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今天(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紀念日。北京交通廣播《徐徐道來話北京》欄目本周特別為聽友們帶來系列節目《毛澤東同志在北京》。今天為您講述青年毛澤東第一次來北京期間,為什麼要兩次去豐臺長辛店?
1918年8月19日到1919年4月28日,青年毛澤東第一次來北京期間,為什麼要兩次去到豐臺長辛店?他的第一次北京之行又是什麼時候,為什麼離開北京的呢?
青年毛澤東是怎樣第一次走進北大紅樓見到李大釗先生的?
1918年8月,風華正茂的青年毛澤東開始了他第一次進京之行。8月15日,毛澤東同蕭子升、羅學瓚、羅章龍、陳贊周等20多位準備赴法國勤工儉學的青年乘火車離開長沙,因鐵路被水沖斷,火車在河南郾城漯河站停留一夜,第二天,毛澤東與羅章龍、陳贊周到許昌憑弔魏都舊墟,抒思古之幽情,8月19日到達北京。
到達北京後,毛澤東先在湘鄉會館落腳,又與蔡和森在豆腐池9號,也就是今天的豆腐池胡同15號楊昌濟先生家小住數日,後由蕭子升出面以北京大學學生的名義租住吉安所東夾道7號的3間正房。
毛澤東從1918年8月19日到京,至1919年3月12日因母親病重離京輾轉上海回湖南,在北京住了近八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毛澤東主要從事三項活動:一是組織赴法勤工儉學,二是探索救國道路,三是聯繫革命力量。
青年毛澤東在京期間,日子過得很清苦,但毛澤東仍感到生機盎然。當時,他支持湖南學生去歐洲勤工儉學,雖然他自己並不想去歐洲,但他願意做這份為大家服務和組織的工作。不過,北京對毛澤東來說,開銷太大了。他不得不找一份工作。
就這樣,在北京大學圖書館裡,青年毛澤東的恩師楊昌濟先生找到了主任李大釗:「李先生,我有一位學生毛生澤東從湖南來。此生資質俊秀,為人勤備。不知李先生能否為他在圖書館裡安排個差事?」
「好,好,你請他來。」李大釗一口答應。
第二天,楊昌濟便領著瘦長的毛澤東,去見李大釗。這是24歲的毛澤東頭一回與29歲的李大釗會面。
李大釗帶著毛澤東來到北京大學紅樓一層西頭第31號的第三閱覽室,讓他當助理員。「你每天的工作是登記新到的報刊和閱覽者的姓名,管理十五種中外報紙,月薪八元。」李大釗對毛澤東說。
「謝謝李主任。」毛澤東感激地說。這對於來自湖南農村的毛澤東來說,已是很大的滿足了。
其實,當時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月薪六百元;文科學長陳獨秀,月薪四百元;一般教授,月薪起碼二百元。可當時毛澤東認為他八元的月薪,已是不低了。
後來毛澤東在與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回憶了這段時期的情形。
那時,毛澤東的職位低微,只是一個登錄來圖書館讀報人的姓名,大家都不理他。在那些閱覽的人當中,他認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運動的頭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羅家倫等等,毛澤東對他們極有興趣,並打算和他們攀談政治和文化問題,可是他們都是大忙人,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來聽一個小小的圖書館助理員說南方土話。
但是,毛澤東並不灰心。他參加了哲學會和新聞學會,為的是能夠在北大旁聽。在新聞學會裡,他遇到了別的學生,如陳公博、譚平山,還有邵飄萍。特別是邵飄萍,對他幫助很大。邵飄萍是新聞學會的講師,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一個具有熱烈理想和優良品質的人。
研究會於1918年10月成立,邵飄萍應邀兼任研究會導師。當時在北大圖書館任助理員的毛澤東對新聞學很有興趣,報名參加了研究會,聽課半年,並獲得了結業證書。
邵飄萍思想進步,富有新聞經驗,言談瀟洒,深受學員歡迎。他強調,報紙要為平民執言,平社會之不平。新聞記者要儘自己的天職,「苟見有強凌弱、眾暴寡之行為,必毅然伸張人道,而為弱者吐不平之氣,使豪暴之徒不敢逞其志,不能不屈服於輿論之制裁。」他尤其重視新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要求聽者注意對社會政治、經濟、勞工等問題的調查,並展示採訪調查的方法。這些思想與方法,對毛澤東後來的新聞活動很有影響。
