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一生,說起來挺悲劇的。
和千千萬萬的貧苦大眾一樣,他有個簡單而樸實的願望:努力賺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但在沒落的封建年代,對一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而言,這樣的心愿終將是難以企及的奢望。
於是他劍走偏鋒,當了太監,希望憑此接近紫禁城(故宮)里的那些「大人物」。
從一名小吏開始,他服侍過貝勒,伺候過老太監,又擠進紫禁城,一步步成為皇后的貼身太監,見識了種種不為人知的宮廷秘辛……
1987年,根據他親身經歷改編的電影《中國最後一個太監》上映,莫少聰、溫碧霞主演,洪金寶、午馬、林正英、劉德華參演,反響強烈。
末代太監孫耀庭
他叫孫耀庭,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監。
以一段毫無尊嚴的悲情歲月,從底層人民的視角,見證了清宮最後的奢華,親歷了封建王朝的坍塌崩潰。
他的一生,是一段畸形的傳奇。
1、
窮苦孩子的畸形「榜樣」
1902年,孫耀庭出生在天津靜海。
父母都是貧苦農民,家裡有四個兒子,孫耀庭排行老二。一家六口守著七分薄田、兩間土坯房,日子過得非常困難。
孫耀庭9歲這年,正趕上同縣的「小德張」回鄉省親。
太監總管小德張
作為宮裡的太監總管,小德張早年因家中貧窮而凈身入宮,憑著聰明機靈,一步步成為太后身邊的大紅人,權傾一時,是當時很多窮苦孩子的「榜樣」。
這次回鄉,他大擺筵宴,請全村人吃肉餡包子,又請戲班子唱了三天的大戲,派頭簡直比縣太爺還要威風。
孫耀庭大老遠跑去看熱鬧,對小德張的排場羨慕不已。
心想要是我也進宮當太監,指定能飛黃騰達,到時候再不用忍飢挨餓,全家都能過上好日子!
於是,他打定了主意,回家便跟父母鬧騰,非要去宮裡當太監不可。
父母一開始不同意,但後來轉念一想,家裡窮得都快揭不開鍋了,與其凍死餓死、賣兒賣女,倒不如真的去當太監,好歹有條活路。
最終,父親一咬牙,同意了孫耀庭的請求。
那個時候,對窮人而言,就連進宮當太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於沒錢打點負責凈身的慎刑司老爺,孫耀庭的父親只能親自動手,替兒子「凈身」。
清朝閹割太監工具
沒有操刀經驗,也沒有像樣的工具,只用一把剃頭刮臉的剃刀,9歲的孫耀庭便斷送了自己此後的人生。
因傷口處理不當,隨之而來的化膿感染,令孫耀庭險些丟了命。
他在床上足足躺了兩個月,才終於可以下地行走。
但就在這時,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大清朝,亡了!
2、
太監生涯的第一桶金
1912年2月12日,宣統皇帝溥儀簽下《退位詔書》,正式宣告清朝滅亡。
孫耀庭一家聞此消息,如覺天塌,好半天才緩過勁兒來,一邊痛哭流涕,一邊大罵老天爺缺了大德。
孫耀庭也癱軟在地,渾渾噩噩地不知如何是好。
飛黃騰達的美夢,還沒開始,便結束了,這具再不健全的身體,淪為了全村人的笑柄,受盡了譏諷和嘲弄。
但日子還得過。
因凈身後體質特殊,孫耀庭幹不了重體力活,父親只好送他去私塾讀書,希望日後能謀條出路。
孫耀庭倒也爭氣,成績一直很好,深得私塾先生喜愛。
同時,孫家人並沒有放棄對皇族的幻象,一直在探聽著宮內的動向。
因為大清雖然亡了,但紫禁城還在,清朝的遺老遺少們仍享受著王朝的遺產,有著民國政府的各種優待。
這讓孫家人看到了希望。
終於,在孫耀庭15歲這年,經一位遠房親戚介紹,他來到京城,進入了載濤貝勒府中做事。
載濤貝勒府
載濤是溥儀的叔父,曾任軍諮大臣,掌管過禁衛軍,在愛新覺羅家族中德高望重。
初來乍到的孫耀庭,主要負責在內院幹些雜活兒,一個月能賺一塊半,雖然不多,所幸吃穿不愁,生活算是有了著落。
他腦子靈活,辦事麻利,很快受到了載濤的關注。
載濤
尤其是當載濤得知他讀過幾年書之後,很是惜才,時常讓他陪自己讀書寫字,偶爾還會帶他去戲園看戲,教會了他許多京劇武生動作。
但這種安穩沒能持續多長時間,隨後發生的一件事,讓孫耀庭產生了離開的心思。
3、
嫌棄工資太低,「跳槽」入宮
那天,孫耀庭的哥哥,帶著母親親手做的棉褲來看他。
孫耀庭十分感動,想拿些錢帶給家人,然而翻遍了自己的財物,最終只湊出了兩塊錢,這讓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曾立志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但此刻他意識到,即使在載濤府中做得再好,也不可能成為第二個「小德張」,只有到紫禁城去伺候皇帝皇后,才能成為人上人。
於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權衡後,孫耀庭找載濤辭行,離開了貝勒府。
憑著在貝勒府中的「工作經驗」,沒多久,孫耀庭便經人介紹,進了紫禁城。
入宮之後,孫耀庭才知道,這裡與載濤府有著天壤之別,規矩更多、更嚴,他甚至連一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只能從「小吏」開始做起。
按現在的理解,就是他沒有正式「編制」,只是一個伺候老太監的僕人。
因王朝的覆滅,此時的紫禁城已經大不如前,很多太監的俸祿少得可憐,甚至連衣服都要自己出錢買。
