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消防員都忍不住給姐弟倆點贊,說他們這波自救逃生可以給滿分!
我們在孩子身邊時,當然可以護他周全。可當我們不在時,就得靠平日裡過硬的安全教育來充當孩子的保護傘了。
今天的文章,小樣媽就來盤點8個最易出現的安全隱患(燙傷、火災、溺水、迷路、被困電梯等),以及對應的自救方法。
文章有點長,但滿滿的都是乾貨。建議先收藏起來,然後找個時間教會孩子。
01 被刀割傷怎麼辦?
很多家長都會告訴孩子,廚房是個危險的地方,小孩子不可以進來。可是我們無法保證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不會趁我們不在時偷偷進入廚房。
與其等意外發生時再責怪孩子,不如提前教他們安全使用廚房用具的方法。
就拿刀來說,在孩子眼裡,用刀切食物可是厲害的象徵,誰不想試一試呢?我們不妨根據孩子的年齡,給他準備一把安全的刀具,趁機把安全知識教給他。
- 5歲前,可以給孩子準備一把鋸齒形的塑料刀。5-8歲,可以教孩子使用削皮器。8歲後,給孩子準備一把小巧的水果刀或菜刀。
- 告訴孩子:你可以用刀切食物,但前提是有大人在場,讓大人幫你拿刀。大人不在的時候,不能自己拿刀使用。
-
教孩子分辨刀背和刀刃:厚的一面是刀背,薄的一面是刀刃。刀刃非常鋒利,要始終朝下,不可以對著自己或別人。
- 切菜的時候,左手固定食物,右手握住刀慢慢地切下去。左手一定要像爪子一樣勾起來,並和刀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才不容易切到自己。
- 不切菜的時候,刀要穩穩地放在案板上,不可以拿著刀走來走去。
-
如果不小心割傷了手,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父母,不要害怕被責備,或者只顧著哭。
可以用乾淨的水沖洗傷口,並按壓止血,然後用酒精或碘酒消毒,最後包紮。情況嚴重的要及時去醫院處理傷口。
02 被熱水燙傷怎麼辦?
對於預防燙傷,家長一方面要注意排查家裡的危險物品。比如把熱水壺、保溫杯等放到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尤其要注意收好電線,謹防孩子因為拉扯電線而打翻熱水壺,造成燙傷。
另一方面,則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
- 告訴孩子熱水會造成燙傷,看到水杯、鍋子冒熱氣時,一定要保持距離,不要自己去拿。
- 喝熱水、熱湯前,要吹涼再慢慢地喝,不要著急。
- 冬天打開水龍頭前,先把水龍頭轉到冷水這一邊,放一會兒水後再洗手。
- 洗澡時要先接冷水,再接熱水,混合到合適溫度時,再讓孩子進浴室。
- 冬天儘量不要給孩子使用熱水袋。大人使用的話,記得擰緊蓋子,避免漏水。
- 告訴孩子,夏天室外的很多物品都被曬得很燙,如滑滑梯、石頭凳子、橡膠座墊、健身器材等,不要直接坐上去玩。
- 一旦皮膚被燙傷,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用流動的冷水沖洗降溫,至少20分鐘。等降溫20-30分鐘後,疼痛感基本消失時,情況嚴重的,再去醫院進行處理。
- 如果燙傷處的皮膚和衣物粘連在一起,千萬不要強行拉扯。可以連衣服一起浸泡在水裡降溫,之後請醫生幫忙處理。
-
不要在傷口上塗抹任何東西,如牙膏、醬油、碘酒、香油等,不僅會影響醫生判斷傷情,還可能造成傷口的惡化。
03 油鍋起火怎麼辦?
在通常的概念里,家裡起火時,總會有大人在身旁。所以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為,不必教孩子防火的知識。這就造成了安全教育的一大漏洞。
南寧那對姐弟正是在媽媽出門辦事,自己獨自看家時遇到了火災。如果不是他們教科書式的自救,後果不堪設想。
關於火災的安全知識,孩子需要掌握哪些,才能在意外發生時保護自己呢?
