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武漢近期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稱武漢肺炎),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所召集的專項疫苗研發團隊在本周首度舉行了團體會議。該團隊的成員向外界表示,由於武漢肺炎的基因序列已被公布,他們有望在3個月後就研發新型疫苗進入第一階段的人體測試。
據路透社周五的消息顯示,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的這一團隊或將在3個月以內,開展針對預防武漢肺炎不同潛在疫苗的第一輪測試。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下屬的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法希(Anthony Fauci)在該團隊組建會上向媒體介紹稱,「我告訴他們(專家們),你們將在烈火中淬鍊」。法希指出,在3個月內從獲得基因序列到落實疫苗的首輪人體測試,將是該研究所在推動研發新型疫苗的速度記錄。報道稱,由於中國研究人員在疫情爆發後很快地確定了武漢肺炎的基因序列,並在隨後幾天內將其公布於眾,這也使得該領域研究人員能隨即投入到相應的疫苗研發當中。
通過他們手上擁有的武漢肺炎基因序列,科學家們可以立即投入疫苗的研發工作,而不需要等到獲得了病毒樣本後才能進行。要知道,在2003年非典爆發期間,美國的相關科研人員在獲得病毒基因序列,到首輪人體測試則花費了20個月的時間。而到那時,非典在全球的疫情已得到良好的控制。面對此輪的武漢肺炎疫情,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團隊已經在制定測試疫苗、治療方式和其他防止疫情在全球傳播的計劃和方法。
據悉,研究人員希望從多角度控制和防止武漢肺炎疫情的惡化,相關的國際衛生和疫情反應機構也希望在數月內讓至少一項潛在治療方式進入人體測試階段。據了解,法希領導的團隊正在與總部位於美國馬塞諸塞州劍橋市的Moderna, Inc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從事新型疫苗的研發工作。此外,另據新華社近日報道指出,美國休斯敦貝勒醫學院教授霍特茲(Peter Hotez)通過電郵表示,貝勒醫學院正在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美國紐約血液中心以及中國上海復旦大學合作開發疫苗。他稱,這是一項很好的國際合作,但疫苗研發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