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用「發表」的力量生長小作家

2022-07-14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陳冬梅:用「發表」的力量生長小作家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用「發表」的力量生長小作家

作者|陳冬梅

新教育同仁們大家好,我是來自江蘇泰州姜堰的陳冬梅。2003年,姜堰就加入了新教育實驗。我很幸運,在可能產生職業倦怠時相遇了新教育,並一路追隨著新教育實驗步伐,帶著孩子們一起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裡,共同編織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因為持續不斷的閱讀寫作,我的精神長相改變了,我和孩子們的相處模式也改變了。去年6月,我用59封長信跟陪伴了四年的「棠棣競秀」班的孩子們作別,孩子們也以文字的方式還我以萬般不舍。在全校「師恩難忘演講比賽」畢業典禮上,我們班的五位選手全部斬獲特等獎,他們用風格不一的文筆敘事,無一例外地講述了對我的依戀之情。我知道,這是新教育「晨誦、午讀、暮省」的基本生活方式,帶給我和孩子們的額外獎賞。

這些年,我陸續寫下了幾十萬字的隨想雜感,也屢屢有文章見諸報刊雜誌。和我相遇過的不少孩子,也漸漸地被我同化了,喜歡用閱讀和寫作來享受時光。我在為此感到欣慰的同時,又隱隱覺得有些不滿足:僅僅是我和部分孩子在文字的世界裡沉醉還不夠,能不能讓每個孩子經由我對他們的發現、鼓勵、點化,在骨子裡愛上閱讀、愛上寫作,形成一生有用的讀寫素養?

去年秋天,當我遇見了又一批三年級孩子後,我便開啟了全新版的「小作家」鍛造行動計劃。

管老師說,調動學生寫作興趣,無非就是「兩塊表」——表揚和發表。我告訴孩子們:老師在微信公眾號上開闢了一個專欄——「小作家在生長」,只要你願意寫,哪怕寫一個新鮮的句子,我就給你發表,讓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你的生花妙筆。

孩子們的眼睛亮了,他們的表現欲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

約定:把美的發現寫出來、發出來

我和他們約定,只要是陳老師的課,所有人都可以去尋找窗外世界,把新鮮發現帶回來。

這些被我從作業堆里解放出來的精靈們,仿佛一下子被激活了。他們有的凝視窗外「發獃」,有的站到桂花樹下聞花香,有的爬到香櫞樹上觸摸金黃的果實,有的蹲下身子凝視草地里的蟲子。

陳雨澤抱著一棵樹聞了起來,說:「這棵樹彎彎的,像一個沒有吃飽的月亮……蚯蚓蠕動著身體,挺像在鬧脾氣呢!」孩子是天生的詩人啊!

九月,正是秋蟲生命高亢的時候。我們班的孩子因為學會了凝視,他們的世界被小蟲塞滿了,孩子們的日記也成了秋蟲嘉年華(螞蟻、蚊子都來了)。劉書瑤說,可是我在上課啊!蚊子那小曲聲,讓我心裡很不歡。然後,我忍心地把它送上了天堂!

孩子們的表達力、想像力出乎我的意料。我將這些稚嫩的真實表達,及時逮住,「發表」在公眾號,轉發到新父母群。父母們發現,不是孩子們不喜歡寫作,是沒有找到撬開他們興趣之門的鑰匙。

點評:拿著「放大鏡」去找亮點

在編輯孩子們的習作時,讀著孩子們的生活遇見,又激起了我的表達慾望,我給每個孩子思想里生長出來的語言寫上我的體悟。好孩子、好文章是被誇出來的。我拿著「放大鏡」去看每個孩子的習作,哪怕只有一句話的鮮活,就用「誇張」的筆法送上我的點評。

江弈辰誤會了風信子,寫成一篇《「洋蔥」》,通篇在與花葉對話,很有詩人的情思,我在他的文後寫下:詩人洛夫說,落葉在火中沉思……本文中作者連續的觀察也將微妙的生長變化定格。

