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讓兒童參與積極向上的家庭生活實踐

2023-09-30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發現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讓兒童參與積極向上的家庭生活實踐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發現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

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我們內心中應當對人,對他身上的良好開端具有無限的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一個兒童身上都蘊藏著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質。這些素質就像火花,要點燃它,就需要火星,教育最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里的火藥未被點燃,而要使一切天賦和才能都最充分地發揮出來。」

蘇霍姆林斯基:關心兒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回到元點,面向未來——做蘇霍姆林斯基那樣的校長

教師要相信學生,首先要讓學生自己相信自己。為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老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說損害學生自尊心的話,慎重地對待給學生的評價。

學校里智育起著重要作用。但是,智育不等於簡單地傳遞知識。學生獲得知識是為了增長智慧、增長才幹,以後能創造性地工作,造福於人類,同時成為一個精神充實,文明幸福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坦言,對我這個教育者來說,一件必須的、複雜的、極其困難的工作,就是使年輕人深信:知識對你來說之所以必不可少,並不單單是為了你將來的職業,並不單單是為了你畢業以後考上大學,而首先是為了你能享受一個勞動者的豐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當教師還是當拖拉機手,你必須是一個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無比豐富的教育者。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知識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知識不是為了「儲存」,而是為了「流通」。教師不只是讓學生記住知識,而且要注意發展學生的精神世界。「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

「教學和教育的藝術和技藝就在於揭開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

蘇霍姆林斯基重視研究每一個學生。他在帕夫雷什中學擔任校長23年,一直堅持不脫離教學,不脫離學生。他同時擔任一門課的教師,還兼任班主任,從一年級一直教到十年級學生畢業。23年中,經過他長期直接觀察的學生達3700多人。

他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注意培養他們的個性。他提出學校要達到三項具體要求:

一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一門特別喜愛的學科,鼓勵他「超綱」;

二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樣入迷的課外製作活動;

三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他自己最愛讀的書。

他提醒教師,如果一個學生到十二三歲在這三方面還沒有明顯的傾向,教師就應當為他感到焦慮,必須設法在精神上對他施以強有力的影響,以防止他在集體中變成一個默默無聞、毫無長處的「灰溜溜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說,最主要的是在每個孩子身上發現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為人發展機源的「機靈點」。

對於學業不感興趣的學生,並不意味著他們智商低,相反,在充分的發掘之下,他們會帶來無數的驚喜與奇蹟。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發掘他們優秀的一面,順應他們個性的成長,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圖文選自網絡、守望新教育。

朱永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對於家庭教育的具體方式方法提出了哪些明確而詳細的要求?——一本微言大義的家庭教育指導書

李鎮西:學校教育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回歸樸素和幸福的教育

讓兒童參與積極向上的家庭生活實踐

作者|張志勇

人類教育不斷面臨著重大的挑戰。比如,兒童的知識學習本身已經過度,再加上應試本位的教育環境,兒童的知識學習、學科學習、為了考試科目的學習過多,上課、作業、考試、補課占滿了孩子的生活時間。相反,兒童的生活學習和實踐學習就貧乏了、沒有空間了,這對兒童的智慧發展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生活是兒童的智慧之源。我們今天必須要大聲疾呼:要讓孩子過好豐富多彩的勞動生活、閱讀生活、體育生活、自然探索生活、社會實踐活動等。積極參加勞動生活,勞動既是智慧之源,也是責任養成之根;要讓孩子們對大自然充滿豐富的想像,筆者今天尤其要大聲疾呼自然教育,讓孩子走進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奇絕美麗。我們能不能讓孩子在自然中感受陽光普照的公平呢?大海般包容的胸懷呢?去探索人生的智慧和人生的哲學呢?能不能讓孩子在社會生活實踐里去發現人性之美呢?

在這裡,我們呼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五個協同」:

一是要有共同的教育理念。我們現在需要凝聚教育共識。筆者曾到一個地方去調研,當地一所高中的校長跟筆者談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他說,學校的班主任一天早晨接到家長的電話,家長說孩子在家沒吃早飯,請老師幫孩子把帶的雞蛋殼剝掉。這件事聽起來可笑嗎?但實際上,現在有一種理念,孩子什麼都不要管,只管學習就行,孩子把學習搞好了,一切都好了。其實筆者想,家長包辦即意味著代替學生學習,代替即意味著剝奪孩子學習,剝奪即扼殺孩子成長的機會。

二是要在教育方式上進行協同。過去講「棍棒之下出孝子」,家庭教育理念是居高臨下的。今天要調整這種家庭關係,現在要從父子關係、母子關係轉化成平等的教育關係,家庭教育不要有強迫,要有平等協商、示範引領和啟發誘導。

三是在學業安排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尋找協同。前段時間,筆者參加了一個座談會,一位校長講了一件事,說有的小學生不願意在學校里做作業,為什麼?因為孩子說在學校做完作業之後,回到家父母還要布置額外的作業。與其這樣,還不如在學校多玩一會兒,回到家裡再做作業。所以,在孩子的學業安排上,學校和家庭要協同起來。讓學生在學校做學校里該做的功課,回到家裡做家庭教育應該做的功課。

四是在習慣養成上協同發力,包括作息時間、守時習慣、學習習慣等,在家庭教育中要高度重視這些習慣的養成。習慣養成比學習本身重要,有了這些良好的習慣,孩子的學習就有了「能力上的支撐和保障」。

五是在親子教育上協同。希望家長朋友能擠出時間與孩子一起勞動、讀書、旅遊、運動、看電影、參加博物館、做公益活動、做小科學試驗、清潔環境等等。

本文轉自: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守望新教育。

新教育實驗的家庭教育——教育始於家庭,與孩子一起成長

做高質量的陪伴者——最好的教育是家校社合作共育

因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實驗通識與實踐五十講: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讓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a249f61d1e5950ca9c47e52e8337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