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微博上的一條熱搜吸引了我#為什麼中國式父母不愛夸孩子#
原來是在綜藝節目裡,一位男嘉賓提到自己的父親從來不夸自己,自己特別希望得到父親的肯定。
主持人孟非有感而發:
他提到"中國式父母不愛誇獎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嚴肅的父親,總是居高臨下地堅決不夸,似乎是契合了傳統觀念中的"嚴父"的形象。
作為父母,我們會給孩子最初的無條件積極關注,滿足孩子心理上的發展需求。
被滿足好的孩子在父母那裡得到的是喜愛和欣賞,長大了會自信熱情。
沒有被滿足的孩子在父母那裡得到的是忽略和批評,長大了會自卑消沉。
不被父母肯定的孩子有多慘?不被讚賞的孩子,一生都可能深陷在自卑的漩渦里。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愛夸孩子?
一是含蓄不善表達;二是害怕孩子因此驕傲自滿;三是父母的父母就是那麼教育他們的,他們也並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心理學家詹姆斯曾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每個孩子對自己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對他的評價。為人父母,就是要不斷向孩子傳遞注重過程和成長的信息。
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謙虛,內斂才是正理。
我都三十好幾的人了,家裡長輩還是經常把「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句話掛在嘴邊,告訴我千萬不要沾沾自喜,不管有什麼成就都要繼續努力。更何況是對年幼的孩子了。
對孩子的教育,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是必不可少的。其實,不僅僅是小朋友,大人們也是需要表揚和鼓勵的。
打壓式教育要不得
當然也有對孩子誇讚的家長,但更多的是嚴要求高標準,拿自己孩子的短處跟別人家的長處比:
你看誰家孩子考100分,你只有85分。
你看人家孩子鋼琴八級都過了,你還連曲子都彈不利索。
父母總覺得孩子永遠有不足,而不輕易認同孩子的優點。總是把孩子說的一文不值,做好了也不會誇獎,生怕說你幾句好,你就飄起來。
可是一昧否定孩子對孩子成長沒有好處,鼓勵和表揚很有必要。
還有的父母不僅從來不夸,生怕孩子驕傲,還擅長批評和潑冷水式的打壓教育。
打壓就是打壓 它永遠不會變成激勵孩子的動力。
如果父母總是貶低孩子,不給孩子充分的肯定,孩子對自己的接納度就會變低,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肯定自己的優點,就會變得自卑。
當他們長大後,內心就會有「不配得感」,他們會在遇到機遇時猶豫、糾結,覺得自己不配擁有。
這樣孩子很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
學會明智的表揚方法
1. 描述具體的事實和感受
很多人表揚孩子就只會「寶寶真棒」「你真厲害」這樣籠統的詞句。避免用帶有籠統評價含義的詞彙,只具體描述事實,描述我們的感受就可以。這對父母是一個挑戰,因為比籠統說一句「真棒」「真好」要費心地多,需要父母去仔細觀察,傾聽,體會,然後再具體描述事實和感受。
例如:孩子經常玩完玩具後忘記收拾。當他在你的提醒下主動收拾好玩具,你就可以這樣說:「哇,寶寶把玩具櫃收拾地很整潔,玩具們都乖乖地呆在自己應該呆的地方,很整齊。」
或「我看見你自己穿好了衣服,衣服扣子也沒有系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個小大人啦!」
當父母用讚賞的語氣描述出眼睛看到的事實後,其實是父母通過描述來肯定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籠統的誇獎,讓孩子自己也能夠認可自己的努力,帶來繼續努力的勇氣和動力。
2 .夸具體,有針對性地表揚
要具體針對孩子做的一件事情上進行表揚。
比如對孩子說「今天寶寶刷牙很認真,沒有馬虎,牙齒一定會越來越健康的。要繼續保持哦!」或者「謝謝寶寶今天幫爺爺拿報紙,爺爺很開心。」
這樣有針對性的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怎麼努力,方向感更強。
3.要注意孩子的進步和努力,而不是結果
舉個例子,孩子想用積木搭建一座火車站,但是搭來搭去也沒搭好。這件事的結果就是,搭建火車站失敗了。
很多父母只能注意到這個結果,說,這麼簡單都做不到,是不是有點笨啊?
像這種評價,就屬於只是評價了孩子的人,而沒有去評價孩子的具體行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孩子為了能搭好積木,來來回回實驗了好幾次,換了好幾塊積木。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怕失敗,鍥而不捨,一直在努力的不放棄。
這個不斷努力的過程,才是父母應該關注的,也是值得父母去鼓勵的。
再比如,孩子想幫你擦地板,可是因為不小心碰到了水桶,水灑了一地。那地沒擦乾淨,到處是髒水是這件事的結果。
而實際上是,孩子一直在認真地想把地板擦乾淨。這才是父母要去注意和鼓勵的過程。
所以,跟孩子說一句:剛才你一直擦得很認真,也很努力,前面那邊的地板也擦得很乾凈,媽媽都看到了。有你幫我我也很輕鬆,碰到水沒關係。下次我們把水桶放在遠一點的地方不就ok了嗎?
說這句話,不難。但是,對孩子來說這句話真的是寒冬里的暖流,通過這樣的做法父母傳達給孩子的就是:犯錯誤和失敗,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再試一次不就可以了嘛。
4.不要拿你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即使是同齡人,也存在很大差異。有的人擅長畫畫,有的人擅長音樂,有的人內向,有的人外向。
不要總拿自家孩子缺點去比較別人的優點,然後企圖用存在的差距對孩子進行激勵。很可惜,這不是激勵,而是壓力。
這種做法會讓你家孩子覺得:別人做得好,我做得差。我總是比不上人家。
想比較的話,應該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
如果他以前做事不專心,現在變專心了。那這就是進步,是他的好行為,是應該鼓勵的事。
至於別人家的孩子什麼樣,關你什麼事呢?換位思考下,別人的父母有別墅有寶馬,你有啥?
去接納孩子的一切,去相信孩子能夠成為成為最好的自己。因為你的鼓勵和認同,是他成長背後最強大的力量!
所以請多給孩子一些讚賞的鼓勵,多給孩子愛的抱抱,孩子的變化一定會超出你的想像。
END
學習更多育兒知識
請將我們設置為「星標」或者點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