-
油鍋起火時,千萬不能用水滅火。應迅速關閉燃氣開關,並將鍋蓋蓋到油鍋上。大人在時,應讓大人來處理。如果家裡沒有大人,可以向周圍的鄰居求救。
-
小朋友不要自己嘗試滅火,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發生火災時,如果大人不在身邊,要先撤離到安全的地方,再讓周圍大人幫忙撥打119火警電話。
- 撥打火警電話時,要講清楚火災的發生地點、起火的物質、火勢大小、有沒有人被困等關鍵信息。沒有火災時,不能隨意撥打火警電話鬧著玩。
- 如果是電器、插座等起火,同樣不能用水滅火。要立刻切斷電源,及時撤離,然後報警。
- 發現家裡或周圍鄰居家起火,要先用水打濕毛巾,捂住口鼻,然後彎著腰有序地離開建築物,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 孩子一個人在家,如果聞到臭臭的味道,懷疑是煤氣泄漏時,首先要關閉煤氣閥門,打開窗戶通風。千萬不要開燈、打電話、打開抽油煙機,這些行為都可能引起火災。
- 其次,孩子要迅速離開家裡,向周圍的大人求助,請他們幫忙聯繫燃氣公司,並通知父母儘快回家。
-
告訴孩子哪些是易燃品,容易引起火災,不能放在火源附近。火柴、蠟燭、打火機等物品不是玩具,容易引發火災,不能一個人偷偷玩。
04 有人溺水怎麼辦?
每年暑假,都有很多孩子因為溺水而失去生命。只有提前教會孩子溺水時的自救方法,在關鍵時刻才能保命。
- 告訴孩子,不要在家長不在的情況下,去池塘、小河、泳池邊玩耍。
- 即使東西不慎掉進了水裡,也不要自己去撈,可以向周圍的大人求助。
- 帶孩子玩水、游泳時,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溺水往往發生得很快,而且很安靜。
- 教孩子落水時的自救方法。比如消防員推薦的「水母漂」。
兩隻手抱住膝蓋,身體會慢慢浮出水面。等背部露出水面後,再快速翻轉身體,雙手抱頭仰臥,身體就會漂浮在水面上。
- 告訴孩子,落水時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奮力掙扎。越是舉起手掙扎,身體會下沉得越快。只有冷靜、放鬆,身體才能漂浮起來。
- 如果看到有人落水,千萬不要跳下水救人,即使小朋友會游泳也不可以。正確的做法是大聲呼叫,迅速找大人幫忙。
- 落水者被救起時,如果已經沒有了自主呼吸和心跳,這時最重要的就是趕緊做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同時請周圍的人撥打120急救電話。千萬不要浪費時間在控水上。
05 陌生人敲門怎麼辦?
一般來說,不建議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即使是短暫的外出,也最好帶著孩子一起去。
如果孩子已經比較大了,比如超過了12歲,或者更大(並不是說孩子超過12歲就可以一個人看家了,沒有這個意思哦),那麼建議你在讓孩子看家前,提前做好安全教育。
- 孩子一個人在家時,可以把電視機打開,調高音量,製造出有人在家的假象。
- 如果有人敲門,就算對方說認識家裡的大人,能說出孩子的名字,或者說是父母讓他來家裡的,也不能給他開門。就算是認識的熟人也不行。
- 如果對方說是抄水錶、抄煤氣、上門維修檢查的,可以謊稱大人在睡覺,晚點會親自去處理的。告訴孩子,面對陌生人、壞人時,可以說謊來保護自己。
- 家長可以和孩子商量一個不容易猜到的暗號,比如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的口頭禪,只要對方不知道暗號,就是壞人。
- 如果陌生人遲遲不走,要馬上給父母打電話,並打110報警。平日裡要讓孩子熟記父母的姓名、電話、家庭地址,並和孩子演練如何撥打報警電話求助(只是演練,不是真的打哦)。
06 被困電梯怎麼辦?
