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哪個縣擁有最多的鄰縣? 這四十種罕見地理現象你的地理老師也沒有見過!成因來了!

2023-09-13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我國哪個縣擁有最多的鄰縣? 這四十種罕見地理現象你的地理老師也沒有見過!成因來了!

我國的縣級行政區包括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林區,為三級行政區。

截至2023年6月,中國共有縣級行政區劃單位2843個,包括977個市轄區、394個縣級市、1301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個特區、1個林區。

那麼這些縣級行政區,哪個擁有最多的鄰縣呢?這裡的鄰縣,仍然是指縣級行政區。

01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與20個其他縣相鄰,成為中國擁有鄰縣最多的縣級行政區。這個結果倒不是很意外,阿拉善左旗的大片轄區在騰格里沙漠中,而在沙漠邊緣,翻過賀蘭山就是富饒的寧夏平原,阿拉善左旗幾乎與寧夏平原黃河西岸的每個縣都接壤。

阿拉善左旗與景泰縣,古浪縣,涼州區,民勤縣,大武口區,惠農區,平羅縣,青銅峽市,賀蘭縣,西夏區,永寧縣,沙坡頭區,中寧縣,烏拉特後旗,磴口縣,鄂托克旗,海勃灣區,烏達區,海南區,阿拉善右旗相鄰。除了20個鄰縣,它還與外蒙古接壤。

02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靜縣,與16個縣相鄰,排在第二位。它很大一部分轄區是天山山地,與天山山麓的許多縣都接壤。

和靜縣與拜城縣,庫車市,托克遜縣,和碩縣,焉耆回族自治縣,輪台縣,特克斯縣,鞏留縣,新源縣,尼勒克縣,沙灣市,瑪納斯縣,呼圖壁縣,昌吉市,烏魯木齊縣,達坂城區相鄰。

03

遼陽市遼陽縣

位於遼寧省遼陽市的遼陽縣,與16個縣相鄰,與和靜縣並列第二位。東北地區發展較早,城市的市轄區數目普遍較多;而遼陽縣同時是遼陽市和鞍山市兩個市的母縣,自然也與兩市的各個市轄區接壤,其數據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市轄區。

遼陽縣與海城市,立山區,千山區,台安縣,鐵東區,鐵西區,岫岩滿族自治縣,本溪滿族自治縣,南芬區,平山區,鳳城市,燈塔市,弓長嶺區,宏偉區,太子河區,遼中區相鄰。

04

徐州市銅山區

位於江蘇省徐州市的銅山區,與15個縣相鄰,它和遼陽縣一樣是縣城被切塊設市後的殘餘。同時,徐州本身還是五省通衢的交通要衝,因此銅山區在鄰近徐州周邊各縣的同時還鄰近了徐州市的市轄區,奪得了第四的位置。

銅山區與杜集區,靈璧縣,蕭縣,埇橋區,微山縣,台兒莊區,嶧城區,豐縣,鼓樓區,賈汪區,沛縣,邳州市,泉山區,睢寧縣,雲龍區相鄰。

05

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位於甘肅省張掖市的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與14個縣相鄰,排名第五。肅南縣能夠排在這一位置的原因看一眼地圖就能明白了:它的轄區竟然分成了互不相連的四塊。造就這一情況的原因是肅南是全國唯一的裕固族自治縣,因此周邊的裕固族聚居區都被劃入了肅南,即使這片區域與肅南本土並不相連。與它相對的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也是由於類似的原因,轄區分成了兩塊。

肅南縣與永昌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肅州區,玉門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涼州區,甘州區,高台縣,臨澤縣,民樂縣,山丹縣,祁連縣,天峻縣,門源縣相鄰。

第六為遼寧省阜新市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與13個縣相鄰。它是阜新市的母縣,情況與銅山區、遼陽縣類似。

第七為大片鹽鹼灘覆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族自治縣,與12個縣相鄰。

並列第七的還有黑龍江省鶴崗市的東山區,同樣與12個縣相鄰,它可以看作是鶴崗市的母縣。

鄰縣在11個或以下的就很多了,不再一一列出。

從前七名不難看出,鄰縣較多的原因主要有兩種:要麼縣域地廣人稀,要麼是被挖心的地級市母縣。不只是前幾名,鄰縣在10個以上的,大多數都是這兩種情況之一。

三級罕見

01

彩虹桉樹

彩虹桉樹學名剝桉,

因為樹皮呈現多種顏色而被稱為彩虹桉樹。

其多彩瑰麗的表皮,

被稱為「地球色彩最豐富的樹」。

現在彩虹桉樹在全世界90多個國家都有種植。

原理簡述:

