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需求
有時和朋友同事交流,不少都說掃地機雞肋。
對於這樣的觀點,以前我是認同的,
不過現在堅定持反對意見。
可能有些功能單一或不足的掃地機的確體驗一般,但,功能稍微全面一點、性能強大一點的掃地機,真真切切可以給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便利。
比如說,帶有自動集塵底座,就可以解決需要經常倒垃圾的煩惱,甚至兩三個月都不管,完全把地面清潔的事兒忘掉;又比如,帶拖地功能,就可以進一步提高清潔效率,地面更乾淨,省了拖地和洗拖把的費力事兒。
筆者以前習慣用吸塵器,現在習慣用掃地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基本上不用管家裡地面衛生了,省了大量時間精力做別的更有價值的事。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最近家裡升級的掃地機:追覓L10 Plus。之所以是Plus大杯,是因為它比L10多了一個集塵底座,在體驗上卻不止翻一倍。
開箱外觀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追覓L10 Plus的外觀設計,還有配件有哪些。我想對於想入手這台掃地機的朋友而言,還是值得看一看的,說不定就會有參考意義呢。
開箱部分就來簡單一點,畢竟大家拿到手之後也會有自己的感受。
首先在包裝盒上,內外各一層箱子,保護挺好。整個包裝的風格偏科技范,黑色背景以及機器人和集塵底座圖案,可以看到追覓L10 Plus最主要的四個賣點已經在包裝盒上有所描述了,分別是4升的塵埃集塵袋,LDS雷射智能導航和3D避障系統,另外還有4000PA的吸力,這就是掃、吸、拖一條龍功能了。
在配件上,除了掃地機、集塵充電底座之外,就是一個拖地模塊,一個邊刷,還有幾個集塵袋可以備用。
1.底座
家裡早已經為集塵底座預留了位置,邊上就是插座,插電非常方便。底座細節上,掃地機大家都看得很多,集塵底座就不一定了,咱先來看一下追覓追覓L10 Plus器人的底座,嘿,還真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很人性化的一點,是背後有一個電線收納的設計。長長的電線可以纏繞在後面完全藏起來,設計倒是挺貼心。
另外,集塵通道並不是靠近牆壁一面,而是在底板上,但並非兩個孔都是吸塵設計,而是一吹一吸設計,從底部可以看到只有一邊的半透明的通道。我在想,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個人覺得跟兩個字有關:重力。一般而言垃圾都是沉底的,那麼越靠近底部垃圾越集中,這樣從底部集塵,總比從尾部集塵的效果要更好一些。加上一吹一吸的設計,集塵更徹底乾淨。
2.掃地機
再來看一下追覓L10 Plus的設計和外觀有些什麼特別的地方。
黑灰色的外觀好不好看,見仁見智,個人覺得黑色更有科技感,比白色更耐看也更耐髒。正面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就是高精度的3D雷射傳感器了,這也是掃地機的大腦,理論上導航和避障系統是掃地機的核心,掃地機好不好,主要看的就是這一部分。頂部是三個按鍵,分別是回沖、開始打掃和開關機鍵,以及局部打掃。
來看一下底部。最顯眼的就是橘色的一個主刷,靠無刷馬達帶動。邊刷只有一個,日常使用也足夠。使用之前需要自己安裝連刷,很簡單,用力一按就可以了。邊刷屬於易耗品,大概用個半年就需要更換,網上買也很便宜。底部前頭就是一個萬向輪,左右兩邊的金屬片是充電的正負極。前面左右帶有鏡片的位置是什麼?就是防摔落傳感器。
主刷可拆卸,即使纏繞東西了,比如鞋帶頭髮什麼的,可以拆下來方便清理。不過這台機器 不太可能纏繞鞋帶頭髮,因為它有高精度避障功能。
和普通的掃地機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這款是有拖地模塊的,可以開啟拖地模式,水量也可以通過手機App或者小愛同學來進行調節。相對於沒有拖地模塊的掃地機,清潔會更加乾淨一些。這也是我入手這台機器的加分項。
使用感受
掃地機到手已經有幾個星期了,使用的這段時間,總體感覺上很棒。這兩年開始使用掃地機,相對於吸塵器而言,掃地機更為省心省力,經常是兩三個月都不用去操心家裡邊地面是否清潔,可謂是「三月不知掃地味」,因為掃地機都幫你把這些事做完了。
1.底座:大肚能容
35×35厘米,大約就是這台掃地機的占地面積。 說它占地方吧,的確有點,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普通的、沒有集塵功能的掃地機,也有一個充電底座,而掃地機本身就需要占據一定的空間。帶上集塵箱之後,多了集塵功能,同時省了省了倒垃圾的時間和功夫。相當於一樣的占地面積,卻獲得更多功能和便利。何樂而不為呢?
