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去世前送了朱元璋一筐魚,17年後朱元璋恍然大悟明白,晚了

2022-05-07     小楊說美食

原標題:劉伯溫去世前送了朱元璋一筐魚,17年後朱元璋恍然大悟明白,晚了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劉邦統一天下期間受到張良不少幫助,在鴻門宴中,更是將身涉險地的劉邦給救了出來。大漢一統天下,劉邦欲封張良,被其拒絕,害怕自己的結局會如韓信一般,於是以大業已成,自己再無牽掛為由隱居,直至64歲病逝,才被劉邦追封為文成侯。

劉伯溫本人是明朝時期頗負盛名的政治家,本人精通各方各面的知識,對於天文地理還有兵法無一不通,自小便非常聰明。由於家庭十分重視教育,小時候的劉伯溫便受到了良好的教導,對儒家著作等書籍爛熟於心。

他自小便聰慧無比,看書一目十行,文筆十分老練,寫下的書籍大多十分暢銷。他在元統元年考取了進士,自此進入仕途,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事跡。公元1360年,劉伯溫隱居於世,明朝皇帝向其幾次發出邀請,希望劉伯溫出山幫助自己成就豐功偉業。

他考慮許久,覺得明成祖其人還算是比較英明,於是決心好好輔佐,正好也可以實現自己平定天下的宏圖大志。劉伯溫去世之前送了朱元璋一筐自己釣上來的魚,17年後朱元璋才恍然大悟明白過來他的深意,可惜已經晚了。

此人有治世之才,後人常將其與諸葛亮相比較,但是從某方面來說,似乎劉伯溫的格局更加宏大一點。與明成祖第一次相遇談心,劉伯溫將自己對當朝局勢的見解和盤托出,明成祖十分歡喜,認為其思想等方面與自己不謀而合,當下便將其視為自己的心腹,劉伯溫感念明成祖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忠心耿耿的輔佐。

劉伯溫制定的先挫陳友諒的士氣,再滅掉張士誠的計謀很是成功,幫助明太祖一統江山。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大明皇朝正式成立,劉伯溫作為作為極受明太祖看中的開國元勛之一,受到了嘉獎,祖父與父親都受到了封賞。

劉伯溫此人聰慧並不是空穴來風,他知道皇帝疑心重,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明白自己幫助明太祖成就大業的過程中得罪了太多權貴人士,成就大業之後,便提出了告老還鄉的想法。關於劉伯溫的故事並沒有因為他的激流勇退而就此漸漸消散,劉伯溫的聰慧在民間越傳越廣,讓明太祖對於劉伯溫在民間的聲望十分忌憚。

劉伯溫急忙表明自己的忠心,堅決擁立明太祖。後來劉伯溫身體抱恙,明太祖,胡惟庸派遣太醫為其看病,但是吃過太醫所開的藥方之後身體感到不適,遂將此事報告給了明太祖,沒想到皇帝對此事顯得漠不關心,只讓劉伯溫不要胡思亂想,安心養病即可。

劉伯溫便明白了明太祖的心意,恐怕自己早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他感到心寒無比,於是一直鬱鬱寡歡,身體狀態逐漸一天不如一天,將自己所寫的書籍全部銷毀,去河邊垂釣,將釣下的魚與《時務十八策》獻給了皇帝。

其實朱元璋能夠從一介匹夫成為一統天下的開國皇帝,又跟劉伯溫相處多年,對其為人是有幾分了解的。劉伯溫所作所為便是想讓皇帝念及昔日的恩情,對自己的後人開恩,不要受到自己的牽連。劉伯溫送朱元璋這本書的意思便是提醒朱元璋一定要以德治國,只是這幾層意思讓朱元璋想了很久才明白,最後一層意思甚至直至17年以後才終於明白。

可惜已經為時已晚。最後一層意思便是皇子們不能分封給封地,可以享受皇子應有的待遇但是萬萬不可掌握實權。皇子們一旦有了自己的封地,便會有了野心,不斷壯大勢力,對皇位有覬覦之心,便會爭奪權力與兄弟手足相殘。這時候的朱元璋沒有了解到劉伯溫的最後一層意思,便對皇子們沒有防備之心。

兒子朱棣像極了父親,有野心、有能力,之後朱元璋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朱棣十分不滿意,早已對皇位野心勃勃、勢在必得的朱棣毫無意外的發起造反,將朱允炆趕盡殺絕,最後流落人家、不知所蹤。如果朱元璋能夠未雨綢繆給朱允玟培植自己的勢力,早做打算,也不會發生手足相殘的事情,大明朝的江山更不會因此在此發生戰亂。

或許朱元璋是一個好皇帝,但是在為人處世方面應該沒有劉伯溫那樣看的通透,這就導致了朱允炆被廢,朱棣上位的結局,實在是讓人唏噓。

參考資料:

《六韜·武韜·順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c2b1f2e02dc1039f058c33a855f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