這種與眾不同的彩色現象因樹皮在不同時間脫落所致。

不同顏色代表樹皮的不同年齡。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新脫落的外皮所在位置由亮綠色的內皮取代。

隨著時間流逝,樹皮顏色逐漸變暗。

由藍色變成紫色,而後又變成橙色和栗色。

02

地震雲

地震雲(Earthquake Cloud),是非氣象學中雲體分類的一種預示地震的雲體。在國際上的研究還較為表面,至今沒有一個共同觀點。

現在西方和日本學術界對地震雲抱有不可信與偽科學的態度,畢竟現在還沒有找到地殼運動與短時間氣象變化相關聯的理論證據。

光從外觀看的話,不得不說是一種很美的雲彩。

原理簡述:

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

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也有的認為,「地震雲」的必然性尚缺乏實驗數據,很可能是一種巧合。

究竟如何,有待進一步考證。

03

生物螢光海灣

被稱為生物螢光海灣的地方全世界只有7個,三個在波多黎各,兩個在澳大利亞,一個在馬爾地夫,還有一個在遼寧大連。

最著名的就是波多黎各Vieque島。

在漆黑的夜晚,螢火清晰可見,閃亮動人,身臨其境,真是感覺宛如仙境。

簡直是現實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原理簡述:

海灣里發光的是一種叫做鞭毛藻 (dinoflagellate)的非植物非動物,類似於細菌的單細胞微生物。這個海灣里每加侖的水中有大約72萬個這種小東西,它們個頭不大, 也就幾十微米,按理說,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

不過,當它受到外界擾動的時候,會象螢火蟲一樣釋放出生物光,這種光的釋放其實是鞭毛藻的一種防禦功能,令捕食者敬而遠之。

04

冰島的間歇泉噴發前

間歇泉是間斷噴發的溫泉,多發生於火山運動活躍的區域,有人把它比做「地下的天然鍋爐」。

在火山活動地區,熔岩使地層水化為水汽,水汽沿裂縫上升,當溫度下降到汽化點以下時凝結成為溫度很高的水,每間隔一段時間噴發一次,形成間歇泉,但極少人見到過間歇泉噴發前瞬間的奇觀。

噴發前幾分鐘,水流彙集成一個巨大的水泡,罕見而離奇。

05

冰甲烷氣泡

美麗的甲烷冰凍氣泡,雖然它們看上去非常漂亮,事實上是高易燃性有毒氣泡,潛在著致命威脅。

如果釋放出來,隨時可能會有爆炸的危險。

原理簡述:

氣泡是湖底微生物分解殘骸釋放出的甲烷氣體,當上升至冰凍湖面時被凍結,之後釋放的氣泡尾隨其後,從冰面往下觀察可看到立體層面的氣泡。

06

紐西蘭的球形巨石

在紐西蘭奧瑪魯以南40公里處的摩拉基,沙灘上散布著很多被稱為摩拉基巨石(Moeraki Boulders)的圓形石頭。

有的很光滑,而有的已經開裂,最大的直徑有2.2米,重達數噸。

它們看上去就像是恐龍遺留下來的恐龍蛋化石,又像是上帝留給世人的大玩具。

原理簡述:

這些大漂石是方解石凝結物,形成於六千五百萬年前。帶電粒子周圍的鈣和碳酸鹽慢慢結晶,而形成了大漂石,其形成過程如珍珠要經歷四百萬年。而含有大漂石的軟泥岩大約一千五百萬年前從海底升起。

海浪、風、雨將它們一個一個挖掘了出來。

07

天空拳

天空拳是在雲海中空出一個圈的雲型,顧名思義,就像是超級賽亞人朝天空打了一拳。

原理簡述:

