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父母培養孩子5個好習慣,會讓他越來越優秀,你做到了嗎?

2019-07-24     幸福家長課堂

人與人的差距,就是習慣的差距,是現在得到公認的觀點。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習慣一旦形成,不花十倍、百倍的氣力,很難改變。所以,「從小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已經成為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因此應該從小關注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正確的坐姿,與人友好交往;學會傾聽、主動自覺補水、文明用餐與接打電話,公共場合舉止文明等習慣。

1、規律生活很重要

對於小一點的孩子來說,培養其良好的作息習慣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一定要告訴孩子不按時作息的危害。比如:影響睡眠,損害身體健康;睡眠不足,眼睛睜不開,影響美觀,影響安全;不按時起床,造成上學遲到等等。

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商議,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明確規定在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事情,全家共同遵守。

同時,配套制定獎懲措施,遵守制度就獎勵,違反制度就懲罰。制度建立以後,家長要有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要率先遵守,給孩子做好榜樣。

2、獨立完成少煩惱

家長千萬別總是溺愛孩子,不捨得讓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比如說孩子的玩具掉了,家長還不讓孩子去撿,心疼孩子,還非得要自個親自去撿,這樣是溺愛。而若想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的話,首先讓他學會為自己做事。

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如果大人看不過去,總是在一旁指手畫腳的話,那麼孩子肯定是沒辦法好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的。

在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動手能力時我們可以想辦法給予正確的引導,而不是直接幫助孩子完成任務,或者對孩子指手畫腳什麼的,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無法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一件事。我們要做的只不過是為孩子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就行了。

3、文明禮貌重在教

禮儀禮貌有時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背後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素質與修養。雖然我們近年來,愈發強調要給孩子自由,但是自由並非亂來、變得野蠻。

與他人更好地共處需要先學會尊重他人。所以,別再說孩子還小,基本的禮貌禮儀,應該從娃娃抓起。當然,具體如何教,是有方法的,並非強逼孩子必須要怎樣怎樣,如此只可能適得其反。

「您好、請、謝謝、不客氣」,是開啟良好人際關係的鑰匙。如果孩子經常聽到這些話,就會進行模仿,繼而成為個人熟悉而自然的語言。

高爾基說:「愛孩子,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單純憑愛是無法教育和影響小孩的,父母的潛移默化形成了對孩子禮儀教育的根本。父母都鼓勵教育孩子學禮儀,其實,禮儀更應該從父母學起、做起。

4、清潔衛生自己搞

講衛生是一個良好的習慣,可以保持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重要。

「飯前不洗手,病菌易入口」,孩子每天會接觸課本、書包、玩具等各種東西,一天下來,手上黑乎乎的。

要讓孩子了解,手上有無數的細菌,如果不洗乾淨就會把小蟲子吃到肚子裡,這樣就會生病,小蟲子最喜歡和小朋友搶好吃的。可以藉助社會上的相關宣傳活動,例如防流感要求勤洗手等,來教育孩子。

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具體的衛生規則,並向他講明這些規則的意義。還可以將這些規則以標語的形式張貼在牆上。發現孩子不能自覺遵守則立即指出,直至形成習慣。

5、與人合作信譽好

合作是指個體在社會交往中與他人分擔共享的心理傾向,協調活動的能力,以及集體義和利他性的價值傾向。

因為合作既是社會交往的必備技能,也是現代人才的心能力之一。從幼兒期即開始培養個體的合作性,有利於兒童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逐漸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學會關心他人,養成與他人協商合作和利他的親社會行為,同時也在兒童之間營造一種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群體氛圍,從而增強兒童的社會技能。

孩子未來生活在社會群體之中,因此應該教育孩子從小知道團結他人、與人合作,藉助他人的力量最終雙贏。

孩子懂得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的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如果你家孩子還沒有養成這些好習慣,那麼,從現在開始,請「逼著」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因為優秀就是一種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P6gLGwBmyVoG_1Z-P4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