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詐︱長高的「秘密」

2022-05-24     法律讀庫

原標題:全民反詐︱長高的「秘密」

全民反詐︱長高的「秘密」

作者:王煒 鹽城市大豐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

來源:《清風苑》雜誌2022年第5期王煒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意見,對加強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4月21日,最高檢發布10件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及關聯犯罪典型案例,無錫市濱湖區檢察院和鹽城市大豐區檢察院辦理的2起案例入選。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領域廣、手段新、危害深。《清風苑》第5期雜誌選登5個典型案例,多角度展現江蘇檢察機關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能動履職的司法理念,也提醒廣大社會公眾識破陷阱、提高警惕。

文 / 王煒

初中生小劉「最近比較煩」。因為自己身高偏矮,常常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網上看到了一種名叫「黃精高良姜」的助高產品,使用後可以短時間內增高5-8厘米,可是價格不菲,一個療程就要3998元。沒有收入來源的小劉犯了難。這時營銷人員幫他出主意,可以使用家長的「花唄」先支付,並再三叮囑不要錯過最佳增長期。

於是,小劉偷偷用媽媽的「花唄」購買了一個療程。然而過了3個月,小劉的身高基本沒有變化,多次要求退錢都被對方以各種理由推脫。最終,小劉的家長果斷報了警,一場網絡銷售騙局被揭穿。

2016年,吳大力在廣州註冊了一家公司,專門針對3-28周歲急於長高的青少年人群提供助高產品和服務。對外宣傳時,他聲稱自己的產品具有國家專利,可以短時間內幫助青少年增高,並加以「高科技產品研發」「研學機構」等包裝,儼然高新行業領軍者。

然而,這不過是吳大力一夥的障眼法。事實上,一直被吳大力鼓吹的「有國家專利」的特效藥「黃精高良姜」「骨膠原蛋白D」等,只是他們以二十多元的低價購進、不具有增高效果的普通食品。但經過他們的包裝,價格漲了幾十倍。所謂的「專利」,也不過是他們提供的「運動實時監控系統」的軟體著作權;公司招聘的「營養師」「運動師」「醫師」等所謂「專業人員」,也都是些無任何資質、無從業經驗的營銷人員。這些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按照事先準備好的「劇本」「話術」,輪番勸說那些個子不高的孩子和家長購買他們的藥品。

涉案公司聲稱具有國家專利、能夠促進骨骼生長的增高產品

到了2018年,公司的運營模式轉為「服務+贈送產品」,原來賣到近千元的藥品免費贈送,公司主營「助高服務」,那些「專業人員」不賣藥品了,專門指導消費者吃好睡好運動好。可實際上他們是否具備指導能力,只有公司內部的人知道。曾經有「運動師」布置給一個小學生的運動量連一個剛退役軍人都做不到。

公司還引進了「基因檢測」服務。可以通過唾液檢測到身高偏矮的原因。而事實上,這是吳大力勾結某基因檢測實驗室工作人員(另案處理),編造客戶存在「骨密度低」等基因缺陷並虛假解讀基因檢測報告,謊稱吳的產品和服務能夠有效增高,以此實施詐騙。

隨著國家對電信網絡詐騙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一邊是「同行」不斷被司法機關打擊,一邊是吳大力給出的一顆顆「定心丸」:「我們是正規公司,賣的是服務,助高產品有國家專利……」

不過,吳大力也明確要求,「不能向公檢法、軍人銷售」,「同一個人不能營銷超過3萬元」。如果出現消費者質疑藥效的「輿情」,便會由專人負責「官方回復」,並將信息同時轉給售後部門跟進。結果要麼是銷售人員繼續忽悠消費者購買更高級別的套餐,要麼是以免費更換服務方案等方式安撫、欺騙被害人,要麼就是拉黑了事。

經查,以吳大力為首的該犯罪集團騙取13239名被害人共計人民幣5633萬餘元。

2021年2月,經鹽城市大豐區檢察院起訴,吳大力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罰金人民幣300萬元;其他59人有期徒刑12年至2年不等,並處罰金人民幣200萬元至2萬元不等。(文中涉案人物均系化名)

檢 察 官 說 案

是虛假宣傳、民事欺詐,還是刑事詐騙?

文/鹽城市大豐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 王煒

在網絡銷售型詐騙中,被告人為了達到騙取錢款的目的,需要對其出售的商品進行虛假宣傳,這其中存在著與民事欺詐、虛假廣告罪之間的界分問題。本案的爭議點也正在於此。

我們圍繞詐騙罪「虛構事實」這一關鍵特徵展開審查,從商品價差懸殊、虛假基因檢測、銷售人員編造虛假案例、虛假解讀基因報告、採用固定銷售「話術」「劇本」,套路被害人反覆購買無效產品等方面,綜合認定嫌疑人的非法占有目的,最終認定本案系隱蔽性極強的銷售型網絡詐騙犯罪。

此外,打著「高科技」幌子實施的網絡詐騙行為,迷惑性強、受害面廣、危害性大,依法應予嚴厲懲治。因此在審查時還應準確界分虛假廣告罪虛假宣傳與詐騙罪虛構事實的不同,避免重罪輕罪化處理。虛假廣告罪中的虛假宣傳一般採用「誇大」「吹噓」等方式對不特定對象「廣撒網」;銷售型詐騙的作案手法更為多樣,且先「廣泛撒網」,再「重點培養」,鎖定被騙對象之後,實施因人而異的深度詐騙。

隨著保健品市場快速發展,以「基因檢測」等高科技為名實施虛假宣傳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有關監管部門應加大執法監管力度,為消費者創造安全有序的購物環境。

投稿轉載說明

本公號非營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視為同意本公號對文章進行轉載刊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0f654bc824e02b8b3799db4815078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