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寶退化史…

2020-11-24     劇逗社

原標題:韋小寶退化史…

豆子這幾天被張一山那段猴戲式韋小寶的動圖反覆折磨,真的太辣眼了。

槽真的槽累了……

憑一己之辣重新盤活n多年前的劇,這不就是每次經典翻拍(翻車)後必會經歷的過程。

細數這麼多年這麼多版本的《鹿鼎記》,不得不說,雖然也有時代濾鏡的作用,但確實《鹿鼎記》的翻拍越來越不好看了。

---鹿鼎記,真·大IP---

《鹿鼎記》,現在算下來,大大小小的版本可能不下十個。

各種版本,五花八門。

從1977年第一版到現在,算上電影電視劇一起,大大小小可能有個上十版韋小寶了。

77年香港佳視版。

第一版《鹿鼎記》,還是反串!由文雪兒反串飾演韋小寶。

83年邵氏電影版。

汪禹飾演韋小寶。

84年tvb梁朝偉版。

84年台灣中視版,李小飛飾演韋小寶。

92年香港電影周星馳版。

98年tvb陳小春版。

00年台灣華視張衛健版。

08年內地黃曉明版。

14年內地韓棟版。

以及今年張一山版的新版。

《鹿鼎記》,也確實有被多次翻拍的價值。

作為金庸的封筆之作,因為其最不像武俠的特點,反而有著最難懂的深意。

再加上韋小寶這個角色的複雜性,基本誰拍誰就有機會火。

當年剛出道的梁朝偉和劉德華就靠《鹿鼎記》一舉成名。

如今張一山的《鹿鼎記》群嘲歸群嘲,但底盤還在,看的人還挺多的,熱度真不低。

(雖然但是,黑紅也是紅吧。

IP大,關注的人多,再加上張一山作為童星出道(後續除了《鹿鼎記》也基本沒歪),路人盤大,自然新版備受關注,好壞都被放大。

略可惜一下張一山,本來也是可以繼續走好青年演員演技扛把子的路,結果因為《鹿鼎記》,和分不開了。

說回《鹿鼎記》這個IP本身,要把《鹿鼎記》拍成劇,本身就可正劇可喜劇的。

擒鰲拜、削三番、明史案,這都是正經可深入探討的歷史真事。

天地會、神龍教,這指向的是江湖和朝堂、前朝和新朝,既有政治鬥爭,又有江湖義氣。

但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韋小寶不學無術又醜態百出,再加上坐擁7個老婆,又搞笑又香艷,喜劇也是妥妥的。

