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評 | 大眾欲借力華為加速追趕智能科技

2022-02-25     NBD汽車

記者丨孫桐桐

日前,根據《ManagerMagazin》報道,德國大眾汽車集團(以下簡稱大眾汽車)正在與華為公司進行談判,擬收購其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收購涉及金額達數十億歐元。儘管大眾中國官方與華為方面均未對此消息進行回應,但此次收購事件仍然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在智能電動車時代,自動駕駛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大勢,也是各大車企角力的核心賽場。在筆者看來,對於大眾汽車來說,牽手華為無疑是個明智選擇。華為在國內自動駕駛領域具備一定實力,其自動駕駛技術方案也通過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投入量產,正在成為「香餑餑」,不斷和更多車企展開合作。

而在中國市場,大眾汽車寄予厚望的ID.家族電動車沒能取得預想的好成績,這與其在智能化、科技化、自動駕駛技術等方面的功能較弱有一定關係。畢竟,與中國本土的「蔚小理」相比較,ID.家族的智能化水平的確不夠吸睛。若能成功收購華為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大眾汽車可更好實現中國本土市場的智能化研發,從而提升產品在智能電動時代的市場競爭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資料圖)

對於大眾汽車而言,數字化轉型是其未來重點的發展方向之一。根據此前的規劃,大眾汽車的目標是到2025年將集團生產汽車中自研軟體的比例上升到60%(在2020年這一數字低於10%)。

不過,軟體方面一直是大眾汽車的軟肋之一。有大眾汽車軟體子公司Cariad的員工稱,之所以大眾ID.家族的電動汽車在中國並沒有他們預期那樣受歡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僅從德國是無法對中國市場的車輛做出本土數字化改進的。

數據顯示,2021年大眾ID.系列在華累計銷量為7.06萬輛;而按照大眾汽車2021年年初的計劃,2021年ID.系列車型在中國市場計劃實現8萬~10萬輛的銷量。

大眾汽車若能借力華為對中國市場的深入了解,其稍顯「落後」的狀況或許有所改觀。同時,對華為自動駕駛技術而言,這也不失為一種機遇,可以通過大眾汽車旗下眾多車型獲得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機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星 攝(資料圖)

實際上,不只是大眾汽車,對於傳統車企來說,在軟體方面的技術實力確實稍有欠缺,因此不少車企選擇收購、投資一些初見成績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或是與知名科技公司、網際網路企業合作,從而彌補自身在智能化研發水平上的不足。

例如,福特汽車收購人工智慧公司Argo;通用汽車收購Cruise ,又投資了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獨角獸企業Momenta;上汽、豐田也都有投資Momenta;宇通集團連續兩次投資了文遠知行,豐田也領投了小馬智行的B輪融資……

不難看出,車企收購或投資這些初創企業中的佼佼者,意在押注未來大勢,同時也努力補齊自身短板,提升軟體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等智能化水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58eafe949f7b62f21ce3ae3049837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