有一天,每次習作隻言片語的承陽寫了一篇長文送到辦公室,交到我手上,一個孩子聽了我的朗讀檢舉他抄的。承陽昂著頭說:「我沒有抄,只是模仿。」我知道,他分明需要被看見。當天晚上,我毅然將承陽的這篇習作發到公眾號。說來神奇,一個馬虎了事的孩子,從此,上語文課總是興奮回應我,大聲朗讀,響亮發表自己的思想。

在公眾號里點評,成了我和孩子們靈魂對話的獨特方式。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並不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孩子們在凝視生活與寫作表達中生長感受力。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在公眾號推出30多次學生習作集,孩子們發表了600來篇長長短短的習作,我的「百字點評」也同步捆綁了600多次。他們不停地寫,我不斷地點評,在頻繁的師生共寫中,我們找到了共同的語言密碼。

收穫:「小作家」們在生長

持續的寫作,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也濃了。每天午讀,我就用鏡頭捕捉沉浸式讀書圖。在鏡頭的「催逼」下,越來越多的孩子把讀書當作每天的「第二次午餐」。吳雅清在日記中說,老師叫停的時候,全班一陣「哎——」,極不情願地收起書。(我的關於午讀的文章發表於《小學語文教師》)

李正浩在681字的長文里說:「『陳老師,您每天看那麼多書,寫那麼長的文,上那麼多的課,站那麼久……難道您不會疲倦嗎?』我猜是因為書里藏著一杯杯咖啡,被眼睛吸著送到人的體內,並且只有愛讀書,讀得懂書的人才會有這種感覺。」這簡直就是一個小思想家的智慧箴言啊。

孩子寫我點評的方式,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對我產生了依戀。一個中午,梓翊貼近我的耳旁:「老師,你可以還像以前一樣看我嗎?」他在為年級測試卷上因作文寫了詩歌被閱卷老師扣掉20分而不安。

我生怕因為一次考分,讓一個詩人在我的手上隕滅,善意地回應安撫了一個慌亂的小心靈,對他說:「放心,不會影響我對你的專注和靈氣的欣賞。」

梓翊情不自已,送我一文:

贈吾師

初見吾師,美而善,吾悅。然吾羞於言表,未敢詢問。而今,師傳道、授業、解惑也。吾喜文,善觀書。人皆存己愛之師,而吾獨愛吾師冬梅也。

寫著寫著我發現孩子們的作品達到真正公開發表的水平,於是就嘗試著往《泰州晚報》投稿。沒想到,竟然有幾個孩子的文字見報了。一個學年的功夫,有40個孩子的文章陸續見報了。模仿《約翰·克利斯朵夫》的馬影子,孩子習作的筆觸有了羅曼·羅蘭的細膩。更讓我驚喜的是,也許是由於我推薦發表的文章數量多質量好,《泰州晚報》竟把「小作家」專欄的整版編輯權「送」給了我。所有這些告訴我:只要上路,就會遇上慶典。

為了讓小作家被更多人看見,我又將發表作品張貼到教室外牆,引得全校一大群孩子前來欣賞。我把孩子們發表和有待發表的作品彙編成一本書《才見櫻桃紅》,插入全班同學的讀書圖,書名源於班名「櫻桃園」。放假那天一人舉著一本自己寫的書走在回家的路上。「寫作,通常它是唯一的,在你和不可能之間……」

我的關於引導學生寫作的隨筆,又一次有幸發表於《小學語文教師》。有人問我如此執念手持發表這塊「表」圖什麼?我說,我是在以寫作的方式拯救著自己,拯救著我的孩子們。讓每個和我相遇的孩子,在讀寫的世界裡開出屬於自己的思想之花,這是我最大的心愿!

陳冬梅:一枝點開花千朵

張菊榮:一個人與一群人——思想長跑的精神意義

朱永新:新教育實驗《旺蒼宣言》——寫作創造美好生活

朱永新:從書寫作品到書寫人生——您還記得「朱永新成功保險」嗎?

遇見美好,向美而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因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