新版《鹿鼎記》朝著喜劇方向走,並不是個錯。

畢竟無論是梁朝偉版和陳小春版的電視劇,還是周星馳版的電影,都有足夠的搞笑情節和惡搞部分。

翻拍作品中刪改劇情,做出改編也不全是毀原著。

周星馳版,也一樣改了不少,韋小寶媽媽變姐姐。

殺小桂子弄瞎海大富,變成了海大富不瞎,小桂子是海大富殺的,也一樣進了宮,做了假太監。

周星馳版處處魔改,但也照樣豆瓣8.2分。

但同樣改了不少劇情的新版《鹿鼎記》一播出就被罵。

現在20多集了,豆瓣評分仍然只有2.7分。

可能問題就出在為了搞笑而搞笑,甚至劇情什麼的都無所謂,就只想搞笑。

但結果用力過猛,所有演員都擠眉弄眼,故作活潑,實際一點都不好笑。

搞笑沒玩好,又因為刪改丟了原本《鹿鼎記》的內核,這真怪不了觀眾下狠手打低分。

大IP之下,肯定就有著更多的期待,這一次新版的群嘲,不正是大IP熱度加成的反噬嗎……

---韋小寶,越來越不「韋小寶」了---

無論哪版《鹿鼎記》,最能體現作品內核的,就是韋小寶這個主角。

之前豆子有講過,韋小寶這個人物形象本身就非常複雜,是很考驗演員設計和演繹的。

韋小寶,典型的小人物形象,愛財好色,愛慕虛榮,貪生怕死。

非常會自我開解,完全有阿Q式精神勝利法的感覺。

長年混跡於市井,特別會見風使舵,特別會哄人拍馬屁,左右逢源,表面工夫一流。

小混混一個,卻也重江湖義氣,有擔當的勇氣。

也正因此,韋小寶油嘴滑舌但卻不油膩,鬼馬機靈,雖然有卑劣處卻不那麼惹人討厭。

這些特性,早期經典版本的韋小寶們都把握住了。

而80年代三版韋小寶,都有著機靈鬼馬的生動勁兒。

表情豐富,神色靈動,也都沒過度放飛面目表情。

同時也都有著市井氣,看著就讓觀眾能夠相信,這就是一個街頭小混混。

梁朝偉版的韋小寶,能通過下意識摳腿蹭癢來表現韋小寶粗俗的底層人物形象。

雖然梁朝偉帥,在劇里也沒有特別刻意的扮丑,但卻能運用表情弱化五官。

比如在說話時下意識微抬下巴,放大唇部動作,拉大面部表情,也藉此多加了點常混市井的潑辣感覺。

90年代的幾版《鹿鼎記》,在已有出色演繹韋小寶的優秀案例在前,也還是都完成出了各有出彩點的韋小寶。

周星馳的韋小寶,那絕對是最有原著內核的了——用著荒誕不經、隱喻與反諷呈現原著中反英雄反武俠的精神內涵。

開場就在高台上說書,全篇謊話。

面對眾人的嘲笑和質疑時,他也滿不在乎。

被拆穿後從高台墜落,也完全不存在羞愧或羞恥。

可以,這很沒臉沒皮,很有阿Q精神。

在天地會陳近南講反清復明這個口號時,周版韋小寶也相當理所當然地接受,甚至直接願意加入撈錢。

這也很「韋小寶」,見風使舵,以利己為上。

98年tvb版里,陳小春的韋小寶,真自帶小混混的痞氣。

又演得自然,油嘴滑舌卻不顯得油膩猥瑣。

還有內心小劇場,嬉笑怒罵,自然流暢得出神入化。

(這版韋小寶最有趣的也正是這個內心小劇場!而且用內心和現實的反差自然地搞笑。

戲謔的調調,也非常有原著味道。

尤其是和康熙的戲份,更是把韋小寶這個角色的複雜和矛盾點表現得非常充分且真實。

也可以說,這一版韋小寶,著重呈現的就是在義氣之間的迷茫和掙扎。

對於天地會,他的師父陳近南,他有義,對於他的朋友,小玄子、康熙,他有義,但這兩邊的義卻成了無法調和的矛盾點。

陳小春這版的韋小寶,後期的沉重和無奈,都來自這個義與義的矛盾。

之後2000年後的韋小寶們,就開始變得越來越沒有原著味道了。

張衛健的韋小寶,靈氣機敏,他演這種活潑角色一向都非常合適。

完完全全能感受到這位韋小寶的可愛和聰明!

但這一版韋小寶的問題在於,他有文化、有武藝。

所以沒有了大時代下市井小人物的身如浮萍、身不由己,沒有了矛盾衝突之間展露的真實人性。

他對很多女人都深情,這也就不太像是妓院妓女之子韋小寶了,韋小寶好色,但見慣了妓子嫖客無情的他,絕對不會有深情。

不過這一版韋小寶,張衛健演得還是討人喜歡的。

(得益於張衛健本人魅力與感情戲真的加分。

再往後去,較新版本的韋小寶們甚至都開始變得讓人反感了。

黃曉明版的韋小寶,油嘴滑舌油腔滑調,且最後只留下了一個「油」字。

為了演活潑而擠眉弄眼的,真的不可。

韋小寶是小痞子自然的機靈勁兒,不是裝出來的。

韓棟版韋小寶,更是毫無亮點。

而且韓棟也不適合活潑角色,單論演員本人,也沒有給這個角色增色很多。

到張一山這一版,能看到的是韋小寶這個角色已經單薄的只剩搞笑了。

(而且搞的還並不好笑。。。

前版經典的韋小寶們雖然也跳著猴戲自輕自賤,但心中有俠義,角色鮮活有人性,更有戲耍世間的超脫感和嘲諷意味。

但現在的韋小寶呢?他戴著綠瓜皮帽,卻在演情景喜劇而不是《鹿鼎記》。

《鹿鼎記》好就好在它的反諷和解構。

它是好笑,但好笑絕對不是全部。

觀眾們愛看《鹿鼎記》,除了好笑和美女,更想看到的是江湖微末之時的反武俠反英雄,想看的是江湖道義的消亡。

這也是《鹿鼎記》區別於其他金庸作品的點,是《鹿鼎記》最重要的點。

把《鹿鼎記》當作是情景喜劇,那真的是捨本逐末。

韋小寶這個角色,看似輕浮,實則沉重。

張一山這版,不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VVR_XUBjdFTv4tAV6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