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冷上位,內田誠任CEO,是「知華派」、「雷諾系」的一次勝利?

2019-10-26     阩旗一試

2019年,雷諾-日產聯盟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因薪酬醜聞下台之後的一年時間裡,日產、雷諾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新聞。

事實也確實如此,媒體追蹤的焦點始終緊盯著不同階段、每個故事背後的起承轉合。戈恩被捕後,多位外籍高管先後出走,日產汽車陷入人事動盪。隨後日方的「一號人物」,同時也是扳倒戈恩的關鍵人物——西川廣人開始實際掌控日產汽車。不過好景不長,這位昔日的「反腐鬥士」恰恰步了戈恩職業生涯的後塵——因違反公司的薪酬制度被迫下台,頗具諷刺意味。

內田誠(Makoto Uchida)

10月8日,日產汽車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新的人事任命,任命內田誠(Makoto Uchida)為日產汽車公司代表執行官兼執行長。他也成為雷諾-日產聯盟組成以來的第三任日產CEO。值得注意的是,這三次易主是在三年內交替完成的,無論是戈恩的「超長待機」,還是西川廣人CEO生涯的「短命」,均暴露出公司在經營管理上的巨大漏洞。

而擊敗了最有利的競爭者,爆冷上位的內田誠,又是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局勢中脫穎而出,獲得日產和雷諾雙方高層的認可和舉薦?

日產在華子公司一位內部人士對媒體表示,無論是戈恩被捕,還是西川廣人同樣因薪酬醜聞而丟掉CEO,雙方一來一往,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角力背後,本質是日產與雷諾在公司控制權方面的矛盾。雖然雷諾-日產聯盟成立之初,戈恩的治理舉措挽救了當時瀕臨破產的日產,然而起死回生的日產很快成為聯盟中貢獻利潤最多的那個,但雷諾卻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包括在人事任命上,日產汽車呈現出與日本企業傳統不符的外籍高管近乎全面壓制日本籍高管的情況。

最典型的莫過於,強勢的戈恩實際把控日產汽車近20年時間,直至2018年底被日本警方拘捕。日方人員曾多次呼籲,「希望日產CEO由日籍高管擔任。」此次,內田誠擊敗呼聲更高的日產COO山內康裕(Yasuhiro Yamauchi)和現任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高級副總裁關潤(Jun Seki)也算是達成了既定目標。

日產汽車董事會主席木村康(Yasushi Kimura)對此表示:「希望內田誠能夠帶領公司協同發展,行之有效的重振公司並實現業務復甦。」

不過,也有媒體解讀稱,內田誠上位其實是「雷諾的勝利」。

翻閱內田誠的履歷可知,他畢業於日本同志社大學神學部,職業生涯的前半段就職於日商岩井(現為雙日株式會社)。該公司主營金屬、機械、汽車、石油與天然氣、化工等消費品,而且是最早與中國建立友好貿易關係的日企之一,同中國的貿易額每年多達10多億美元。直到2003年才加入日產汽車,2006年起負責雷諾和日產聯盟的採購工作,2018年4月調任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一職,並升任日產汽車高級副總裁。

內田誠身上的「知華派」和「雷諾系」標籤成為他獲得雷諾高層支持的最大支撐。

找到一個合適的CEO人選迫在眉睫,因為由戈恩被捕所引發的一系列震盪已經嚴重影響了公司的盈利狀況。日產汽車2019財年第一財季(4-6月)的財報決算顯示,日產全球營業利潤同比下滑98.5%,至16億日元。這也是該公司最近十年的四半期決算里,最差的一次業績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在日產的營業收入中,中國市場的貢獻穩步提升,如今已接近三分之一。從2018年全年銷量看,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156.4萬輛,同比增長2.9%,跑贏大市的同時連續6年創歷史新高。這也是為何內田誠在掌管中國市場一年之後,便能迅速升任日產全球執行委員會成員。

緩和與雷諾之間的緊張關係,扭轉日產利潤下滑的局面,實施大規模的改革,成為擺在內田誠面前首要解決的幾大難題。能否讓日產從目前雜亂無序的狀態中擺脫出來,就看他接下來的舉措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vzfB24BMH2_cNUgk-n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