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改造家》翻車,詩意院宅為什麼被批「純獄風」?

2021-11-22     一夜美學

原標題:《夢想改造家》翻車,詩意院宅為什麼被批「純獄風」?

改造後的庭院

《夢想改造家》可以說是登上熱搜最多的建築設計類綜藝節目,而在過去的熱搜話題中,也多是建築師們魔法般的改造讓觀眾和房主眼前一亮。但這幾天,《夢想改造家》卻翻了一次車,以「夢想改造家的最差設計出現了」這個話題登上了熱搜, 一棟「紅磚毛坯房」引發了 5.6 萬討論和 3.1 億閱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場爭議背後到底是誰之過。

本文已獲授權

轉載自:原境界space(OIGallery)

🧱

《夢想改造家》中飽受爭議的農村住宅改造

圖片來自網絡

11月21日,話題「夢想改造家的最差設計出現了」登上微博熱搜。這期官方定位為「甘肅農村土房重建後變夢幻田園居」的節目播出後引發熱議,被質疑「花農民130萬元建紅磚毛坯房」,改造後的房子被批「沒有家的感覺」、「昏暗壓抑」、濃濃「純獄風」。

這期《夢想改造家》節目中,改造前的房子是一座位於甘肅白銀水泉鎮的典型的西北農村圍合式小院,68歲的杜興昌與妻子二人在此居住並以務農為生。他們希望改造後的房屋堅固耐用,能夠抵禦西北凜冽的寒冬。另外,他們還希望新房能滿足後代返鄉居住的要求。建築師陶磊受節目組邀請主持此次「愛心改造」任務,將原本的老舊村屋改造為一棟以紅磚為主要材料、局部為二層的院落式住宅。

該改造受到的爭議主要在兩方面。一方面,評論認為設計團隊未尊重委託人的願望,將委託人住家的改造設計「篡改」為一次設計師自我的藝術實踐,而忽略了老人真正的需求;另一方面,評論認為132萬元的重建花銷並非「低造價」,質疑建築師「錢沒有花在刀刃上」,為不富裕的農村老人鳴不平。

對此,21日晚19時許,節目組官方微博@夢想改造家對此作出回應:

而建築師陶磊擁有專業的建築學知識背景,又曾主持過多個知名建築項目,如馮大中藝術館「凹舍」,包含藝術家住宅、工作室、美術館,曾獲2010年WA中國建築獎。此次被頻頻質疑的磚砌「漏牆」,在該案例中早已使用過,而該案例建成於十年之前——為什麼今天再用卻引起了如此大的爭議?問題不是出在設計本身,而出在其用錯了地方。

杜興昌夫婦二人住房原來的樣子 | 圖片來自網絡

改造後現場照片 | 圖片來自網絡

並非僅僅是紅磚外牆,整棟建築充滿陶磊作為職業建築師的專業考量。如當老人提出建二層樓房的想法,陶磊認為沒有必要,給出的理由是:基於現狀,村裡人口密度很低,矛盾點不是用地,居住在二層使用起來也很不方便。又例如使用紅磚這一當地常用材料也非陶磊特立獨行,就地取材是節約造價的一種常見手法。紅磚與清水混凝土被戲稱為當代建築師最喜愛使用的兩種材料,早已被反覆運用在各種建築之中。

陶磊還在節目中強調,建築的美不在於裝飾,結構本身即能產生美感——這是典型受到現代主義影響、接受過傳統建築學訓練的建築師才會擁有的知識經驗。

改造後的庭院 | 圖片來自網絡

設計對房屋通風、採光、保暖、隔熱、公共空間與景觀庭院的設置也都盡數考慮——陶磊的設計團隊不缺乏職業素養與實踐經驗,相反,他在該建築中實際上使用了他慣用的建築語言,換句話來說,即是採用了設計成本較低的設計手法,因此有人評論陶磊試圖用該房屋「標新立異」做藝術創作的說法也似乎言過其實。那麼,紅磚「漏牆」為什麼用錯了地方?

改造後現場照片 | 圖片來自網絡

陶磊所設計的「凹舍」位於遼寧本溪,服務於著名藝術家馮大中。馮大中為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美協副主席。同時亦是國家一級畫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在「凹舍」的設計中,藝術審美即所謂的「建築美感」,不僅是重要的,更是不可或缺的——這與使用者的屬性一致:一位藝術家生活、工作的場所,「美感」是該場所成立的必要條件。

「凹舍」-馮大中藝術館 | 陶磊建築事務所(TAOA)

陶磊建築事務所

擅長用磚的不止陶磊一人。2016年全球獎金最高的建築類獎項——阿卡漢建築獎(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獲獎者Marina Tabassum的代表項目達卡清真寺就使用了砌有縫隙的紅磚牆。

阿卡漢建築獎評審會評價:「這棟建築運用優秀的通風和採光設計,讓街區擁有了一個精神的避難所。」媒體亦作出評論:「第一眼看清真寺,一定會先注意到的是牆。牆面由磚塊以複雜的十字交叉的方式組成,大約每英寸就會留一個小的空隙。這個手法帶來的效果,在走進室內的那一刻便顯而易見。午後室內外的溫差很大,而室內風扇都是關著的,清真寺里也沒有空調系統,這些牆裡的小空隙就確保了涼風能夠吹進室內。」 [1]