這個奇景是當在雲裡面的溫度已經到低於冰點的情況,但是水粒子因為密度不夠高,所以無法結冰。

在這個情況下,雲裡面的冰水晶會產生一個骨牌效應,讓整片雲的中央空出來,然後向外擴展。

08

柱狀玄武岩

類似惡魔塔和巨人堤道這樣的柱狀玄武岩結構,一直就是令我們吃驚的大自然傑作,它們的形成一度讓我們困惑不已。

我們現在知道,這些引人注目的地質奇蹟由噴涌而出的熔岩冷卻並沿著確定的角度晶化和開裂形成。

面對這些宏偉的對稱性柱形結構,我們很難相信它們是大自然的作品,而更願意相信它們是超自然產物。

原理簡述:

當稠密的熔岩流冷卻並從垂直角度進行收縮時,它就會沿著與熔岩流動方向相垂直的角度裂開,使其形成非常規則的幾何形狀。

09

捲軸雲

一種非常罕見的雲,完全是可遇不可求的。

原理簡述:

來自往前推進的暴風前緣之下沉下流,會推升前方的濕暖空氣,讓它的溫度低於露點並形成雲。

如果這種現象在大範圍冷鋒前緣同時發生時,就會出現這種捲軸雲。

10

九寨溝五彩池美國黃石公園大稜鏡溫泉

這兩個景點都是多彩的湖泊,原理也幾乎差不多,都是因為藻類,有種油畫的感覺。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原理簡述:

湖裡生長著水綿、輪藻、小蕨等水生植物群落,還生長著蘆葦、節節草、水燈芯等草本植物。這些水生群落所含葉綠素深淺不同,在富含碳酸鈣質的湖水裡,能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11

盤錦紅海灘

漫步火紅天然的「紅地毯」。

原理簡述:

織就盤錦紅海灘的是一棵棵纖弱的鹼蓬草--即一種適宜在鹽鹼土質--也是惟一一種可以在鹽鹼土質上存活的草。正常年份3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都可出苗,出土子葉鮮紅,7~8月為花期,9~10月為結實期,11月初種子完全成熟。深秋成熟時植株火紅,熱烈如火,鮮艷欲滴。

12

懷托摩螢火蟲洞

沿著洞中石階而下登上河邊的小船,你漸漸就會進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

導遊會用手拉著繩索推動小船前進,只有輕輕的水聲。

不遠,你就會發現前面的水面有光影搖動,其實你自己已處在一片「星空」之下,頭頂似乎有條淺綠的光之河在流動。

綠色的光點如滿天繁星,閃閃爍爍。

密集處層層疊疊,稀疏處微光點點。

遠遠望去,仿佛觀賞星羅棋布的萬家燈火。

「群星」倒映在水面上,如萬珠映鏡,美不勝收。

13

美國羚羊峽谷

亞利桑那州佩奇城附近的羚羊峽谷是北美最美麗的峽谷,它幽深、距離不長,但沿著山勢深切地下。

這裡的地質構造是著名的紅砂岩,谷內岩石被山洪沖刷得如夢幻世界。

原理簡述:

羚羊峽谷如同其他狹縫型峽谷般,是柔軟的砂岩經過百萬年的各種侵蝕力所形成。

主要是暴洪的侵蝕,其次則是風蝕。

該地在季風季節里常出現暴洪流入峽谷中,由於突然暴增的雨量,造成暴洪的流速相當快,加上狹窄通道將河道縮小。

因此垂直侵蝕力也相對變大,形成了羚羊峽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堅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邊緣。

二級罕見

01

波狀雲

這不是油畫,這是一種真實存在的雲,看起來有些魔幻。

如果你找到波狀雲的視頻或者現場看的話,會更加震撼。

原理簡述:

大氣中在垂直方向上的波動所造成的雲叫波狀雲, 它包括捲積雲、高積雲和層積雲。

大氣中的波動類似於水中的波浪, 在密度和速度不同的兩層空氣交介面上必然會產生波狀運動。

大氣中常常存在著逆溫層和等溫層,在其附近的空氣密度和速度有明顯的差異, 因而產生波狀運動。

如果這裡的相對濕度較大,就能在波峰處出現成排雲條。

02

球狀閃電

熟悉劉慈欣的科幻書迷,應該會熟悉這個名字,因為他有一部很不錯的作品,就叫做球狀閃電。

這是一種真實的物理現象。

它十分亮,近圓球形,直徑約15至40厘米不等。

通常僅維持數秒,但也有維持了1至2分鐘的記錄。

顏色除常見的橙色和紅色外,還有黃色、紫色、藍色、亮白色、幽綠色的光環,呈多種多樣的色彩。

它可以在臨近地面的地方無聲的漂行著,一般持續幾秒鐘,個別會持續幾分鐘。

原理簡述:

