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卓用這部《紋身》證明了:武俠精神永不過時

2022-01-21     名川

原標題:趙文卓用這部《紋身》證明了:武俠精神永不過時

今年春節檔自然又是喜劇片和主旋律電影的主場,唯有一部《紋身》突出重圍,帶來不同色彩,竟是很久沒看到過的硬核動作片,由趙文卓主演,記得上一次見他還是在《披荊斬棘的哥哥》里,當時還感慨一代經典打星淹沒在綜藝節目的嬉笑怒罵中,頗有虎落平陽的意味,誰知他仍然憑藉超強的人格魅力再度走到娛樂圈中心,此次在《紋身》里扮演江湖高手,才又變回了我們熟悉的那個趙文卓。

但見民國的亂世風雲之下,各路人馬雲集於這神秘西南小鎮,而故事的漩渦中心卻只是一個紋身師,名叫阿昌,表面上是個可愛女孩的父親,內里藏著一身功夫和俠義之心。

這個題材一下子就把人帶回十多年前武俠動作電影稱霸中國影壇的時代;我想到陳可辛的《武俠》,名為「武俠」,卻更像是一曲「武俠」的輓歌,背負血債的武林大佬隱居于山中村寨,一心只想當個普通人。

巧的是,《武俠》和《紋身》的背景都是民國年間,都是發生在西南邊陲,這裡本就是巫術盛行,魚龍混雜,又遠離廟堂,因此引來許多避世高人,數不清的恩怨情仇牽扯進當地的妖異風情,很容易就碰撞出火花。

《武俠》里是華麗的人體奧秘大賞,到了《紋身》里自然就是那繽紛多彩的紋身,阿昌執一桿長針,扎進壯碩的漢子身上,也扎進西洋美女的酮體,密密匝匝,刺一幅圖畫,也刺一段故事。

後武俠時代的敘事正是如此,那些打打殺殺的野心早已褪去,列強的堅船利炮在一夕之間摧毀了鄉土中國的武林世界,古代的大俠猛地掉進新舊時代的夾縫裡,開始探索自身。

黑幫來了,日寇來了,漢奸來了,狗官也來了,阿昌卻始終不肯學習槍法,仍習慣用刀,當年《黃飛鴻》里的趙文卓回來了,他寶刀不老,拳拳到肉,貢獻了精彩的打戲,成為《紋身》里最具看點的元素;但此片最為打動人心的還是畫面與畫面切換之間透出來的獨特風格,乍看過去情節散漫,細品之下才發現整部片子就如同一首出自阿昌之口的散文詩,講述這個男人內心的最隱秘獨白。

他說刀有感情,槍太冷冰冰了。他是個活在過去的人,他秉持的是舊時代的道德和真情,竟因此不容於這新的天地,逃到天涯海角還是逃不掉江湖的紛紛擾擾。

可以預見,把《紋身》放在如今的電影市場裡會遭遇怎樣的僵局,排片慘澹造成了票房不佳;因為主創們是把充分的個人表達融入到了片子當中,敢於逆著市場潮流風向拍一部並不討喜的傳統動作類型片,本身就是冒險之舉;後來又碰上疫情,歷經幾年重重磨難才上映。《紋身》之於當下影壇,就像是阿昌之於1936年的江湖,一個孤膽英雄以血肉之軀對抗資本鑄就的鋼鐵世界,從剛開始就註定了失敗。所以我才更覺得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一下這部電影,武俠的時代有沒有過去我不知道,但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丟了這種武俠精神,九死而不悔,雖千萬人吾往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18189489_609636-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