Baitur Rauf Mosque|Marina Tabassum

MARINA TABASSUM ARCHITECTS

談及設計意圖,Marina表示:「總的來說,我希望在我的設計中,讓建築找到根源。為此,建築需要找到它所屬的歷史、文化、氣候等等。這不僅僅是指視覺審美上,而是包括了將場所的所有相關元素,都集中在建築語言當中。以這個清真寺來說,重要的不僅是伊斯蘭的歷史文化傳統,還有孟加拉的歷史文化傳統。」 [2]

Baitur Rauf Mosque|Marina Tabassum

MARINA TABASSUM ARCHITECTS

可見在 Marina的設計中,磚的使用和砌築方式服務於清真寺建築的需要,更是根源於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清真寺作為精神性空間,建築在滿足基本功能使用之餘,還需要滿足使用者的精神需求,通過空間來營造超脫於現實的神聖氛圍,利用磚的砌築縫隙製造光影效果是一種有效的操作手法。在這裡,磚砌「漏牆」除了功能上的作用,還為建築所要求的精神性提供了必要幫助。

Baitur Rauf Mosque|Marina Tabassum

MARINA TABASSUM ARCHITECTS

再回到陶磊的自宅,我們可以看到, 杜興昌老人的改造後房屋倒有些像是陶磊自宅的「低配版」,在空間構成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四面牆的圍合、以院落為核心的空間組織方式、角部的庭院採光、局部二層的處理、開窗方式等等。除了能說明確實出自於同一人之手之外,還說明陶磊在做鄉村住宅的時候也使用了與自宅相類似的建造邏輯。

但是,陶磊的自宅在哪?在北京。即便是在北京郊區,與甘肅白銀泉水鎮相比,也屬於「豪宅」。相信這棟建築師自宅對於陶磊來說並不是「剛需」,不是一棟用來僅僅滿足打工人基本生活需要的房子,建築師在這座建築上寄託了物質之上的精神追求。

陶磊自宅 | 陶磊

上圖:陶磊自宅 | 陶磊

下圖:陶磊改造後的村屋 | 圖片來自網絡

而生活在大西北的杜興昌老人,他的期望是什麼呢?一棟堅固的房子,能抵禦寒冷,能讓子孫後代都回來居住。同時最好能趕上村裡「歐式小洋樓」的潮流。陶磊的凹舍之所以贏得了好的口碑,是因為建築在功能之上所提供的「藝術感」、「美感」,與房屋的使用者訴求一致。那麼,這座改造後的房子,和杜興昌老人的訴求一致了嗎?依照現有的媒體資料,我們看到的結果似乎確實不盡人意:牆體漏風加大玻璃窗不保暖、耗能大,縫隙難清潔不利於生活,室內過於簡潔太冰冷……熱心網友、行內外人士都積極投入評論,似乎每個人都能算出比陶磊更好的方案,都能比陶磊更體貼老人的內心。

改造後的內院與室內 | 圖片來自網絡

很快,討論陷入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黑洞。謾罵沒有實際意義,業內人士的專業意見也只能是基於不完整數據的推測,但為什麼人們並沒有停止這場「亂斗」?事實上,在此次「翻車」事件中,老人的訴求與建造結果究竟一致與否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代表公眾」的媒體——他們以不容置疑的態度在大呼「翻車」。在最初抨擊此事的媒體文章中,老人心儀的「歐式洋樓風」被陶磊「傲慢地」用「純獄風」取代。陶磊的設計如同一次「審美霸凌」,為了滿足設計師個人的審美追求,導致了房屋高造價、低實用性。陶磊從前「富有詩意」的建築表達在這裡非但沒有加分,反而成為減分的關鍵因素。他的作品乃至人品都因此遭受嚴重質疑。

改造後的室內空間 | 圖片來自網絡

而建築實際還有哪些細節是沒有被披露的?真相經過節目的剪輯、媒體圖片的截取、帶有感情色彩的渲染之後,我們獲取的「×手」信息可信度有多高?隨著媒體呼聲而來的公眾,是否能究清,陶磊的設計到底有沒有得到老人和家人們的認可?原本喜愛「歐式洋樓」的老人使用後會不會「真香」?陶磊的設計是否「用錯了地方」,到底是老人說了算,還是媒體和大眾說了算?

改造後的室內空間 | 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歐式小洋樓」可以完美解決所有問題,那鄉村確實不需要建築師,建築師也不必去鄉村找罵。當然,也不乏既獲得公眾和媒體讚許,又舒適地運用了自己設計語言的建築師,例如同樣參與《夢想改造家》的日本建築師本間貴史,在改造和最大化利用小空間方面確實做到了有的放矢,值得我們去研究和學習。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建築師的鄉建之路並未成熟,仍處於不斷探索的狀態之中,建築師對於以人為本的理解和運用還需要平衡的智慧,以及理性的討論、具體的改進。我們一定希望鄉村越來越好,希望居住在鄉村裡的人樂得其所。但請給建築師群體一些時間,也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洞察:如果媒體利用信息差賺取大眾的眼光,背後獲益的究竟是誰?如果沒有清醒的頭腦,在資本的世界裡,你我皆可「被陶磊」。

[1][2] Marina Tabassum:她的建築帶著路易斯·康的光芒

策劃 | Producer:TING

撰文 | Writer:TING

版面 | Editor:Lulu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未經允許不可轉載,侵權必究

一個建築師的美術館

未來思想交換的新空間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中國鄉土裡藏著什麼最酷的民間真實?這部片子借藝術家之眼找答案

他做了七年的故宮「看門人」,她造了一座十萬人走進來的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02779440_745001-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