有人認為在發生枝狀閃電時,由於閃電通道里的空氣溫度很高,使空氣中的水汽分解為氧和氫,在特殊情況下,閃電通道分裂成數塊。

如是,把閃電通道附近的空氣分裂成一團團含氫和氧的氣團,形成連珠閃電,待枝狀閃電停止以後,球狀閃電溫度降低,氫和氧重新化合,在化合過程中釋放出能量,在釋放能量的同時產生了光。

有時候這種釋放能量的現象是用爆炸的方式表現出來,便產生了球狀閃電。

強調一下,球狀閃電極其危險,它可以隨氣流起伏在近地空中自在飄飛或逆風而行。它可以通過開著的門窗進入室內,常見的是穿過煙囪後進入建築物。

它甚至可以在導線上滑動,有時會懸停,有時會無聲消失,有時又會因為碰到障礙物爆炸。

03

粉紅湖泊

讓人少女心泛濫、夢幻般的粉紅湖泊,這不是童話,是現實世界。

全球並不是只有一處粉紅湖泊,澳大利亞、加拿大、西班牙、塞內加爾、亞塞拜然等國都有分布,這也是為什麼我把它放在二級罕見里的原因。

原理簡述:

位於澳大利亞西部洛切切群島的希勒湖(Lake Hillier),還是西班牙的粉色湖泊自然保護區,它們都看上去美輪美奐,也向世人證明一些不那麼好看的東西——海藻,也可以非常漂亮。

事實上正是海藻產生的多種類胡蘿蔔素使得湖泊看上去如此驚艷。

一旦湖水的鹽度超過海水的鹽度,在高溫和充足光照下,湖裡的海藻便開始聚集紅色β胡蘿蔔素,使湖泊變成粉色。

由於湖泊含有大量鹽分,所以附近也有居民採鹽。

世界上大多數的粉紅色湖泊都有著很高含鹽度,而它們含鹽的湖岸看起來也極像沙灘。

04

烏尤尼鹽沼

天空之鏡。

整理的過程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魔幻美景,居然大部分都是從現實中取景的,甚至可能比電影中更美。

原理簡述:

高原上最大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烏尤尼鹽沼(Salar de Uyuni)。

每年夏季(雨季12月至次年1月),它被雨水注滿,形成一個淺湖,而每年冬季(旱季7月至10月),湖水則乾涸,留下一層以鹽為主的礦物質硬殼,中部達6米厚。

人們可以駕車駛過湖面。尤其是在雨後,湖面像鏡子一樣,反射著好似不是地球上的、美麗的令人窒息的天空景色,這也就是傳說中的「天空之鏡」。

05

死亡冰柱

這是一種鹽在海底被凍成柱子的現象,為什麼要叫做死亡冰柱?

原理簡述:

死亡冰柱(Icicle of death )是一種在地球兩極的海底發生的大自然現象。

不常見。當海水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海水裡的鹽分被析出,海水發生結冰現象,並呈柱狀向海底延伸,所到之處,海洋生物被凍死,這一現象被稱為死亡冰柱。

06

天空浮島

羅賴馬山是邊緣陡峭、頂部平坦的桌狀山地,長約14公里、寬5公里,海拔2,810米。

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地形之一,裡面有許多別的地方見不到的珍貴化石,更是因為其地形,被美稱為「天空浮島」。

07

棉花城堡溫泉

棉花堡溫泉由整個山坡構成,一層又一層,潔白如棉花,形狀像城堡,故得名棉花堡。

此地多溫泉,溫泉自洞頂流下,將山坡沖刷成階梯狀,平台處泉水蓄而成塘。

人們可坐在裡面泡溫泉,既解乏,又健康;

泉水中的礦物質沉澱下來,把整個山坡染成白色,像露天溶岩。

從上往下看,一方方溫泉平台像一面面鏡子,映照著藍天白雲;