家長平時要避免讓孩子獨自乘坐電梯。進出電梯的時候,用手護住電梯門,讓孩子先進出。同時要教導孩子一些和電梯有關的安全、自救知識。
- 電梯不是玩具,不可以在電梯里打鬧、蹦跳,亂按電梯按鈕。
- 乘坐電梯的時候,要靠里站立,遠離電梯門的位置,以防衣服、繩子、書包、鞋子、身體部位等被電梯夾住。
-
進出電梯的時候要專心,不要在電梯快要關閉時伸手攔門,或快速衝進電梯。
- 如果電梯突然停住了,不要慌張。可以先按開門鍵,如果沒有反應,就按警鈴鍵求助。如果還是沒有反應,及時撥打119求助,並繼續按下警鈴鍵。千萬不要扒電梯門。
- 如果電梯突然開始墜落,要迅速按下所有樓層,同時按下警鈴鍵求助。
- 如果電梯有扶手,就緊緊抓住扶手,頭部和背部要緊緊貼著電梯的牆壁,雙腿彎曲,踮起腳跟。
- 如果沒有扶手,同樣緊貼電梯牆壁站立,雙腿彎曲,踮起腳跟。唯一的區別是用手抱頭,保護我們的頭部和頸部。
07 一個人走丟了怎麼辦?
孩子好奇心重,很容易被周圍的事物吸引。假如家長正忙著接電話、買東西,或者人群很擁擠,很可能一個不留神,孩子就走丟了。
這個時候,安全教育就能起到保護孩子的作用,幫助孩子儘快找到家長。
- 平時帶孩子外出,要有意地引導他觀察周圍的環境,看看有哪些顯眼的標誌,哪些人是工作人員,萬一走丟了,在哪裡等爸爸媽媽,可以找誰幫忙。
- 出門時,家長可以先給孩子拍張照片,記錄下孩子當天的穿著。
- 讓孩子熟記爸爸媽媽的姓名、電話、家庭住址。萬一走失了,可以讓警察或店員快速聯繫到家長。
- 走失時要保持冷靜,不要向陌生人求助,不要吃陌生人給的食物、飲料,不要跟著陌生人去找爸爸媽媽,以防被壞人拐走。
- 孩子比較小的,父母外出時要緊緊牽著或抱著孩子。人群擁擠的地方,可以使用防走失繩、防走失背帶來保護孩子。
08 遇到交通事故怎麼辦?
交通安全知識絕不只有「紅燈停,綠燈行」這一條。下面這些安全小知識也很重要,一定要讓孩子儘早知道。
- 過馬路時一定要走人行橫道或過街天橋,不可以橫穿馬路,不能闖紅燈。
- 過馬路時要注意看信號燈,信號燈變成綠色才可以過馬路。要特別注意的是,即使看到綠燈,也要先觀察兩側的車輛,確定安全再過馬路。
-
如果看到認識的人在馬路對面,可以用手機聯繫對方,千萬不要急著跑過去。
- 走路的時候要專心,尤其是在過馬路時,不可以看書、聽歌、和同學聊天。這些分心的事會讓你看不到疾馳而來的車輛,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 下雨天、陰天、霧天、夜晚出行時,最好穿顏色鮮艷的衣服,這樣容易引起司機的注意。
- 不要在有車輛行駛的地方玩,如小區、停車場、馬路邊等。小朋友個子小,很可能會進入司機的視覺盲區,引起不必要的事故。
- 如果不幸發生了交通事故,記得向路人求助,請他們幫忙撥打110、120等急救電話,等待警察、救護車的救援。
- 假如車輛起火,一定要儘快逃離到安全區域,不要逗留或留戀車上的東西。
除了上面這8個方面、55條安全小知識,還有哪些你認為一定要教給孩子的安全、自救知識,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我是小樣媽,復旦碩士媽媽,早期教育指導師,腦功能培訓師,兒童閱讀指導師,著有《懂點心理學,育兒很簡單》。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輕鬆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