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本應是闔家團圓的節日,然而有些明星卻在這個重要的節點顯得格外落寞。
於適因張雨綺的一句脫口秀被推上輿論風口,Angelababy參加「瘋馬秀」後無緣晚會,蔡徐坤多次試圖復出失敗,只能發一張月亮照片聊表孤寂。
輿論是無情的,明星們又該如何面對這紛繁複雜的娛樂圈呢?
中秋佳節,作為娛樂圈最重要的節慶檔期之一,各大衛視的中秋晚會向來是明星爭相露臉的舞台。
然而,今年的中秋晚會卻有點不太尋常,不僅大咖雲集,但也有不少明星因為各種原因被擋在了聚光燈之外。
到底是什麼讓這些曾經炙手可熱的明星黯然失色?這背後又有什麼社會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先說於適,本來因為《封神》和《我的阿勒泰》兩部大熱作品風頭正勁,剛成為各大品牌的寵兒,連央視的中秋晚會也為他留了位置。
可以說,他已經穩穩站在了流量明星的巔峰。然而,就是因為張雨綺的一句脫口秀言論,徹底改變了他的局面。
你說,這娛樂圈的人設到底有多脆弱?央視不聲不響地刪掉了所有與他的宣傳視頻,甚至節目也被一刀切掉。
這讓人不禁感嘆,明星要想保住自己的飯碗,真得像走鋼絲一樣,一步錯,可能就滿盤皆輸。
其實,脫口秀界有個不成文的規則——笑料越辣越受歡迎。
但問題是,當你涉及到公眾人物,尤其是在今天這個網絡信息傳播極快的時代,影響往往會被成倍放大。
張雨綺作為公眾人物,言辭雖然一時爽,但卻讓於適背上了不小的「鍋」。
這也讓我們再次看到,流量明星的「人設」真的不是那麼牢靠。
無論你手上有多少資源,一旦被推到風口浪尖,所有光環都可能在一夜之間消失。
再看看Angelababy,這位曾經的流量女王自從參加了「瘋馬秀」後,資源一落千丈,幾乎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
你說,這是不是自找的呢?「瘋馬秀」原本就是個爭議性極大的舞台,儘管很多明星為了追求藝術挑戰會選擇參加,但觀眾和資本市場可不是那麼容易「包容」的。
人們更願意看到的是「偶像劇女主」式的Angelababy,而不是一個突破自我的「性感符號」。
這次中秋晚會,她的名字從原本的熱門嘉賓名單中消失,也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最諷刺的還要數她買詞條刷存在感的操作。
Angelababy在無緣中秋晚會的情況下,竟然通過買詞條這種低級手段試圖維持熱度,這讓人不禁搖頭。
資源沒了,觀眾緣也漸漸淡去,「偶像」這個光環不再發光的時候,明星該如何應對?
與其強行維持,倒不如冷靜下來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蔡徐坤的情況更是值得一提。這位曾經在微博上只要發個自拍就能引爆網絡的頂流,如今似乎也只能用發一張月亮照片的方式,來默默表達自己的中秋節感受。
曾幾何時,蔡徐坤是全網的焦點,尤其是在「粉絲經濟」極度繁榮的那些年,他的每一個動作都能掀起粉絲狂歡。
然而,所謂的「流量明星」,終究是站在風口的產物,稍不留神,風停了,人也會隨之墜落。
他的「睡粉門」事件不僅在娛樂圈內掀起了軒然大波,更讓他徹底喪失了大眾的信任感。
這就是「人設崩塌」的典型案例。
蔡徐坤多次試圖復出,發布新歌、新節目,但效果甚微。曾經那個擁有無限流量和資源的「小鮮肉」,如今也只剩下孤單的影子。
或許,這就是娛樂圈殘酷的現實——流量時代再怎麼風光,一旦跌落神壇,重新爬起來的難度將倍增。
從這些明星的經歷中,我們不難發現,今天的娛樂圈對於藝人的要求不僅僅是業務能力,更重要的是人設的穩定性。
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會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再難翻身。
如今的娛樂圈變得更加複雜,觀眾的要求也變得更加苛刻,尤其是伴隨著社交媒體的爆炸式發展,明星們的一舉一動都被放在了顯微鏡下。
粉絲經濟和流量帶來的紅利是巨大的,但隨之而來的風險也讓人難以承受。
這些現象其實也折射出了當今社會的一些普遍問題。
如今,人們越來越關注「人設」這個詞,不論是明星,還是普通人,大家似乎都在打造自己的一張標籤化名片。
然而,這種表面的光鮮亮麗往往隱藏著深層次的脆弱。一旦這種「完美」被打破,現實就會以一種極其殘酷的方式將我們拉回地面。
那麼,對於這些明星來說,該如何自處呢?於適還有未來的影視資源,但他能否頂住這次輿論的壓力?
Angelababy的轉型之路是否還有機會成功?蔡徐坤的流量還能否回到巔峰?
這些問題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答案,但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回到曾經的巔峰,而是如何重塑自己的價值。
畢竟,在娛樂圈這個瞬息萬變的江湖裡,光有流量是不夠的,真正打動人心的,往往是那些能沉澱下來的品質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