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不輸殲20,解放軍的新組合,或成功改寫亞太軍力

2024-10-30     三金武器說

中美在亞太地區的軍力博弈愈加激烈,尤其是空中力量的較量成為焦點。在這種情況下,美智庫:解放軍的新組合,或改寫亞太軍力,而且重要性不輸殲20!

其實,這樣的組合就是——殲-16與霹靂-17的組合。

殲-16作為中國自主研製的多用途重型戰鬥機,不僅在尺寸上與殲-20接近(殲-16的機身長度為21.9米,略超殲-20的21.2米),且設計理念和任務定位也與殲-20有所差異。

殲-20主要承擔空中制霸任務,憑藉其隱身設計在戰場上先敵發現、先敵打擊,從而掌控制空權;而殲-16則被賦予「全能多面手」的角色,在執行空對空、空對地及電子對抗任務上都遊刃有餘,具備顯著的多用途作戰能力,為解放軍空軍在複雜戰場環境下提供極高的靈活性。

從技術配置上看,殲-16融合了多種先進技術,不僅擁有強大的武器掛載能力,還能搭載多種精確制飛彈藥,滿足複雜戰場條件下的多樣化作戰需求。這一戰機具備良好的電子對抗能力,機上裝備先進的電子戰系統與火控雷達,能夠在敵方強烈電子干擾環境下執行任務。

此外,殲-16還具備強大的作戰半徑和續航能力,這使它在遠距離任務中具有顯著優勢。憑藉這些技術特點,殲-16被認為:是解放軍的「炸彈卡車」,在執行遠程打擊和支援任務上具備超強戰力。這使它在未來的亞太空中博弈中,不僅能夠配合殲-20隱身戰鬥機奪取制空權,還能通過精確打擊能力對敵方重要目標實施打擊,為整個戰鬥群提供支援。

霹靂-17空空飛彈的亮點在於——其超遠程和高機動性。

霹靂-17全長約5米,重量達到300公斤,採用先進的雙脈衝發動機設計,使其能夠在不同的飛行階段提供不同推力,大大增加射程和機動性。這種發動機設計,使其可在遠距離攻擊時保持足夠的動能和機動性,確保其在數百公里的射程內對敵方戰機形成威脅。

當中最大射程,更是達到驚人的400公里,遠超美國現役的AIM-120D飛彈(180公里)以及正在研發中的AIM-260飛彈(預計射程為200至250公里)。

而且,霹靂-17的另一個技術突破在於——其制導系統。

畢竟,當中採用主動雷達制導頭,在發射後能自主鎖定和攻擊目標,從而實現「發射後不管」的能力。相比傳統飛彈的半主動雷達制導方式,這種技術,意味著:戰鬥機在發射飛彈後即可迅速脫離,避免長時間鎖定目標而暴露自己。

尤其在電子干擾頻繁的環境中,霹靂-17的抗干擾能力顯得尤為突出,能夠應對複雜電磁環境下的強烈干擾。在高強度空戰中,霹靂-17的超遠程攻擊能力和抗干擾性能,不僅能夠先於敵方發起攻擊,還能對區域內的敵方預警機、加油機等高價值目標構成致命威脅。

在亞太地區,中美兩國空中力量的博弈對區域安全格局有著重大影響。

美國通過亞太再平衡戰略,加大在亞太的軍事部署,包括:先進戰鬥機、飛彈防禦系統和航空母艦編隊。面對這樣的戰略壓力,中國空軍亟需建立更具威懾力和靈活性的空中力量,以有效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衝突。

而殲-16與霹靂-17的組合,恰恰填補這一需求。因為,這樣的組合,不僅延伸解放軍空軍的攻擊範圍,還具備在複雜電磁環境下獨立打擊的能力。所以說,這一組合的戰術意義,不容小覷。

首先,殲-16與霹靂-17的組合能夠有效對抗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高價值空中平台,如預警機和加油機。

這些平台在遠距離提供偵察和支援能力,維護美國戰機的作戰優勢。而霹靂-17的超遠程攻擊能力,可直接威脅這些高價值目標,削弱敵方支援能力,打破美軍在空中力量上的絕對優勢。

其次,霹靂-17在遠程攻擊下具備的抗干擾能力,使解放軍在電磁干擾嚴重的環境下仍具備較高的打擊精度。這種能力將大幅提升解放軍在多層次電磁環境下的作戰效果,保障戰機與飛彈在未來複雜戰場中的生存力和有效性。

此外,殲-16與霹靂-17的組合還有助於提升解放軍在海上和島嶼防禦中的作戰能力,殲-16的多用途功能與霹靂-17的超遠程打擊能力結合,能在防禦中實現局部進攻,從而形成有效威懾,這種組合將在亞太地區形成新型的軍力平衡,進一步打破美國長期在亞太的空中優勢。

殲-16與霹靂-17的組合,不僅展現中國空軍在亞太地區應對美軍壓力的能力,也體現出中國在高科技空戰武器研發方面的持續突破。這一組合在中遠程空戰、電子對抗、精確打擊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作戰價值。

殲-16與霹靂-17的組合,正成為解放軍空中力量的重要一環,為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亞太和平提供堅實支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1f931b6bd190d2d5b874909b86b8b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