參加新聞學研究會期間,毛澤東還多次到邵飄萍的住處拜訪。邵飄萍不僅與毛澤東一道探討救國之道,據說還曾慷慨解囊,向每月只有8塊錢薪水的毛澤東提供經濟援助。
北京一別,兩人再沒有機緣會面。1920年2月,毛澤東第二次到北京。這時,邵飄萍被北洋政府通緝而亡命日本。邵飄萍回國後,毛澤東在上海曾寫信給新聞學研究會的同學羅章龍,詢問邵飄萍的情況,說邵飄萍是他所關心的人。
1926年,邵飄萍被奉系軍閥張作霖以「宣傳赤化」的罪名殺害,一代報人喋血京華。北平解放後,毛澤東親自批准邵飄萍為革命烈士。
一天,毛澤東見到了新文化運動的頭號名人胡適,大起膽子向他提了一個問題。胡適問提問題的是哪一位,當得知只是一個沒有註冊的學生時,這位王牌教授竟傲慢地拒絕與他交談。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在一次會見新聞界人士時說:胡適在台灣吹牛,說我是他的學生,其實我是邵飄萍的學生。
但是,李大釗卻有一雙火眼金睛。他發現了毛澤東的重要性!
每當毛澤東工作之餘,或李大釗在閱覽室翻閱的時候,他們兩人經常在一起交流、長談。李大釗發表的所有文章,尤其是宣傳十月革命的文章,毛澤東更是仔細閱讀,認真研究。
毛澤東透露出來的非凡抱負和才幹,深得李大釗的讚許,認為他是「湖南學生青年的傑出領袖」。在李大釗的啟蒙和引導下,毛澤東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後來在1949年3月23日曾感慨地說:「三十年了!三十年前我為了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而奔波。還不錯,吃了不少苦頭,在北平遇到了一個大好人,就是李大釗同志。在他的幫助下我才成為一個馬列主義者。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師,沒有他的指點和教導,我今天還不知在哪裡呢!」
青年毛澤東為什麼兩次去長辛店!
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得先來說說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怎麼一回事。100多年前的1919年初到1920年底,近2000名中國進步青年遠赴法國,「勤於做工、儉以求學」,胸懷救國夢的中國青年遠渡重洋,一邊做工,一邊學習新知識、新思想。他們在這裡研究工人運動、社會主義思潮和馬克思主義,並從這裡起步,走上革命道路,開始振興中華的偉大曆程。他們當中有些對新中國成立居功至偉,比如周恩來、鄧小平、蔡和森、陳毅、聶榮臻等;有些成為新中國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領域的傑出人才,比如錢三強、嚴濟慈、童第周、徐悲鴻、林風眠等,對中國的社會革命與發展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作用。
1919年到1920年間,先後共20批近2000人到達法國。他們來自全國18個省,其中以四川(378人)、湖南(346人)、河北(147人)為最多。1918年春,毛澤東和蔡和森等同志,在湖南組織了革命團體——新民學會,經常組織會員討論中國的出路問題。恰在這時,原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教書,後來到北京大學任教的楊昌濟先生,給毛澤東同志來信,告知有人發起留法勤工儉學的消息。於是,新民學會專門討論了組織會員和湖南青年參加留法勤工儉學的問題。他們認為通過留法勤工儉學,可以直接研究西歐工人運動的經驗,特別是研究十月革命的經驗,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新思潮,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技術,正是『向外發展』的一個好機會。從此,毛澤東、蔡和森等同志便著手積極組織,進行赴法勤工儉學的準備工作。」