很多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帶集塵功能的掃地機是怎樣的集塵原理。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在掃地機完成清潔之後,垃圾會暫時儲存在掃地機自帶的集塵盒裡,如果沒有集塵箱,大家就手動取出掃地機的集塵盒倒垃圾。如果,有集塵箱的話,就利用帶吸力的通道,將垃圾從掃地機中吸出,通過集塵箱的通道被吸入集塵袋子裡。吸力怎麼來?集塵底座本身帶有風扇,通過抽出空氣形成負壓,從而達到集塵的目的。
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方,你的嘴巴就是集塵箱,奶茶杯子就是掃地機的集塵盒,你用力吸一口,珍珠奶茶就從吸管流到你的嘴裡了。
黑色的洞洞有些可怕,收集了不少垃圾。上面這個袋子還只是第一次用掃地機時所收集的塵土和頭髮,更不要說如果每天清理,垃圾會更多。所以可不要說掃地機沒用啊,它真是默默地做事。雖然說集塵袋是易耗品,其實一個袋子用一兩個月甚至兩三個月沒啥問題,或者像我更懶一些,集塵袋容量4升,3瓶大可樂的容量,可能用四五個月都才更換一次,因為基本上都是干垃圾,不太可能存在腐爛變質發臭的情況。
2.掃地機:避障能力YES
前面看完帶集塵和充電功能的底座,接下來咱們來看一下,追覓L10 Plus究竟好不好用?
從側面看,掃地機的底座是一個小斜坡,所以每次掃地機返航充電的時候,都有那麼一種"倒車入庫"的感覺。有時候我恰好在邊上看到,就有興趣觀察一番,感覺還有那麼一點趣味。追覓L10 Plus的倒車入庫能力比我之前用的那一款利索多了,開車技術有很大的提高。
掃地機行不行,關鍵就看導航和避障能力。來,做一個小實驗。
在掃地機清掃的過程中,突然間!從馬路邊衝出一個耳機怪獸!停在了掃地機前進的路線上,準備碰瓷。掃地機懼怕了嗎?是的,它害怕賠不起,所以一個緊急剎車,然後從邊上繞著走了。LDS雷射雷達,即使在晚上也能很好運作。這樣的剎車和感應能力,估計比某斯拉強億點點吧。實際發現,遇到電線也能完美避開,防止被吸入纏繞。不僅僅是正面有很好的感應和避障能力,側面也一樣,可以貼近家具比如上面這個馬桶的邊緣進行清潔而不發生摩擦。
在桌子底下行走,簡直如行雲流水。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這樣的避障能力是數一數二的。掃地機的高度也不是很高,可以靈活地穿梭於桌子椅子等等家具下面,清潔不留死角。
而5200毫安時的電池,一次續航時長達到2個半小時,清理個兩百平的房子電力足足有餘。即使你家有1000平,掃地機低電後會自動返回充電,然後再繼續幹活。
再來看一下追覓L10 Plus的清潔能力。其實以我個人習慣一般不會輕易灑落垃圾在地上,為了展示下其清潔能力,所以特地操作失誤一回吧。將一袋速溶咖啡撒在了地板上,相對於綠豆米粒等等顆粒中等大小且均勻的物體,速溶咖啡顆粒大小不一,最細還有粉末,所以清潔起來挺麻煩的。好在這款掃地機比較給力,來回幾個回合基本上清潔乾淨了,最後面再用拖地模塊一抹,地板就乾淨如初了。
打開掃地機的上蓋,可以看到肚子裡的構造。主要就是一個半透明的集塵盒,邊上還暗藏了兩個指示燈,分別是重置和連接Wi-Fi指示燈。梯形的開口,就是垃圾從地面進入掃地機的通道。這一部位也是比較容易髒的,日常需要加強打理 。
