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愛「嗦手指」和從不嗦的娃,成年後變啥樣?醫生:太明顯了

2024-08-02     全能辣媽plus

大家好,我是探長~

前段時間,我的一個朋友去一家公司面試回來後對我說,有一個去應聘的男生,還沒進會議室做自我介紹,就被刷下來了。

她不知道為什麼,於是就好奇地問了問,原來,那個男生在會議室外面等待的時候,一直在「嗦手指」「咬指甲」。

他的這個行為正好被路過的面試官看到了,然後就直接被淘汰了。

這個時候,我的朋友才體會到原來一個人的形象是多麼得重要。

提到咬指甲,我們總是會想到小孩子,

但咬指甲並不是孩子才會有的行為,許多大人也會有。

而大人咬指甲往往是從小養成的習慣,沒有改掉而且也很難再改掉。

在父母眼裡,這可能是個小問題,但殊不知孩子的這些言行舉止和一些細微的小動作不改掉的話,

可能會給他們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他們的心理發展以及未來的生活和工作。

「嗦指頭」「咬指甲」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焦慮或緊張的表現。

可能因為壓力、焦慮、甚至無聊而習慣性地咬指甲。

在心理上,這種習慣被認為是一種應對壓力以及排解煩惱的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他們緩解內心的不安。

但是,咬指甲的行為卻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健康問題。

我們的手部由於需要接觸各種各樣的物品,所以細菌是不可避免的。

尤其是指甲縫更容易藏污納垢,

如果經常咬指甲、吸手指、把手指頭放在嘴巴里,那麼就可能將很多細菌帶入口腔,從而引起一些健康問題:

1、指甲經常被啃咬,可能導致指甲變薄、易裂、甲床凹凸不平、感染細菌,出現甲溝炎等;

2、總是把指頭放在嘴巴中,容易導致指頭周圍的皮膚乾燥,從而出現脫皮、倒刺等問題。

3、手部的細菌進入口腔,還可能引起牙齒或牙齦的健康問題。

醫生認為,

從小有咬指甲行為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有兩種主要發展趨勢:

1.遺留生理習慣:

在幼兒時期,孩子咬指甲大多是由於無聊或者是打發時間。

久而久之形成習慣越來越難改。

長大之後,一旦生活中出現焦慮或緊張感,不自然的就會「咬手指」。

孩子咬指甲,可能並不會引起旁人的注意,但是成人如果總是在咬指甲,那麼就容易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2.心理嬌弱

容易誘發心理疾病,生理習慣難改。

咬指甲的孩子,心理上更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壓力的影響,

並且有可能在生理上形成難以改變的習慣。

我們在發現孩子有咬指甲的習慣時,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幫助他們改掉這一行為:

1.注意引導和積極反饋:

我們應當以理解和耐心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這一習慣。

避免嚴厲批評或懲罰,而是通過積極的反饋來鼓勵孩子嘗試改變。

如果總是斥責孩子,那麼孩子的心理更容易緊張,從而加重咬指甲的行為。

2.尋找習慣背後的原因:

我們可以試著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咬指甲的原因。

可能是學校的壓力、社交的焦慮或家庭環境壓抑等問題。

一旦找到原因,就可以有針對性的解決。

3.設定目標和獎勵制度:

和孩子一起設立逐步改變的目標,並建立獎勵制度以激勵他們。

例如,設定每周成功不啃指甲的日子,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給予獎勵。

讓孩子能夠有自主意識的去控制自己不咬指甲,比父母總是在一旁盯著提醒效果更好。

4.提供替代行為和緩解方法:

我們要告訴孩子咬指甲可能會帶來的後果以及危害,讓孩子有這個意識。

然後,和孩子一起找到替代的方法來緩解內心的焦慮或緊張

如深呼吸、放鬆練習或做喜歡的運動活動。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減少對咬指甲的依賴。

5.家庭環境的支持:

我們做父母的,要儘量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穩定的家庭環境,

減少家庭衝突和不必要的語言壓力,以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為改變。

辣媽語錄:

咬指甲雖然看似是小事,卻可能影響孩子的成長和心理健康。

我們應以理解和耐心的態度引導孩子,幫助他們解決內心的問題,並逐步改變生理習慣。

通過專業的支持和家庭的理解,相信孩子可以更好地應對挑戰,健康成長。

寶媽們,你的孩子有咬指甲的習慣嗎?

(圖片源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e177a8cca3f298725a7a017f5fcef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