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水油平衡,還是頂配秀才

2023-10-12     毒眸

原標題:黃曉明:水油平衡,還是頂配秀才

收視熱度一路飆紅的《好事成雙》,成了暑期檔後劇集市場最大贏家。

劇集的口碑倒是沒有特別匹配熱度,豆瓣最終開分6.3,劇情也高開低走,觀眾前期還只是氣憤衛明渣得「驚為天人」,到後來無語林雙江喜兩位女性角色放棄了獨立女性意識。在豆瓣討論組裡,有網友憤而評價:「第一集:《致命女人》;大結局:《娘道》」。

當然,這並沒有妨礙劇集話題一個接一個,從劇內延伸到了劇外。比如,李澤鋒成為「渣男專業戶」,張小斐演技到底如何,還有張嘉倪去看了「Lisa瘋馬秀」,幾位主演無一例外得到了較之以往更廣泛的關注,評價或貶或褒,口水不斷。

唯獨男主黃曉明有點「獨美」的意思。《好事成雙》中,黃曉明是正兒八經的男主,但戲份不多,甘當綠葉。和之前《玫瑰之戰》幾乎一樣的是,黃曉明再次飾演一位深情「中年白月光」,觀眾一致好評,紛紛表示,《好事成雙》讓他又一次去油成功。

為什麼說「又」?因為對黃曉明的評價,似乎總是搖擺不定。

《好事成雙》開播前,黃曉明的上一個熱點是《中餐廳7》里的一段對話,在和許光漢街邊閒聊的過程中,黃曉明突然發問,「所以你打算什麼時候要孩子啊?」突兀硬轉婚戀話題,被網友直言,像老家親戚沒有邊界感的關心。

黃曉明與《中餐廳》淵源頗深,2019年《中餐廳3》讓「明學」成為全網熱梗,「油膩」也開始成為衡量一位男演員觀眾緣的重要指標。

觀眾時刻緊盯黃曉明的一舉一動,即便他謹言慎行的玩梗,費盡心思的減重,油膩評價如影隨形,但或許這個評價,針對的並非是他,而是整個中生市場。

從「古裝小生」到「油膩教主」

在「油膩教主」之前,冠在黃曉明頭上的第一個名號曾經是,「內地古裝第一小生」。

《大漢天子》《無敵縣令》《還珠格格3之天上人間》接連的幾部作品讓黃曉明進入大眾視野,劍眉星目,體態挺拔,黃曉明氣質和面相上的優勢,幫他壓過了當時略顯青澀的演技。

《大漢天子》中的黃曉明

爭議是從2006年的《神鵰俠侶》開始的。從選角階段開始,「楊過」一角就頗被期待,彼時的「內地四大小生」都有過出演傳言,最終還是定下了黃曉明。不過,對於黃曉明的表現,金庸並不滿意,評價他輕浮,舉止像勾引。

在需要考驗演技的職業上升期,黃曉明的古裝扮相無法再給予他便利,搖擺不定的水平愈發明顯。《新上海灘》的許文強,《鹿鼎記》的韋小寶,《風聲》的日本軍官武田,《泡沫之夏》的洛熙,《中國合伙人》的成文青,《白髮魔女傳之明月天國》的卓一航,《大唐玄奘》的玄奘,《封神傳奇》的楊戩……就像一種奇怪的演技守恆定律,黃曉明的口碑忽上忽下。

黃曉明飾演的許文強與韋小寶

一方面在於黃曉明確實是個老好人,接受採訪時,他也談到過,「我之前就是爛好人,這朋友來勸我說來幫個忙吧,我就去了。」交際圈的人情世故,黃曉明無法做到推脫,但另一方面,一些角色崩塌並不能簡單歸因於劇本設計。

《錦繡緣》《何以笙簫默》《上古情緣》,黃曉明三十歲後主演多部霸總題材劇,劇中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從《泡沫之夏》就傳襲過來的邪魅咬唇一笑。在網友總結的男明星演戲規則里,總結黃曉明時說到,「每演好一部劇,就獎勵自己一部霸總。」

《泡沫之夏》中洛熙的經典橋段

《中餐廳7》里,對自己霸總執念,黃曉明有過解釋,「小時候對偶像劇有憧憬,老想演一個偶像劇,老覺得自己沒正兒八經演。」

黃曉明的選擇不能簡單定義為專業上的偷懶,拍《龍票》,車禍傷到頸椎,硬撐七天拍完戲;拍《血滴子》連續工作,眼疾復發;《風聲》里的日語台詞他背了三個月。在演員專業上,黃曉明確實不遺餘力地拚命琢磨鑽研,也貢獻過不少經典角色。