從下往上看,像剛爆發完的火山,白色的岩漿覆蓋了整個山坡,頗為壯觀。

遊客們拎著自己的鞋從山頂沿曲折的小逕往下邊走邊泡,身心都融入了美麗的大自然。

08

納米比亞沙環

在納米比亞沿海地區的荒漠地帶,一個接一個猶如天女散花的巨大沙環被稱為「仙女環」。

這種神秘自然現象的成因困擾了科學家數十年。

如今多國科學家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文章指出,是昆蟲和植被的共同作用造就了這一自然奇觀。

原理簡述:

白蟻和植被共同作用是形成納米比亞沙環的必要條件,不同白蟻族群之間為了生存空間和資源展開競爭,導致沙環內部沒有植被生長賴以生存的足夠水分。

08

大藍洞

大藍洞是燈塔礁的一部分,位於宏都拉斯貝里斯城陸地大約100公里之遙,是一個較大的完美環狀海洋深洞,是當今世界最吸引人的潛水地點之一,危險與美麗並存。

原理簡述:

關於它的成因,科學家們經過無數實地勘察及分析,如今早已大白於天下。

巴哈馬群島屬石灰質平台,成形於一億三千萬年前。

在二百萬年前的冰河時代,急凍將水凍結在地球的冰冠和冰川中,導致海平面大幅下降,於是出現淡水和海水的交相侵蝕,致使石灰質地帶形成了許多岩溶空洞,藍洞即是岩洞之一 。

多孔疏鬆的石灰質穹頂因重力及地震等原因而很巧合地坍塌出一個近乎完美的圓形開口,成為敞開的豎井,當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後,海水便倒灌入豎井,形成海中嵌湖的奇特藍洞現象。

09

帝王蝶遷徙

每年都有2.5億隻帝王蝶在美洲進行遷徙。

10

紅酒河

紅酒河(Rio Tinto)的發源地在西班牙北面一百公里外的山上,山中富含的豐富的黃鐵礦和銅礦把從中流出的河水染上硫磺和紫銅的色澤。

如今,「紅酒河」的各類礦場已經都處於停滯狀態,一座如倒置的環形山一般的巨型礦坑,積存了一底子的雨水,儼然形成一座大湖。

原理簡述:

Rio Tinto河邊有大量的金、銀、銅開採礦點,河水沖刷這些礦井而產生了強烈的酸性,與大量的鐵元素產生反應,變成了鮮艷的紅色液體

10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同時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中國分布最廣。

原理簡述: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系指由產狀水平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勻膠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岩( 主要是礫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節理切割,並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貌特徵。

11

血雨

血雨(英語:Bloodrain),又稱紅雨(Redrain),被認為是一種褐紅色的降雨的形式從天空中飄落的現象。

這種現象,到現在為止還是不解之謎。

詩人荷馬創作的史詩《伊利亞特》有對血雨的記載。17世紀以前,人們認為這種雨就是血。

原理簡述:

對於這種氣象目前的主流的解釋由於暴風雨氣流中混入紅色塵土或鳥群及其它動物被圈入風暴中受傷流血而使雨水染成紅色。

12

超級單體風暴

有種世界末日的感覺。

原理簡述:

超級單體風暴(The supercell storm)的特徵是一個超級單體就是一個風暴,且可相對比較穩定地維持1小時以上;

此外,在雲底附近的上風方有凹入雲內的弱回波區或無回波區存在;在有些超級風暴的PPI(平面位置顯示器)圖繫上,弱回波區周圍的強回波部分形成鉤狀。

在這種弱回波區周圍的同一側上空有龐大的雲枯,雲砧底部下垂而形成懸垂體,這是被托持的大會水量區。

超級單體的移動方向常向環境風的右側。

這種風暴在全部局地風暴中所占數量較少,但常造成嚴重雹災。

往往是龍捲風的母體。

13

蛛網田野

在澳大利亞新威爾斯的古爾本鎮,經常會下起了「蜘蛛雨」,百萬隻小蜘蛛從天而降,場面驚人。

原理簡述:

澳大利亞博物館的自然學家羅賓遜解釋,小蜘蛛善於利用自身優勢,它們爬到植物頂端,通過吐絲和藉助風力把自己帶走,這種看似平常的移動有時候也會鑄就傳奇,在南極小蜘蛛也會定時出現,跨洋運動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進行和結束。

14

施蒂利亞綠湖

猶如童話般的水下公園。

綠湖每逢夏季或冬末,其水位只有3英尺(約合0.9米),國家公園的大部分山地會裸露出來,成為徒步愛好者和宿營者的最愛。

但在春季,山上冰雪融化形成山洪,裸露山地會被水淹沒,形成40英尺(約合12米)深的綠湖。

15

撒哈拉之眼

撒哈拉之眼又被稱為「理查特結構」,位於當今世界上第一大的沙漠——非洲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的茅利塔尼亞境內,是地球十大地質奇觀之一。

它的直徑達到48公里,在太空上清晰可見。

看起來就像個菊石,繞地球軌道才得見其全貌。

起初該地形被認為是由於隕石碰撞而形成的,目前地質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地質結構上升或侵蝕造成的,這種環型外型的形成至今仍是一個謎團。

16

赫斯達倫現象

赫斯達倫是位於挪威中部的一個山谷。

從1981年到1984年間,居住在該山谷地區的居民多次報告說看見有「奇異的、無法解釋的」光團出現,最多時一周能出現20多次,這種現象叫做赫斯達倫現象。

許多人都認為這是UFO飛行所造成的,但研究確認與UFO無關。

原理簡述:

科學家認為它有可能是宇宙射線的一種組成成分,隨著宇宙射線來到地球,微型黑洞本身就攜帶著很強的磁場,它的到來必然導致磁場的變化。

變化的磁場會產生電場,電磁場的改變就會影響到靠電場送電的輸電線路,這可以解釋赫斯達倫地區輸電線斷電現象產生的原因。

雷射對它的照射會使體積很小的微型黑洞振動加劇,於是它閃光的頻率也加倍。這也可以解釋光團在雷射照射時閃爍加倍的原因。

經過多年研究科學家們陸續提出了一些理論來解釋「赫斯達倫現象」,如某種奇特的極光現象、極地磁場導致的粒子發光現象等。

根據光譜分析獲得的結果他們已經確認了組成這一物質團的成分,並且利用相應的化學實驗模擬出了其發光的現象。

17

火龍捲

火龍捲是龍捲風的一種。

在一個有相當渦度(不論是正或負渦度)的背景場合,如果有幅合,渦旋就會形成。一般在渦度方程中,幅合效應是影響渦度變化的最大因素。

在火災中,火的熱力令空氣上升,周圍的空氣從四方八面湧入,形成幅合,火旋風(火龍捲)便形成了。

18

水龍捲

水龍捲俗稱龍吸水或龍吊水等。

水龍捲(waterspout)是一種偶爾出現在溫暖水面上空的龍捲風,它的上端與雷雨雲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一邊旋轉,一邊移動。

飽含水氣快速旋轉的氣柱狀水龍捲,危險程度不亞於龍捲風,內部風速可超過每小時二百公里。

19

極光

極光,是一種絢麗多彩的發光現象,其發生是由於太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進入地球磁場,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的高空,夜間出現的燦爛美麗的光輝。

在南極被稱為南極光,在北極被稱為北極光。

一級罕見

01

地獄之門

地獄之門位於土庫曼。

1974年,地質學家在鑽探天然氣時意外發現此洞穴,因為實在太大太深了沒有人敢深入,而且裡面充滿了可燃氣體。

當時沒有人敢接近洞口進行具體的調查,因為這個洞穴中充滿了天然氣,隨時都有燃燒爆炸的可能,另外科學家也擔心地穴中的毒性氣體。

為了防止毒氣從洞中逸出,無奈之下的鑽探隊員點燃了洞口的氣體,就是從這時起,該洞口的火焰已經持續了整整41年,從未間斷。

曾有探險家勇闖「地獄之門」地步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土庫曼「地獄之門」的人,並發布照片向世人展示了其真實面目,並在「地獄之門」中,康羅尼斯收集了岩石樣本,經過科學實驗發現裡面竟然有細菌生存!

