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遺傳研究讓人聯想到希特勒?英國萬人項目被迫終止的背後——

2022-01-04   大米和小米

原標題:自閉症遺傳研究讓人聯想到希特勒?英國萬人項目被迫終止的背後——

2021年8月,由英國劍橋大學自閉症學者 Simon Baron-Cohen 等發起的大型自閉症研究萬人譜系項目(Spectrum 10K)正式啟動。

這個項目旨在收集1萬名自閉症人士和他們家庭的基因和生理學心理學數據,試圖找到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對自閉症機制的影響,同時了解影響自閉症人士生活質量的一些共同障礙。

然而,這個計劃投資3百萬英鎊、迄今為止英國招募規模最大的自閉症項目剛剛啟動,就遭到自閉症社區、特別是極端神經多樣性人士反對。原因是他們認為這個研究的目的是為了預防和清除自閉症,從而消滅自閉症群體,是優生學(Eugenicis)運動的翻版。

僅僅過了一個月,2021年9月10日,Baron-Cohen宣布暫停這個英國最大的自閉症遺傳學研究項目。

一項旨在研究自閉症遺傳機制的大型研究為何引發多重爭議?

自閉症譜系的兩端——極端神經多樣性人士和重度自閉症家庭如何各持己見,而真正自閉遺傳研究的進展有哪些,利用基因篩查對自閉症進行預防和淘汰有可操作性嗎?

圖源:pexels.com

01

萬人譜系項目與優生學

在西方文化的語境下,優生學特指由達爾文的表弟弗朗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於1883年在他的著作中首次提出的概念 。

在優生學思潮的影響下,美國在1896年首次通過法律禁止一部分被認為 「劣質」 的人群結婚生育;希特勒曾在一封信中將優生學書籍稱為「我的聖經」,並在掌權後將美國優生計劃擴展到對「遺傳缺陷」人群進行安樂死,僅 「T4行動」 就屠殺了將近25萬成人與兒童。

優生學造成了人類歷史上的巨大人道災難。因此,將萬人譜系項目與優生學相聯繫,是非常嚴重的指控。

Simon Baron-Cohen 兩次代表Spectrum 10K項目組向自閉症社區道歉,並聲明他們的研究沒有優生學的目的。但反對聲囂起,Baron-Cohen最終宣布暫停這個英國最大的自閉症遺傳學研究項目。

02

自閉症到底是養育不當

還是遺傳基因造成?

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 Leo Kanner 在1943年第一次診斷自閉症以來,自閉症的成病機制始終是個謎題,是 「先天還是後天」(Nature or Nurture),是環境還是基因導致,一直爭論不休。

Kanner最初認同自閉症是與生俱來的,但他後來又認為,父母的養育造成了孩子的自閉症,這導致在20世紀50到70年代,自閉症的 「冰箱媽媽」 假說曾經風靡一時。該假設指責是由於媽媽的養育不當,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創傷,沒有了依戀,於是孩子建立了一個空洞的城堡——「自閉症」,來保護自己不被冷漠的媽媽所傷害。

「冰箱媽媽」 假說給自閉症家庭造成了無數的傷害。現年89歲的 Audrey Flack 是美國現代史上傑出的藝術家,在1962年她的女兒被診斷有嚴重的自閉症後,儘管她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卻被所有人指責和鄙視,連丈夫也拋棄了她 。

養育一個自閉症孩子本來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而被指責自己是造成孩子自閉症的源頭,無疑讓自閉症父母,尤其是媽媽更加痛苦。

這種觀念今天依然普遍存在,雖然早已被科學證明其錯誤:

長期以來,同卵、異卵雙胞胎一直被用來研究疾病和殘障等到底是 「先天還是後天」(Nature or Nurture)造成的,在遺傳學的研究上有著特殊的地位。

1977年,英國兒童精神病學教授的 Michael Rutter 和他的助手 Susan Flostein 通過調查英國的自閉症雙胞胎數據,首次開啟了自閉症的遺傳學研究。在他們之後,北歐、美國密蘇里州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雙胞胎數據都得到了與 Michael Rutter 相似的結果:在基因一致的同卵雙胞胎中,同時有自閉症的比例在70-95%之間,而在基因不完全一致的異卵雙胞胎中,這個數據是10-30% 。

自閉症雙胞胎研究結果有力證明了自閉症與遺傳基因有關,也從科學推翻了自閉症 「冰箱媽媽」 的荒誕假設,但這種假說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至今無法消除。

03

自閉症寬泛譜系障礙的兩端

在支持萬人譜系項目(Spectrum 10K)研究的自閉症家庭看來,這項研究與上述遺傳學研究一樣有助於人類更加了解自閉症,原因是重度自閉症人士需要研究、干預、治療和預防。

但從神經多樣性觀點看來,自閉症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殘疾,一種障礙,是人與人的不同,也是神經多樣性的一種表現——就如同生物多樣性一樣。

事實上,神經多樣性本身並不是一個神經學或者生物學的定義,但神經多樣性的提出,對於防止自閉症人士被歧視、霸凌和污名化,建立一個尊重、接納和包容的環境,以及認識自閉症人士本身的社會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