但不同於日本軍官武田、成東青之類人物,有不同層面的人性複雜,「霸總」的角色單一且安全,所有情節服務於男性魅力,展現外貌與能力,便可以收穫外界認可和讚美。這是一種極致自戀的角色。

矛盾的是,很多場合黃曉明直言自己並不自戀,甚至有些自我評價偏低。《中國合伙人》上映後,面對好評,他說,「那只能證明我之前演得太差了。」真情流露,不太像是敷衍客氣。

可是在《康熙來了》里,面對一番真性情採訪,黃曉明時時顯露出對於能力、外貌的在意,小S揶揄他,「自戀到爆炸」。

2015年,真人秀元年,這種「透視性」更強的節目大量湧現,明星的後台領域逐漸被前台領域侵占,影視劇中的「霸總」半推半就走進了現實。

在真人秀的場域裡,攝影機跟隨拍攝,放大了明星的性格特點,衝突矛盾更展現明星的真性情、真反應,即便有劇本之嫌,明星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的周全與得體。

《中餐廳》七季以來,黃曉明的處世性格展露無遺,前兩季還有老同學氣場壓制,後面一躍升為沒有約束的領導者,性格細節被放大,專制言論開始出現:「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個問題不需要商量,都聽我的」、「我不管,必須,馬上」……

即便前不久《令人心動的offer 5》黃曉明為當年言論解釋,但一番說辭不過陳述前情,避開了語氣里不置可否的高位者姿態。

人設代際的滑稽

全網嘲諷「明學」,讓黃曉明再一次陷入自我質疑,一如「鬧太套」事件。

2008年,黃曉明演唱奧運歌曲《One World One Dream》,歌中「not at all」,因發音不標準,被網友調侃為「鬧太套」,那段時間,黃曉明陷入抑鬱,接受易立競採訪回憶,「全世界都在唾棄自己」。

「明學」風波後,再有媒體問到感受,黃曉明回應,「沒關係,娛樂嘛,我們做的就是娛樂行業,大家開心就好。」

從語氣可以明顯察覺到,黃曉明態度的變化,他試圖與一切爭議和解,即便不理解,也試圖融入。

在《極限挑戰9》,黃曉明體力跟不上,腦力玩不轉,但貢獻不少出圈經典場景:天真發問「0是什麼意思?」,縱容黃明昊開玩笑編「鬧太套」的鬼畜,以及名場面,聽不清也不理解張藝凡組合名,但是照樣模仿了一遍,一句「是二次元的話嗎?」看似笨拙,但觀眾對他本人的印象實則加分。

這種滑稽感跟在世紀婚禮上大跳GD的《fantastic baby》滑稽感完全不同,當黃曉明放下霸總執念,他本身的70後身份與當下不斷更新的亞文化形成一種強烈的反差,這順應了當下的解構幽默。

問題的關鍵是,面對網友的調侃與戲謔,黃曉明似乎沒有吃透,且似乎不得要領。

《中餐廳》七季下來,他的領導風格伴生的矛盾與不適並沒有改進:第七季,他黑臉趙又廷。在該節目的豆瓣討論組,每一季都有關於他的行為吐槽。

其實,對於觀眾的反應,黃曉明是順從且在意的,傳統科班教育以及幹部家庭出身,給予他一種規則感,外界的評價是形塑他的一個重要指標。

憑《中國合伙人》拿下金雞獎後,他說,「我並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更不是個天生的演員坯子,這一路走來的大部分時刻我都有很重的危機感,甚至是看不到未來的方向。」

恐懼始終伴隨黃曉明,「鬧太套」之後,他害怕《中國合伙人》里英文不達標,給電影英文配音配了四次。

《中國合伙人》中的黃曉明

黃曉明無法接受自己的身份從一個演員跌落成一個笑話,他更希望自己在公眾面前是完美的,這種要求某種程度上暗合「霸總」概念:彰顯能力,收穫讚譽。

說到底,霸總是黃曉明的舒適區,不是觀眾的。

「霸總」的本質就是父權建構出的極致完美的傳統男性形象,隨著女性意識的崛起,這種人設因陳舊而被淘汰。黃曉明戲裡戲外的種種表現,引起觀眾對父權話術行為的反感,在網際網路時代下,觀眾借著網絡梗文化進行解構與反抗,這是觀眾與黃曉明之間矛盾核心。

