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貝氏家族:財富傳17代,坐擁上海1000棟房產,子孫大都上哈佛

2024-08-19     掌柜講歷史

被譽為現代建築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的貝律銘,在建築行業無人不知他的威名。

從法國巴黎羅浮宮,到日本的秀美美術館,再到中國蘇州博物館,這些經典的傳世之作讓貝律銘在世界建築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可除去貝律銘在建築學方面的造詣,他的家世背景更讓世人驚嘆。蘇州貝氏家族坐擁無盡財富,子孫後代更是人才輩出,而貝律銘正是這個龐大家族的一員。

這樣龐大雄厚的家族究竟靠什麼走到如今的地位?貝律銘又是如何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蘇州貝氏家族

一提起蘇州,就不得不聯想到當地最有聲望的貝氏家族。人們常說「富不過三代」,而這個家族卻整整長盛不衰地富裕了17代,可見其家底有多麼豐厚殷實。

整個家族更是人才輩出,有的從商,有的從政,甚至還有的從事建築行業,並且在各個領域都有一定的聲望,這也在極大程度上為整個家族的繁榮發展保駕護航,讓蘇州貝氏家族成為了數一數二「名門望族」。

貝氏家族起初最早起源於明朝時期,他們的先祖從北一直南下,直到在蘇州定居,開啟了整個家族的輝煌之路。

起先他們靠賣草藥白手起家,憑藉著待人謙遜,坦誠相待,誠信買賣的為人處事的方法,很快便在蘇州有了一席之地。

後來,貝氏家族幾代都一直經營著賣草藥的營生,生意越做越大,隨之積累的財富也越來越多。很快貝氏家族就成為了蘇州最富有的家族,而這個姓氏也成為了蘇州財力的象徵。

從第十代子孫開始,貝氏家族就不僅僅只是經營賣藥這個行業,他們開始多方面開展自己的產業。而到了顏料大王貝潤生這一代,可以說貝氏家族的地位和財力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貝潤生十分具有經商的天賦,他有極高的洞察力和感知力,總是能十分敏銳地抓住一個又一個賺錢的機會。再加上自身勤勤懇懇,拼搏努力,他可謂是賺的盆滿缽滿。

而貝氏家族也在第十代子孫貝潤生的帶領下蒸蒸日上,成為了蘇州四大家族之首。貝潤生在取得一定成就後,並未因此自甘墮落,反而更加刻苦努力,認真仔細地打理整個貝氏的家族產業,這也為日後貝氏家族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更是利用閒錢在上海買房,他認為這也是一種投資的方式,而時間依久,貝潤生已經在上海擁有1000棟房產。要知道在上海那樣寸土寸金的地方買一套房都難,更別說買上1000套了。

可見貝氏家族其背後的財力有多麼雄厚了。但更讓人震驚的是,貝氏家族豪擲千金將蘇州著名園林獅子林買下作為了貝氏的祖宅,這間接證實了蘇州貝氏家族在蘇州的地位和財力。這不僅奠定了貝氏家族的蘇州第一大家族的地位,更進一步推進了整個家族基業和發展。

建築大師貝律銘

在這個顯赫的家族裡,其中最出名的還要數「最後一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貝律銘。作為貝家第十五代的繼承人,貝律銘從小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生活條件優渥,可以說他一出生就已經站在了普通人一輩子都無法到達的高度。

當時的貝氏家族在蘇州也是有頭有臉的名門望族,家族底蘊深厚,財力更是難以估計。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貝律銘自小就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他背負著整個家族未來的榮辱發展。

因此,他十分勤學刻苦,認真努力,從未有過絲毫的懈怠,也更未仗著豐厚的家產吃喝玩樂。貝律銘在校期間一直都保持著優異的成績,待人也是謙遜有禮。

和以往幾代的貝家人不同,貝律銘對家族經商沒有一點興趣,他反而對建築十分熱愛。可能是自小生活在著名園林獅子林的緣故,受到中國建築學和美學的薰陶,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知名的建築大師。

於是,在他成年以後毅然決然地選擇遠離家鄉,去到美國繼續建築學深造。沒過幾年,貝律銘憑藉著極高的天賦和出色的能力逐漸在建築行業里嶄露頭角,小有名氣。有人說他就是建築天才,短短几年時間就已經參與了諸多優秀的建築項目,並且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可遠在他鄉的人哪有不思念自己的國土,貝律銘也不例外。他最初的願望就是想要學成歸來,報效祖國,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1978年,年過半百的貝律銘終於回到了中國,並且參與了中國許多知名建築的建設。

