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時一個動作,竟讓女子直接昏迷!網友:這個真不知道

2024-10-22   新晚報

藥片太大咽不下去

能咬成兩半,分開吞下嗎?

感覺藥效沒以前好了

我多掰半顆吃行不行?

不喜歡吃膠囊

把裡面的藥粉倒出來

兌水喂服可以嗎?

以上情況很多人都碰到過

殊不知,這些不起眼小動作

其實有健康風險

有時甚至可能把藥片變「毒」片

最近

福州40歲的張女士(化名)

就因此上了熱搜

福州40歲的張女士已經確診高血壓一年多,起初服用降壓藥控制得還不錯,但最近隨著天氣轉涼,她的血壓也出現波動,最高達160/100mmHg。

張女士心想:會不會是藥量不夠?她想著再加半粒藥試試於是用牙咬開常用的降壓藥,多吃了半片

沒想到的是,吃完藥不到半小時,張女士突然眼前發黑,冒冷汗,腿軟昏倒,血壓低得都快測不出來了,家人趕緊將她送醫。

接診醫生了解到,原來張女士服用的是 硝苯地平控釋片,1片劑量≈3片普通硝苯地平片

醫生表示

一旦咬碎、掰開、研磨服用

大劑量的降壓藥會瞬間釋放到體內

導致血壓突然明顯下降

嚴重的還會導致休克

張女士的案例引髮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表示,自己也有過掰藥吃的經歷,得虧沒造成什麼嚴重後果;也有網友認為,有的藥物醫囑交代「可以掰開吃」,認為「不能一概而論」。

到底哪些藥可以掰開/碾碎吃?

膠囊能不能去掉外殼?

咀嚼片可以直接吞服嗎?

泡騰片能不能不泡水?

不同類型吃法各有講究

藥片能不能掰開或碾碎吃,主要取決於藥物劑型。臨床常用的片劑種類繁多,可分為普通壓製片、薄膜衣片、腸溶片、包衣片、舌下片、分散片、口含片、緩釋片、控釋片、泡騰片等。

這幾類藥片,切忌隨意掰開服用:

緩釋製劑、控釋製劑

顧名思義,「緩釋」「控釋」都是通過藥物外面的特殊「包衣」,控制藥品溶解速度,藥效更加穩定持久, 掰開或嚼碎均會破壞這層「包衣」,無法控制藥物釋放的速度和部位。比如格列齊特緩釋片、硝苯地平控釋片。

比如前面案例中的張女士,由於咬開了藥片,大劑量的降壓藥瞬間釋放到體內(稱為「藥物傾瀉現象」),導致血壓過低甚至出現休克症狀,非常危險。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緩控釋製劑確實可以掰開服用,這和藥片的製備工藝類型有關(這樣的藥片表面通常會有一個刻痕)。因此,服藥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如果說明書上沒有標明或自己分不清楚,可諮詢醫師或藥師。

腸溶片

「腸溶片」外也有一層「外衣」,能保護藥物在胃內不被溶解,到達腸道後才溶解釋放藥物。比如阿司匹林腸溶片、奧美拉唑腸溶片等。

腸溶片最好飯前空腹喝水吞服。如果飯後服用,由於有大量食物入胃,不但會阻礙藥物快速抵達腸道,還會稀釋胃酸的濃度,使胃內pH值升高,會刺激腸溶片在胃中溶解釋放,導致藥效降低,增加對胃部的刺激。因此,儘量避免在飯後服用。

包衣片

若掰開或磨碎,不僅可能破壞藥物穩定性,影響藥物療效,還會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例如雙氯芬酸鈉米索前列醇片、多酶片。

膠囊

膠囊外殼不但可以掩蓋藥物氣味,還能減少藥物刺激性,許多緩釋、控釋、腸溶藥都會製成膠囊類型。 掰開服用,不但無法準確控制劑量,同時可能增加藥物對胃腸道的不良反應。

而針對幼兒等患者吞咽膠囊困難的患者,一些膠囊除了可以整顆吞服,也被設計為可以掰開服用,比如抗癲癇藥物托吡酯膠囊等。掰開後具體怎麼吃,務必按醫囑來進行。

泡騰片

「身邊沒有溫開水,能直接含服吞服泡騰片嗎?」萬萬不可以!泡騰片含有碳酸氫鈉和有機酸,遇水可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而呈現泡騰狀, 直接服用會在口腔或者消化道會產生大量氣體,有窒息和胃穿孔風險。

化療藥、靶向藥

口服化療藥物由於毒性較大,如果掰開或者研碎服用時口服抗腫瘤藥物會經手直接接觸,或在掰開、碾碎過程中粉末接觸眼睛,或經肺吸入進身體, 可能對人體產生細胞毒作用。

大多數靶向藥物,通常推薦直接用溫水整片吞服,不可掰開咀嚼或者研碎。但是也有一些藥物可以將片劑分散於半杯飲用水,無須壓碎,攪拌至完全分散服用,需要具體藥物具體分析。

最後小編幫大家總結一下

記住4句口訣

幫你記住哪些藥物不能掰開吃

1.看見 「緩釋、控釋」,不宜掰開吃。

2.帶 「腸溶」字樣,不要掰開服。

3. 「包衣」不可掰,讀「書」知性狀。

4. 化療藥、靶向藥,服用要注意。

用藥謹慎、守護健康

記得轉發給家人朋友~

支持更多新聞 期待更多點贊

來源健康有約、福建衛生報、廣州衛健委、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公眾號、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公眾號

編輯丨李楠

責編丨郭啟迪

審核丨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