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白鹿原》為什麼被拍成了「田小娥傳」,導演王全安給出答案

2023-07-19     繪彩平凡

原標題:電影《白鹿原》為什麼被拍成了「田小娥傳」,導演王全安給出答案

2010年,電影《白鹿原》正式開拍,段奕宏與張雨綺有一場大尺度的戲拍了幾遍,導演王全安都覺得太假了,王全安來到床邊給二人講戲,只見他掀開張雨綺外衣,一把拉住紅肚兜,告訴段奕宏:你拉這裡就行,明白了嗎?

段奕宏滿臉尷尬,畢竟這是他第一次和女演員拍親密戲,更何況當時張雨綺和王全安正在傳緋聞,面對這位未來的「導演夫人」,段奕宏實在是下不去手。

好在有了王全安的親自示範,段奕宏也大膽地開始嘗試,憑藉精湛的演技很快完成了《白鹿原》的拍攝。

2012年,電影版《白鹿原》上映後,被不少觀眾戲稱應該改名《田小娥傳》,因為王全安的改編只是展示了原著小說其中的一部分,更確切地說田小娥的戲份占到了影片的三分之二,幾乎所有的鏡頭都集中在了張雨綺身上。

有人說王全安這是為了哄自己的小女友而拍的電影,畢竟在電影上映前2011年時,王全安和張雨綺就結婚了。

對於這件事,導演王全安是這麼解釋的:電影有它的特性,一個電影承載的東西是有限的,像《白鹿原》這樣人物眾多的著作,如果在電影里把容量平攤到每個人身上根本講不透。

白嘉軒的身上道義、封建禮教的事物在電影里可以拍,但並不是最好的選擇的,電影需要聲色,需要感情,要敘述故事,我們把封建禮教拿出來反反覆復講就難以成立,電影裡面圍繞了白嘉軒講道,但是它必須得跟其他事物相互交織組合。

田小娥這條線給大家印象很深,這是因為這條線講的是人的情感,這類事物是適合電影講的。

田小娥在錯誤的時間到了錯誤的地點,這也是一種悲劇。

她的質量跟白鹿村的質量無法穩定平衡,她一來就打破了這種穩定平衡。

她和白鹿原抗衡的事物其實就是人慾的矛盾,這很自然而然就能形成一種力量。

聽了王全安的解釋,不少觀眾都表示理解,畢竟影視作品很難展示文學作品的博大精深,尤其是像《白鹿原》這樣一部史詩級巨著,另一方便,有許多經典的劇情無法過審,王全安將200多分鐘的電影刪減到150分鐘左右,捨棄了太多經典的鏡頭。

其實,無論是電影《白鹿原》還是電視劇《白鹿原》都非常值得一看,雖然影視作品無法百分百還原原著,但是也演繹出60%的精髓。

《白鹿原》是陳忠實老先生耗時6年完成的史詩級小說,這部小說一經問世就摘得茅盾文學獎,登上了文學界的頂峰。

當年,茅盾文學獎評選時,評委會一致認為《白鹿原》絕對實至名歸,但是如果不刪減掉一些大尺度的描寫,恐怕無法出版,陳老這才忍痛刪減了4萬餘字。

《白鹿原》被刪減的這4萬餘字,對陳老來說是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心血,直到陳老與世長辭前,也依然把無法出版原版小說而當成了遺憾。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觀念的開放,《白鹿原》逐漸得到了人們的認可,《白鹿原》未刪減版終於得以重現天日,彌補了陳老的遺憾,讀者們可一飽眼福,品讀原汁原味的《白鹿原》了。

《白鹿原》全書洋洋洒洒50萬字,寫盡了中國親愛緣關第里的糾纏、曖昧,寫盡了複雜的人性和難以啟齒的情和欲,寫盡了這個民族厚重而深刻的歷史內涵。

這既是一部民族的苦難史,也是一部民族的心靈史。

泡一壺清茶,迷茫時靜下來看看這本深度好書《白鹿原》,了解到人性深處的光芒,體味更加透徹的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ad40266e22182ab5e91cf07699bff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