為了餬口,宮裡有賣熟食、賣小吃的,甚至還有專門供人抽大煙的煙館,想要在這種地方混出個頭兒來,著實不太容易。
但孫耀庭沒有抱怨,靠著一股踏實伶俐勁兒,漸漸在宮裡站穩了腳跟。
他被調往「司房」當差,負責宮裡奴婢調遷、衣物管理等工作,這在當時算得上是一份「肥差」了。
之後又因讀過書、學過戲,被招入了端康皇貴太妃(光緒瑾妃)的戲班子裡,可謂「一步登天」。
然而,就在孫耀庭的事業一路順風順水時,變故又一次發生了。
4、
一場大火,他被逐出了紫禁城
1923年6月,紫禁城建福宮西花園突發大火,火勢迅速蔓延,燒毀了400多間房屋,以及大量珍貴文物。
由於起火原因一直沒能查明,加之當時宮裡太監偷盜成風,溥儀便堅定地認為,是有太監為了掩蓋偷盜寶物的罪證,而故意縱火。
於是,溥儀頒布了一道詔諭,將宮裡太監全部裁撤,趕出了紫禁城。
孫耀庭平白承受了這無妄之災,心中十分不甘,無奈之下,只得回了鄉下的老家。
不過,他沒有在老家待多長時間,便有人從京城趕來尋他。
原來,隨著大批太監離宮,宮裡人手緊缺,端康皇貴太妃想起了戲班裡這個機靈的小太監,專程派人來招他入宮。
孫耀庭受寵若驚,即刻起身返回京城,然而沒等他前去端康皇貴太妃處報道,就被溥儀「截胡」了,直接將他分到了皇后婉容的儲秀宮裡當差。
溥儀和婉容
孫耀庭因禍得福,竟達成了多年的夙願,成為了皇后的貼身太監。
雖然俸祿與當年的小德張不可同日而語,但地位已在大多數太監之上。
加之婉容對待下人很好,孫耀庭雖沒有預想的那般飛黃騰達,日子過得倒也風光舒服。
只可惜好景不長,僅僅一年多之後,孫耀庭便第二次被趕出了紫禁城。
這一次,和他一起被趕出來的,還有皇帝、皇后、嬪妃、太妃,以及全部的太監和宮女。
5、
職業生涯的最後歲月
1924年11月,馮玉祥進駐北京城,威脅溥儀,說已將大炮架在了景山上,如果溥儀再不出宮,他就要炮轟紫禁城。
這可把溥儀嚇壞了,急忙收拾行李,離開了生活了16年的紫禁城。
作為婉容的貼身太監,孫耀庭和溥儀等人一同乘車,來到了醇親王府。
醇親王府
事後,孫耀庭才得知,在他們離宮後,宮裡的所有太監宮女都被趕了出來。
那些人有的一輩子都生活在宮中,出了宮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生存,絕望之下,徑直跳河自盡,境況十分慘烈。
來到醇親王府後不久,溥儀便找了個藉口,帶著婉容和淑妃文繡,在日本人的幫助下逃出了京城。
這些被拋棄的太監和宮女,隨即被醇親王遣散。
孫耀庭再次回到了鄉下老家。
出於身體原因,孫耀庭肩不能擔、手不能提,什麼重活都幹不了。
多年來積攢下的一些錢,也在三弟的婚事中消耗殆盡。
為了不給家庭增加負擔,孫耀庭重新返回京城。他聽說溥儀在偽滿洲國登基,成了日本的傀儡皇帝,還派人來京城徵召太監,於是輾轉前往東北,投靠溥儀。
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觀念,已讓孫耀庭無法逃出「太監」這一職業的禁錮。
此時的溥儀,早已性情大變,性格暴虐多疑,對身邊太監動輒打罵,有時因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就能把人打得死去活來。
一些太監不堪忍受,紛紛逃走。
晚年孫耀庭接受採訪畫面
只有孫耀庭始終不曾離開,他深諳伺候人的精髓,漸漸博得了溥儀的歡心。
但兇險也常常不期而遇。
有一次,日本人送了溥儀一盒點心,正好孫耀庭在身邊,溥儀便讓孫耀庭先吃,等孫耀庭吃完之後,過了很久,他才開始吃。
孫耀庭當時不解,但事後細想,才猛然反應過來:溥儀這是在讓自己試毒呢!
念及此處,不由一陣後怕。
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不久後,孫耀庭被查出患了肝硬變,溥儀害怕被傳染,給了孫耀庭500塊錢治病,隨後將孫耀庭趕出了偽滿皇宮。
孫耀庭就此終結了自己的太監生涯。
新中國成立後,孫耀庭的日子迎來了轉機。
在政府的安排下,他有了正式的職業,負責全市的寺廟管理,之後搬進了廣化寺居住。
也曾當過幾年的出納,每月工資35元,雖然不多,但這些錢賺得有尊嚴。
1995年,93歲的孫耀庭寫下「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的條幅,藉以抒發自己的情懷。
第二年,老人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孫耀庭的一生,無疑是悲劇的。
很難說清究竟是誰導致了這場悲劇,應是整個時代、整個罪惡骯髒的封建社會,逼迫得窮人放下尊嚴、無法好好地活。
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也是畸形社會形態下,無數窮人世界的縮影。
1987年,根據孫耀庭自傳《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第一次以大熒幕的形式,將這部小人物的心酸血淚史,呈現在了人們面前。
電影《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海報
這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反人類職業,終以孫耀庭作為結點,畫下了一個血色的句號。
所幸,這樣的悲劇,再不會於人間上演。文/牧龍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