嗎?

當面臨谷歌和微軟的限制時,華為能從容不迫地從身後拿出「鴻蒙」。儘管道路艱難險阻,華為的5G技術,在全球仍舊是最頂尖的!


2


花在人才: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組織只要沒有新陳代謝,生命就會停止。如果我們顧全每位功臣的歷史,那麼就會葬送公司的前途。」

華為的技術和人才沒有區別,真正優秀的人才本身就是一種技術,是一種財富,而要駕馭能令世界側目的技術,那人才肯定是標配的。

任正非和華為對人才的渴望與珍惜,是路人皆知的。

前幾天剛公布的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管理,華為招收了8位應屆博士生,其年薪的最低限為89.6萬元,最高限為201萬元。


企業高薪聘請人才不乏前例,但華為的魄力和誠意,真的是破了紀錄。

咂舌羨慕的同時,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是:華為為何對人才這般注重?內部已經有了那麼近半數的研發人員,還不夠嗎?

不夠!

任正非在《20分鐘講話》講到:

「公司每個體系都要調整到衝鋒狀態,不要有條條框框,發揮所有人的聰明才智,英勇作戰,努力向前沖。」

任正非口中的人才,就像「泥鰍」一樣,可以鑽活組織、激活隊伍

可見除了技術型人才,華為在後續一定還會針對企業管理、領導方面,廣納能打破舊思想,提出新思維的人才。

就像任正非在接受《面對面》採訪時,曾一針見血的指出了華為內部最大問題:

「華為現在出現的問題就是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整個管理層級太多,我們正在改革。」

人才的需求,就像時代對技術的革新,一旦你不合時宜了,就得趕緊把你換下來。

技術是企業機器在時代運作的硬體,而各個崗位的人才是機器的軟體,只有硬體加上軟體,技術配合人才,華為這台巨型機器,才能屹立在世人眼前




3

假「大佬」,真「戰略」:

「惶恐才能生存,偏執才會成功。」

技術與人才,應該是華為年度帳單上面的巨款開銷了。

可對於目前在技術和人才兩個方面的投入,華為仍不滿足。

任正非在採訪中,解釋了「賺的太多」的原因和顧慮,是因為華為的戰略投入不夠:

「加大戰略投入,就好比把現有的化肥養料送到田地中去,等到土壤肥力好了,後幾年莊稼收成就都好了。」

華為沒有唯利是圖,享於安樂。或者說趁著公司近兩年發展不錯,便大力投入在收入來源和盈利途徑上面。

反而具備著安不忘危的壓迫感,和遠見卓識的前瞻性。




這或許正是任正非的明智之處:較低的利潤率換來的是人才與技術的儲備,以應對未來不確定的風險。

有人形容,任正非是華為在時代海洋中航行的舵手,甚至是華為的靈魂。

他在華為成功的計算公式之中占到了80%:




我覺得這個比例,並沒有誇張。

企業一旦有了穩固的根基後,對領導者管理層的要求就會越來越大,必須不斷擴寬眼界,邁開步子,爬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

怎樣領導員工,如何激勵人才,怎麼打造核心競爭力,如何贏在時代與未來?

這些問不完的問題,就像華為的一次郵件中說的那樣:

「不懂戰略退卻的人,就不會戰略進攻。」




今天,我們接觸任正非越多,越深刻意識到,這個古稀之年的老頭子身上,埋了這麼多的寶貴財富。

他早已不再是一位企業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戰略家

精神矍鑠的他,如今依然孜孜不倦地操心著華為的未來,這也給了我們足夠的自信,在創造這條路上,中國終將走到世界的最前端。

比起這個,企業能賺多少,或許真沒那麼重要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NLBMGwB8g2yegNDQKk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