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KU觀點丨北大六院:推動孤獨症康復人才專業化 力爭科研新突破

11月28日,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大學醫學繼續教育學院、北大醫療腦健康行為發展教研院聯合主辦的「2019年度創新型孤獨症康復師A-PKU人才培養論壇」圓滿落幕,現場有哪些精彩觀點?

小編將陸續為大家提供來自現場的A-PKU人才培養體系觀點實錄。


  A-PKU觀點實錄

孫洪強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院長

  各位領導、嘉賓:

  大家好,很榮幸代表主辦方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歡迎各位的到來,共同探討關於孤獨症人才培養的問題。

  眾所周知,孤獨症的全球患病率約1%,可見孤獨症已經不再是一種罕見病。1%意味著大概每100個孩子中就有1個孩子患有孤獨症,在美國孤獨症的患病率更高,比例為59:1。我們知道一旦孩子被診斷出患有孤獨症,則至少要有一位家長的長期陪伴,這對於家庭和社會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今年,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隨著孤獨症康復需求的增大,社會上出現了很多孤獨症康復機構,這些機構的硬體配置都很好,但師資力量卻參差不齊,師資缺乏和不專業成為了孤獨症康復行業最基本、最重要的待解難題。

  一個孩子能否獲得良好的康復教育、回歸社會,跟康復師的專業程度密切相關。所以,這次我們聯合北京大學醫學繼續教育學院、北大醫療腦健康行為發展教研院一起搭建了A-PKU孤獨症康復人才培養體系,主辦了這場論壇。

  起初了解到A-PKU體系時,我就在想,這麼好的課程設置,最好能給康復師們發一個證書,後來更了解到,這個課程是支持孤獨症康復師系統發展的,設有初、中、高級的進階課程,高級課程完成會頒發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培訓證書。這樣,不僅康復師的專業在提升,更幫助他們找到了自己的職業歸屬。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是北京大學精神病學與精神衛生學的臨床醫療、人才培訓與科學研究基地,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北京精神衛生研究和培訓協作中心,也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精神衛生中心。

  一直以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都高度重視孤獨症康復領域的長足發展,作為最早開設孤獨症相關研究和康復培訓的單位,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擁有業界權威的孤獨症康復專家和醫教研團隊,掌握著前沿的臨床康復技術和科研成果。

  由於孤獨症的病因尚不明確,主要依託康復訓練進行干預。所以,未來,我希望北大六院除在治療和康復領域樹立規範外,還能在科研領域獲得新突破。

  最後,我想引用一位孤獨症患兒媽媽的話結束我的分享,這是一個關於「我家有寶初長大,三歲金口始難開」的故事:

  「我家寶寶是典型的孤獨症孩子,得知孩子患病後,我們便走進了康復機構,開始了干預訓練之路。但進入機構並不代表進入了保險箱,眼看著別人的寶寶都已經會叫爸爸媽媽了,我們的寶寶卻一個字也說不出,當時我常在半夜偷偷哭,因為我擔心他一輩子都不會說話。作為父母,我們沒有輕易低頭,並暗自下定決定一定要幫孩子學會說話。練習說話的過程是漫長和困難的,它需要讓孩子產生動機,需要老師、家長的一遍又一遍的引導和循序漸進的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我的寶寶終於說出了第一句話。現在,他已經可以開始對我說』我想吃餅乾』了。」

  藉助這個故事,最後我希望,A-PKU體系能夠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把孤獨症康復人才的培訓規範化,讓更多的孩子獲得專業的治療。

  以上內容整理於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院長孫洪強的演講實錄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相關案例、科普文章、實操視頻等你來學。或加入微信公眾號:「北醫兒童發展中心」更多精彩內容等你發現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KVXE28BMH2_cNUgpL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