如果沒有自動集塵功能的底座,就需要自己動手把掃地機的集塵盒從肚子裡取出來倒垃圾了。一方面費事費時間,另外一方面也弄髒了手,這對於喜歡肥宅的我(或您)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偷懶一次兩次還可以,但更長時間就不行了,畢竟掃地機肚子容量有限。可以看到剛才吸了一次速溶咖啡之後,過濾網上都是棕色的粉末。好在配了一個小刷子,集塵盒也可以用水沖洗,定期清理就OK了。
3.拖地:清潔一條龍
個人在家裡邊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光腳走路,襪子也不穿,所以地面必須得拖地,清除灰塵,腳踩上去才不會有滑滑髒髒的感覺。所以拖地功能,是我選購掃地機的必要條件。
打開水箱裝上水,咔嚓一聲,安裝在掃地機下面。掃地機會發出一聲提示,拖地模塊已安裝。從側面看,安裝上拖地模塊後,抹布正好緊貼著地面。水箱的水是自動往下流嗎?並不是,透過半透明的外殼可以看到一個小馬達,通過電子控制的方式控制水流大小,繼而控制抹布的濕度,既不濕到流水,也不會幹到不濕。
來看一下拖地前後的效果,大家通過動圖和照片就可以看到,還是有區別的,大家都拖過地,具體就不描述。其實經常吸塵的話地板已經足夠乾淨了,拖地是錦上添花的一步。不過從實際使用來看,抹布的覆蓋面並不是特別均勻,所以最好還是拖個兩遍。 水箱一次裝滿,清潔個100多平完全沒有問題。
本以為非常乾淨的地板其實並不幹凈,在拖了一遍之後,原本一張白紙的抹布也變得骯髒不少,黑一塊黃一塊的。所以,家裡的地面也並不是想當然的那麼乾淨。基於魔術貼的設計,拖地模塊的抹布可以方便地拆下來,就像平時洗抹布一樣清洗就OK了。如果大家想更省事的話,可以購買一些一次性的擦紙。
4.智能玩法
如果沒有物聯網功能,掃地機的實用性和可玩性會大打折扣。我的習慣是把掃地機設為每天中午12:00開始打掃,那時候家裡邊人比較少。從手機上就能接收到米家App的信息推送:掃地機開始清掃了。然後清掃結束之後也會進行提醒。 說不上是一個非常實用但卻很貼心的功能,起碼知道自己家裡邊的地面衛生不用自己操心了。
在米家App上,可以對掃地機進行深度設置,比如說吸力大小可以設為四個檔位,甚至超強模式(比較適合地毯),拖地模塊的水量也可以設為三個檔位,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進行設置。當然在清掃區域設置上其實更為常用一點,可以設置需要單獨清掃的房間,比如只清掃臥室,其它房間不動。如果覺得避障功能過於靈敏的話,可以把這個功能關掉。
一個好玩的小功能,掃地機可以變身一台遙控車。因為在米家App裡邊有一個遙控器功能,可以控制掃地機,前進左右運動,不過我很好奇,為什麼沒有往後運動呢?那是因為掃地機本身就沒有倒車功能。另外,在深度設置上,還可以看到掃地機幾個耗材的壽命,包括濾網、邊刷、主刷等等。比較實用的一個設置,是禁區和虛擬牆,就有點像孫悟空畫了一個圈一樣,這個比較好理解, 在這裡就不多展開了。
小結吐槽
因為想更全面地體驗追覓L10 Plus,這篇文章斷斷續續寫了兩周,有點費力費心。不過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起碼可以為大家分享展示這台掃地機的方方面面,提供一點點有價值的選購建議。
最後再總結一下這台追覓L10 Plus掃地機的優缺點。優點方面,集塵充電一體底座,長時間集塵不用倒垃圾,可以解放主人大量的居家時間;拖地模塊是傳統優點了,是必須要有的功能;而強大的LDS導航和避障能力,是追覓L10 Plus的拿手戲;此外,智能控制算是錦上添花。不足方面,邊刷只有一個,聚攏垃圾的能力稍弱。
謝謝大家閱讀,祝君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