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一種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
人畜共患的疾病。
狂犬病毒是一種嗜神經病毒,
潛伏期多為1—3個月,
期間無症狀。
但也有長達25年才發病的病例。
因為病毒尚未占領主要位置:脊髓和大腦,
所以暫時沒「攻擊」人體。
前驅期,也稱發病早期,
大約2—10天。
會出現疲勞、頭痛發熱、厭食,
曾被感染的傷口處可能會癢、麻、痛,
還會出現恐懼、焦慮、易怒、失眠等情緒問題。
急性神經期,多為1—3天。
有兩種表現:狂躁型和麻痹型。
·狂躁型:會出現狂犬病的典型症狀,
如畏風、恐水、吞咽困難,口渴但不敢喝水。
此時病毒已侵入大腦,為製造更多的病毒,
感染者會分泌大量唾液,唾液里有病毒,
所以身邊人要避免傷口觸碰到他們的唾液!
感染者恐水,是因為水會稀釋病毒含量,
所以病毒會控制大腦,讓感染者怕水,
並讓他們咬人,達到傳播病毒的目的!
·麻痹型:也是狂犬病晚期,
不再亢奮、恐水,人體的重要器官已經被病毒嚴重損傷,
繼而出現肢體癱軟、腹脹、大小便失禁等,最終死亡。
從目前的醫療水平而言,
屬於可防不可治的疾病,
一旦發病,
致死率近乎為100%。
大多數人以為狂犬病,
僅指被犬類襲擊後才會感染。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三類風險型動物
高風險:1、狗、貓(含家養和流浪);2、蝙蝠、獾;3、其他食肉型哺乳動物
低風險:1、牛、羊、馬、豬等家畜;2、兔、鼠(含龍貓、倉鼠)等齧齒動物
無風險:魚、龜、鳥類等,所有哺乳動物意外的動物不具傳播性
據WHO統計,
被疑患狂犬病動物咬傷的受害者中,
15歲以下兒童占40%。
務必看好自己的孩子,
一些被動物抓咬的傷害是隱性的,
要及時檢查手、腿等暴露在外的部位。
兩種處理傷口的方法:
綠燈-無破損:完好的皮膚接觸動物的唾液、排泄物(包括尿、糞、嘔吐物)。無風險,清洗接觸部位即可。
紅燈-有破損:被動物抓咬,無論傷口是否有破損。或者原有的傷口,接觸動物的唾液、排泄物。先用肥皂水和流動清水對傷口進行15分鐘的沖洗後,去醫院打疫苗。
分不清皮膚是否有破損,可以用酒精擦拭,
有疼痛說明有破損,反之則安全。
感染狂犬病的機率只有0%和100%,
如被動物傷害,
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接種疫苗,
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心理。
漫 畫 精 選
夏季為高發季,請轉發給身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