可以說,神經多樣性的提出,讓自閉症變成了一個寬泛的譜系。

在譜系一端,有自閉症自我倡導網絡(ASAN)的創始人 Ari Ne'eman,他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2009年被歐巴馬委任加入美國國家殘障委員會 ,是詮釋自閉症神經多樣性的代表人物。

而在譜系的另一端,有像 Alicia Mesa的兒子——重度自閉症患兒。Alicia活躍於自閉症社群,近期她在全國重度自閉症委員會(NCSA)網站的博客中這樣寫道:對我和我兒子來說,自閉症意味著毫無希望的生活,意味著自傷、攻擊性行為、混亂嘈雜、日夜無眠以及沉重的經濟負擔和被親朋好友疏遠。

顯而易見,當譜系兩端的人士都走向極端的時候,對待自閉症的遺傳學研究上,就出現了完全截然相反的兩種意見。

極端神經多樣性人士指責道,像萬人譜系項目這種試圖發現自閉症的生物學機制,明確自閉症基因基礎的研究,等同於對自閉症進行生物學選擇,有試圖消滅自閉症群體的潛在風險,也就是優生學的翻版。他們認為,即使研究者本人並無此意,也很難保證在未來的某一天,研究數據不會落入某些極端科研人員或者政治人物手中,而造成人道災難。

因而,Spectrum 10K 項目一經啟動,就在社交媒體上遭到極端神經多樣性人士的強烈攻擊,後者於9月3日發起簽名活動,呼籲取消該項目。活動在2周內徵集到了5000人簽名。

迫於壓力,萬人譜系項目發起人Simon Baron-Cohen在9月4日發表聲明,將研究項目目標修改為 「提高自閉症人士的生活質量」。但到9月10日,他再次代表項目組道歉,宣布暫時中止這個項目,並表示將與自閉症群體就研究的範圍和方法進行更深入的對話。

極端神經多樣性人士的聲音越來越大,帶來的負面效應之一就是擠壓著譜系另一端——如果說,誰最迫切期待治癒、預防自閉症的話,很可能就是像Alicia這樣的重度自閉症孩子的媽媽。

所以,在Spectrum 10K遭受質疑後,Alicia等一些重度自閉症人士的父母也站出來反擊神經多樣性人士。

Alicia在上述博文中指出,像她兒子這樣的重度自閉症人士,與那些坐在電腦前,寫電腦程式、發推特的自閉症人士不一樣。重度自閉症人士需要研究、干預、治療和預防,而Spectrum 10K項目的啟動,可以幫助了解自閉症的遺傳學基礎、基因機制和環境因素,幫助人們了解那些可能提高自閉症和其他障礙的風險,注意孕期衛生,從而達到預防自閉症的目的,並不是臭名昭著的優生學。

04

自閉症遺傳學研究中的

優生學擔憂與實際進展

事實上,神經多樣性人士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類似的事歷史上也確實發生過。據醫學史學者 Herwig Czech 考證,二戰期間當漢斯·阿斯伯格首先診斷出阿斯伯格綜合徵(自閉症譜系中較為溫和的一種)後,他就曾經在德國納粹分子的授意下,將自己診斷出來的阿斯伯格人士集中起來消滅。

因此,自閉症的遺傳學研究確實存在優生學方面的擔憂。其中一個觀點認為,過度解讀自閉症的遺傳學基礎、強調某家族的自閉症基因,從而造成對自閉症家庭,甚至整個家族的歧視,是真正的優生學擔憂。

例如,在優生學背景下,1927年,美國高等法院在Buck訴Bell案中,裁定州政府有權利強行給佛吉尼亞的女子 Carrie Buck 做絕育手術,以防止她的殘障基因繼續遺傳下去。

當時的大法官Holmes有一句著名的判詞,「一家三代智力障礙,已經足夠糟糕的了」——在自閉症的遺傳學研究中,如果有人得出 「一家三代都有自閉症基因,已經足夠糟糕的了」 的結論,不是沒有可能的。

2021年5月,美國費城Drexel大學教授 Brian Lee 等人收集了丹麥1980到2012年出生的170萬人的家族(包括父母、兄妹、祖父母、叔叔阿姨和表兄妹)的發育障礙數據,利用機器學習方法,得出結論:有發育障礙的家族,後代有自閉症的幾率是普通家庭15倍。

這項研究很快遭到質疑,有人指出:根據Lee的研究,一個大家族,如果祖孫三代中有任何障礙,他們一家是不是都不應該結婚生子呢?如果父母有個嚴重自閉症的兒子,那麼健康的女兒是不是就不應該談結婚、生子?