他也以自己畢生所學,傾注自己所有情感,送給家鄉蘇州一份特別的禮物——蘇州博物館。他將自己對中國以及故鄉蘇州的所有感情全部融入到了蘇州博物館的建設之中,更是極大程度上保留了蘇州當地的歷史文化,又融入了現代元素。

將古典和現代兩者完美融合,呈現出一種別具一格的獨特韻味,這也算得上是貝律銘建築歷程中的風神之作。而他所獲得的成就也讓貝氏家族又走向了另一個高峰,推動了整個家族的繁榮發展。

積累17代的財富

都說一般家族擺脫不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可貝氏家族卻足足富裕了17代,甚至一代更比一代強,讓整個家族一直都處於長盛不衰的狀態。

要知道如果是富了幾代所積累下來的財力已經十分雄厚了,而貝氏家族足足富裕了17代,可想而知其背後的財力有多麼難以估量,也難怪貝氏家族能夠成為蘇州四大家族之首。

從貝氏家族最開始以販賣草藥白手起家,到後面從商、從政,但並不是簡簡單單靠這些就能讓一個家族一步步走向繁榮輝煌的。古人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若大的家業如果只顧著打拚的話,卻沒有能力守住,那麼一個家族必定不可能代代延續繁榮下去。

這也是為什麼說「富不過三代」,先輩們辛辛苦苦的奮鬥下來的家業,後輩們卻不知進取,只知吃喝玩樂,再大的家業也會有散盡的一天。

而貝氏家族能夠積累17代的財富,代代長盛不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僅努力拚搏地打江山,更是有足夠強大的能力守住江山。貝氏家族的每一代成員一直都秉承著貝氏祖訓家風,「勤勤懇懇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他們也時刻清楚自己肩上肩負著怎樣的責任,他們都有共同的一個目標,為了整個家族的蓬勃發展而努力奮鬥。

所以在每位家族成員了共同努力下,貝氏家族才能發展的越來越好,才能守住一代又一代努力打拚下來的財富,成為了有名的大家族。

可以說貝氏家族的每一位成員都非常優秀,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都小有成就,像「顏料大王」貝潤生,「金融大亨」貝理泰,「建築大師」貝律銘。

他們都在極大程度上推動了貝氏整個家族的繁榮發展,更是因為有他們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歷經幾百年的貝氏家族依然繁榮不衰。

嚴正的大家之風

貝氏家族之所以能夠一直屹立在歷史長河之中,從未被任何浪潮擊倒,其中要得益於他們家族一直都把教育排在最首要的地位。他們認為如果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那麼他註定成不了才。

所以在貝氏家族中,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只有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才能夠目光長遠,心胸寬闊,才能更好地延續貝氏家族的傳承,讓貝氏家族得到更好的發展。

就像貝潤生留給貝氏家族子孫的訓誡:「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以獨有之產遺子孫,不如以共有之產遺子孫。」意思就是將財產留給子孫後台,不如將貝家人堅守的高尚品格和道德底線留給他們。

正是如此,貝家子孫後代一直以此為警戒,嚴格的要求自己,嚴正家族之風,秉持高尚品質,絕不觸碰任何道德底線。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如此龐大的家族依然能夠堅守17代,代代留守住家族底蘊的重要原因。

在這樣一個注重祖訓家風的教育下,貝氏家族可以算的上氏人才輩出,家族裡的子孫們大都是哈弗大學的高才生,雖然年紀尚小,卻早已展露鋒芒,盡顯大家之風範。

一個家族的繁榮,和每代家族成員的努力脫不了關係,但更需要的是家族嚴正的祖訓家風。只有兩者兼具,才能讓一個家族歷經百年任然屹立於歷史長河中永盛不衰。

結語

17代人的傳承,17代人的堅守,才能讓歷經百年的大家族能夠繁榮發展。貝氏家族能夠走到今天,絕對不是單單靠某個人的力量就可以的,它憑藉的是一代又一代的頑強拼搏和執著堅守,才讓世人看到這個家族的百年輝煌。

而堅守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唯一能夠依靠的是那顆熾熱的心,是擁有同一個想要家族繁榮昌盛的抱負理想,才讓17代的貝氏家族成員堅守整個家族的百年基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e2fea6ad5ce84519b43b913f90eb6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