聽從觀眾反饋的黃曉明一直在進行角色調整,類霸總人設的劇集,他都避過。《鬢邊不是海棠紅》里,黃曉明飾演商人程鳳台,沒有名門商賈的強勢,反而坦然自己的弱。

程鳳台(黃曉明飾)

《玫瑰之戰》《好事成雙》兩部劇,劇集評價都一般,但都讓黃曉明口碑上升,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兩個角色異曲同工。沒有說教味,溫柔克制,得體謹慎,以及展現恰到好處的脆弱感。

同樣的,黃曉明在真人秀獲得難得好評,也得益於在《極限挑戰9》里的「示弱」,身為大哥,卻並不拿腔拿調。

社會環境的新潮變化,對黃曉明的價值觀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他在努力適應,但是這種改變往往是被動的配合,而不是真正的融入。這也會呈現一體兩面:有時候,它是一種略帶笨拙的可愛;有時候,一些不經意的表達所附帶的價值觀,仍會觸到觀眾雷點,「油膩」評價又會出現。

在這種「反覆橫跳」中,一些極為認真的吐槽也逐漸被「反覆橫跳」這一現象本身的滑稽所消解。有觀眾調侃,現在說黃曉明「油」,已經從地溝油,進化到了「橄欖油」。

一個「靳東」遠遠不夠

容易忽略的一點是,黃曉明油膩與否,只會影響「輿論場」對他的短暫評價,這種輿論場的能量可大可小,很多時候,其實不影響他更廣泛的「大眾好感度」。

黃曉明主演的《潛伏者》《好事成雙》兩部劇上星,登陸央視,均為黃金檔時收視冠軍,且收視高峰破2,可見他在「客廳觀眾」當中的影響力之穩固。商務資源方面,床具、門窗、拖把等生活類日常商品代言,能夠看到黃曉明如今真正的粉絲基礎所在。

《潛伏者》劇照(圖源豆瓣)

這又會回到那個常說的命題:網際網路的主力用戶是年輕群體,但在主流話語場之外的受眾是沉默的大多數。

年輕群體對於「油膩」的質疑,在中年群體看來並不是問題,甚至是人物魅力。之前的抖音網紅「秀才」憑藉著回頭摸頭抿嘴笑的三招,收穫了不少中年女性的喜愛。

在此之前,被輿論場嘲諷「爹味」多年的靳東,也同樣是中年女性的偶像。從《歡樂頌》開始,靳東的西裝髮膠頭,連同精英分子人設,一直半永久存在著,無論什麼職業,他都能演成指點迷津的總裁,無論什麼台詞,都說教感重,雞湯感強。

作品接連撲街,豆瓣評分劃入3分區,但人氣層面,靳東從未叫人失望。在並無作品上線的情況下,靳東的微信指數,保持在1億左右。

數據來源:微信指數

如此看來,「爹味」和「油膩」的評價標籤背後,其實是一種價值矛盾,網絡年輕群體進步的性別思潮與沉默中年群體不變的偶像標準存在審美隔閡。這種標準其實並無優劣,只是在考慮「輿論評價」和「真實市場」的中生市場上,對演員們形成了新的挑戰——一定意義上,小靳東一歲的黃曉明,最近再次被熱捧,其實也是成功對應了這種需求。

中生代雖然演員眾多,資源不缺,但某種程度上,能擔起具有一定號召力,成為中年婦女偶像的演員少之又少。

在「秀才」被封號後,大眾討論中年群體被忽視的情感需求,但從供需關係的角度思考,市場長久缺少「靳東」以外的中年偶像,類型的稀缺之下,這種需求仍舊無法得到解決。

《好事成雙》劇照(圖源:豆瓣)

當更多的「靳東」、「黃曉明」、「王陽」之類的中生偶像、尤其是對應的角色出現後,輿論場的價值矛盾或許會漸漸弱化。畢竟,因為人生閱歷豐富,中年是最適合展現多層次魅力角色的階段,中生演員們既可以體現男性魅力,同時又帶來一些新時代的性別價值轉變。

就像《男性的衰落》一書所說的那般,「男人需要這樣一種男子氣概:不局限在過時浪漫敘事裡的迷人聚光燈下,而要從穩定的親密關係和當下的社會地位中,尋找、讚美日常的幸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a8a3b9f15c11402696be4b66de2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