這項研究本身也並不嚴謹。Brian Lee從北歐公開的基因資料庫揀選了一些數據,但被人指出,這其實用簡單的統計就可以進行數據分析,而作者偏偏使用時髦的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使自己看起來更加先進,更加可信,更加炫酷——Brian Lee 自己也在推特上承認,這篇論文被拒稿無數次,最後只好在文章標題上寫了時髦的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字眼,才被接受發表。

就像極端神經多樣性人士在反對萬人譜系項目中提到的:誰也無法控制收集的數據最後被誰得到,進行怎麼樣的分析,得到什麼樣的結論,被什麼樣的人所利用。

但站在譜系的另一端,我們也必須清楚看到,遭受質疑和值得擔憂也許是科學研究進程的必然過程。相比起因為擔憂數據被濫用而粗暴 「一刀切」 的做法,自閉症遺傳研究的成果也不應該被忽略,畢竟其他很多疾病(包括神經性疾病)的機理也是通過分析大規模遺傳數據獲得的。

05

自閉症能夠被篩查和預防麼?

包括Spectrum 10K項目在內的自閉症遺傳研究,都明確以研究自閉症基因機制為目的。除了數據濫用的可預見性擔憂爭議,另一個核心問題是,當前能否利用基因篩查來預防甚至淘汰自閉症?

答案也許是否定的。

這要從梳理自閉症遺傳學研究進展說起。Rett綜合徵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在美國精神病學會出版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中被認為是一種嚴重的自閉症形式。1999年,Huda Zoghbi研究小組就發現,確診Rett綜合徵的孩子,在他們的MCEP2基因上會有變異,而MECP2表達的蛋白質在大腦發育中非常重要,因而推導出,MECP2基因變異可能就是Rett的基因機制 。

為了進一步發現更多可能的自閉症基因變異, 2014年,全球最大的自閉症倡導組織——自閉症之聲(Autism Speaks)與谷歌公司合作啟動了MSSNG項目,目前已經收集了上萬規模人群的基因信息。

非營利性慈善機構西蒙基金會(Simons Foundation)在2016年也開啟了規模更大的SPARK項目,目前已經收集了近3萬人的基因數據。

然而,這兩個大型基因資料庫,並沒有像預期的一樣,發現非常明確的自閉症基因,反而使基因研究變得越來越複雜。2015年,項目研究人員估計,大概有65個基因的變異與自閉症有關。2018年,這個數字就增加到了102,2019年184,2021年255個。

有人估計,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可能有上千個。可以這麼理解: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而發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單個關鍵基因的嚴重突變也許會導致發育障礙,但更多情況下發育障礙是許多單基因變異疊加造成的。

唐篩是孕檢中的一項重要的基因檢測,如果類比唐篩,會發現篩查自閉症要困難和複雜得多。

唐氏綜合徵的特徵是染色體異常,即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如果將人的2-3萬個基因比作一本2-3萬頁的書,唐篩是檢查那本書是否多了幾百頁,而篩查自閉症就有點像找書中的錯別字,而且你不知道,是需要找一頁書中的錯別字,還是100頁、1000頁。

最新的研究還發現,染色體中非編碼部分的變異同樣對自閉症的機制有重要影響。這對於篩查自閉症而言,就像你還沒有看完那2萬-3萬頁書,卻突然發現,還有另一整套叢書要看。

此外,基因測序的誤差依然存在。比如,2012 年,SHANK1被發現是自閉症高風險基因,能夠解釋約占比 0.04% 的自閉症人士的基因機制。然而2019 年,中國吉林大學的學者在重複試驗中,並沒有發現 SHANK1 與自閉症有相關性。

再如,MECP2基因的變異也曾被認為是Rett綜合徵的基因基礎,但是近來又有發現,CKDL5和FOXG1的變異,對於Rett的機制也很重要。

可以說,當前的自閉症遺傳研究仍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利用基因篩查達到優生學目的仍屬於一種想像和對未來可能性的擔憂。

06

沒有一個家族的遺傳是完美的

自閉症遺傳學的研究爭論由來已久,而英國萬人譜系項目(Spectrum 10K)的啟動,無疑將這種爭論觸發到了極點。

目前來看,持正面態度的一方堅持認為優生學不是自閉症遺傳學研究的目標,並且通過研究了解自閉症的遺傳規律,會更有針對性地幫助自閉症群體。

而來自神經多樣性認識的反對意見也指出了真正的優生學擔憂——真正令人擔心的是,如何更好地分析理解並應用遺傳學的數據。很難保證,在未來,沒有極端的科研人員和政治人物,濫用MSSNG,SPARK和未來的Spectrum 10K得到的數據,作出瘋狂的事情。

2021年1月,冰島的deCODE genetics公司發表在 Nature Genetics 的研究發現,同卵雙胞胎在胚胎期時就平均累積了5.2個基因突變的差異,最多可達100個基因變異。這個變異的數量,比起人類的染色體來說,也許不算很大,但是也可能就是這些變異,將自閉症的特質推到了極限,足以診斷自閉症。

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沒有一個家族的遺傳是完美的。最瘋狂的優生學的年代,美國密西西比州Triplett家族被公認為是精英家族,但他們的繼承人 Donald Triplett 卻成為全世界第一個被診斷有自閉症的人。

可以預見的是,在當前,甚至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自閉症遺傳研究尚不能完全解釋自閉症的生物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