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軍事家、軍事教育家何長工同志,1918年畢業於湖南長沙甲種工業學校,曾經在北京長辛店法文專修館半工半讀,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在法國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他能夠成為赴法勤工儉學中的一員,就和青年毛澤東的組織和準備不無關係。
那在何長工的這篇文章中,還有下面這些記載,記錄了青年毛澤東兩次來到長辛店的很多細節,他在文章中寫道:毛澤東同志親自組織領導了湖南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記得我們來到北京以後,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新民學會的蔡和森同志便給毛澤東同志寫信,請他來北京解決問題。後來,毛澤東同志和李維漢、蕭子升(湖南第一師範的學生,和毛澤東是同學,後來到國民黨政府做官去了)、蕭子暲(蕭子升的弟弟,即蕭三同志〉等二十多人就來到北京。毛澤東同志來了以後,很快解決了問題,預備班就開學了。
毛澤東同志很關心我們長辛店這個班,也很關心長辛店的鐵路工人。他不斷到長辛店來。我知道的就有兩次。第一次是1918年冬(毛澤東同志第一次來北京是1918年8月19日至1919年4月28日)。毛澤東同志先到工廠調查了解情況,和廠方商量能否增加點預備班的學生,然後到我們的教室看了一下,晚上就住在我們宿舍里。他和我們坐在土炕上,問我們學習和生活的情況,還詢問我們有什麼困難。記得他特別問我們湖南人學法文會不會髮捲舌頭的「嘟嚕」音,並教我們怎樣發這個音。他讓我們學點音韻學,學《康熙字典》上反切拼音。他是師範的,師範學生都懂音樂,會唱歌。他還用唱歌的音韻教我們怎樣髮捲舌音。
毛澤東同志特彆強調要我們聯絡工人,注意工人運動,了解工人生活、工作情況,幫助啟發工人的救國心。他還鼓勵我們要堅定信心,只要千方百計地做好準備,就一定能夠出國。
我記得毛澤東同志第二次來長辛店,是他在送第一批出國學生去上海以前,那是1919年4月。他和前一次一樣先到工廠里和工人攀談,然後到我們宿舍,和我們縱談天下大事,談怎樣喚起工人,學習蘇俄,指出這是救中國的路。他的談話給了我們很大啟發和鼓舞,我們都很佩服。
毛澤東同志1919年4月從北京去上海,然後回湖南,繼續從事革命活動,主編出版影響很大的革命期刊《湘江評論》。1919年底,他為了搞「驅張」(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運動第二次來北京(1919年12月18日至1920年4月11日),那時我已經出國了。我在長辛店學習期間,也有一段時間回湖南。可能是在我回湖南期間,也可能是我出國以後,毛澤東同志又來過長辛店。
我在長辛店學習時名字叫何坤,「何長工」這個名字是後來毛澤東同志給改的。這裡還有段改名的故事:我從國外回來以後,在湖南搞革命活動,擔任華南(洞庭湖西區的南縣、華容)地委委員兼軍工部長,是這個地區的農民赤衛軍總指揮。我們鎮壓了二百多土豪劣紳。反動軍閥許克祥去長沙搞了反革命的「馬日事變」以後,白色恐怖籠罩湖南。這時毛澤東同志在武漢暫時代理湖南省委書記,覺得我的目標很大,讓我改個名字。他說:「你在長辛店學過工,就叫何長工吧!」我的名字就是這樣改的。
青年毛澤東為什麼沒有赴法勤工儉學!
1919年3月12日,青年毛澤東因母親病重返回湖南。當時赴法勤工儉學的部分湖南青年結束了半年預備班學習,準備啟程出洋。毛澤東離開北京,轉道上海送別他們。
毛澤東是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的組織者,自己卻沒走出國門。個中緣由,他曾跟新民學會會員周世釗說起:「看譯本比原本快迅得多」;「應先研究過吾國古今學說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學才有可資比較的東西」;「脫不開『中國』這個地盤」,應「加以實地的調查及研究」。
顯而易見,青年毛澤東的想法是紮根「『中國』這個地盤」,他也是這麼做的。他的第一次北京之行,曾兩次去長辛店機車廠搞調查研究。當然,毛澤東也不排斥留學,在這之前他曾想過留學日本,之後還想去蘇俄留學,只是限於種種現實原因未能實現。
內容來源:BRTV徐徐道來話北京
編輯:蓋蓋
值班主編:車水
監製:趙鵬
點個
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