02

火焰彩虹

「火焰彩虹」實際上是一種雲的形式,又稱「環地平弧」。

這是一種極其罕見的奇景,其原理是高空捲雲折射陽光所致。

產生的條件比較苛刻,首先是捲雲高度要高,並且要含有大量冰晶,此外太陽高度角要在60°左右一個狹小的範圍內,滿足上面的條件才有可能產生這種現象。

03

火山閃電

2010年4月,冰島火山爆發,產生大量閃電現象。(照片:觀測與研究)

新發現的閃電加入到另外兩種火山閃電的行列:一種是有時伴隨著噴發的更大、更壯觀的「天然焰火」,另一種則屬於中間類型的閃電,後者從火山口噴射而出,長度約為1.8英里(約合3公里)。

麥克納特說,當水滴和冰粒與火山羽狀帶電灰燼相互作用時,兩種更大、更明顯的閃電出現,從而形成某種「骯髒的雷暴」。

原理簡述:

科學界主流的說法有三種:

1、火山噴發時形成上升熱氣流,上空為低壓區,而其所在區域的周圍為冷空氣,於是形成空氣對流的條件,當熱氣流實力較強時對流強度就會提高,會經摩擦產生電流,當達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形成閃電

2、火山噴發時噴出的熱氣為富含揮發性的氣體,在空氣流通時會因為摩擦產生靜電,當電荷積聚到一定量時便會形成閃電。

3、火山噴發時地球磁場會發生變化,在地球和大氣之間會因磁場變化激發形成閃電。

04

冥河

如果地球上真有冥河存在,一定就是位於坦尚尼亞的「納特龍湖」(Lake Natron)。

這片看似靜止不動的水域隱藏著一個致命秘密——它可以使任何碰觸到湖水的動物化為石頭,因此被科學家稱為「石化湖」。

人們猜測,由於湖面的強烈反射,動物往往會被湖面的鏡像所迷惑,以為湖面是「窗外的藍天」,於是一頭衝下來…

不用多久,它們的身體就被強鹼侵蝕,變得鈣化,變成了「雕像」。

根據《NewScientist》報道,它們並不是特意擺出這樣的造型,可能是接觸到了強鹼水之後身體發生變化使它們感到疑惑,強鹼水的作用使它們保持了死亡前一刻時的動作。

即使在極端嚴苛環境中仍能生存的鹼性羅非魚(Alcolapia alcalica),也很難在「石化湖」里存活。

納特龍湖隨著水位變化,湖水顏色呈現白色、粉紅色或豆綠色,淺水區往往是酒紅色或咖啡色,看上去非常漂亮,但是安靜得詭異。

經過千百年的進化,被稱為一種名叫紅鶴(火烈鳥)的鳥類適應在這種高鹽度環境中生活。

紅鶴在納特龍湖及周邊水域生活有大約300萬隻小紅鶴和5萬隻大紅鶴。

05

委內瑞拉的雷暴

永不停息的雷暴。

在委內瑞拉一個神秘的湖泊區域,科學家認為這裡是世界上被閃電擊中最多的地方,平均每分鐘就有28次雷擊。

科學家們相信這裡閃電遠比其他地方要多,從安第斯山脈進入的空氣流在這裡凝結成雷雨,這樣也被稱為閃電風暴湖,引發了許多遊客慕名而來。

每年260天都處於閃電季節,每年產生120萬次閃電,400公里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

06

開花的沙漠

南美洲國家智利,有一個號稱是「全世界最乾的地區」。

也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阿塔卡瑪沙漠,這個沙漠乾燥到什麼程度呢?

有歷史記載,從十六世紀到二十世紀整整400年的時間裡,這裡一滴雨都沒有下過,由於這裡常年不下雨,所以也自然是寸草不生,到處都是一片荒涼的景象。

2003年的時候,美國有一個科研小組來這裡調研,後來還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說這裡因為太乾了,土壤里一點生命跡象都沒有,連單細胞生物都不存在。

就因為這裡特殊的地理環境,美國 NASA 還曾經把這裡模擬成火星來做探測器的實驗。

因為超強颱風「帕克里夏」的影響,這裡從2015年的10月份開始,終於天降甘霖,貧瘠的土地瞬間變成了綠洲。

一開就是一望無際、美若仙境的大片花海!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註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dea073bb618d2b538458629435bf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