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公主刺殺范閒,慶帝得知真相後並未殺她,至少有這三個理由

2023-08-01     繪彩平凡

原標題:長公主刺殺范閒,慶帝得知真相後並未殺她,至少有這三個理由

在《慶餘年》中,李小冉飾演的長公主為人心狠手辣,雖然手握慶國內庫財權,但對權力的慾望非常強烈;在得知范閒(張若昀飾)要與女兒林婉兒(李沁飾)成婚後,毅然決定刺殺范閒,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顧女兒幸福。為了能阻止范閒在京都站穩腳跟,多次對范閒展開刺殺,但即使如此,慶帝(陳道明飾)得知真相後並未殺她,只是奪回內庫財權,最後將她趕出京都;在慶帝眼中,范閒是他親生兒子,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忍,到底是為什麼呢?

長公主對范閒的刺殺行動一共有兩次,第一次是范閒還在澹州時,這一次刺殺的直接目的是為了解除婚約,在長公主的眼中,范閒是私生子,配不上林婉兒。雖然林婉兒私生女,但好歹也是皇室中人,身份相差太大,為了阻止他們的婚約,長公主借監察院之手想要除掉范閒,最後卻失敗告終。

另一方面,范閒來到京都之後,在太子和二皇子面前搖擺不定;不管他投靠誰,對自己總有威脅,不僅會奪走內庫財權,皇室地位也會下降。因此聯合林珙,刺殺范閒,但最後只是重傷范閒,沒有危及性命。

長公主刺殺發范閒失敗後,陳萍萍(吳剛飾)和范閒查出了她是幕後主使,慶帝知道真相後,並沒有殺她,只是將她趕出了京都,為什麼呢?

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長公主是皇室中人。

長公主雖然大逆不道刺殺范閒,但她畢竟是皇室中人,論起輩分她還是范閒的姑姑。范范閒與林婉兒成婚之後,也算長公主的半個兒子,如果慶帝此時將她殺害,傳出去不僅損壞自己的名聲,還會毀壞皇家臉面。

二,范閒安然無恙。

雖然范閒遭到刺殺,但仍然安然無恙。長公主雖然有罪,但罪不至死。拿回內庫財權,趕出京都,對她來說已經是最重的處罰;長公主再想掀起大風大浪,已是難上加難。手中沒有了權力,樹倒猢猻散,往日結交的大臣自然散去,沒人再敢與之為伍,就連太子也要考慮再三。

三,慶帝放長線釣大魚。

長公主深處內宮多年,勢力盤根錯節,不容小覷。如果因為她刺殺范閒就將她處死,她背後隱藏的勢力將無法查清。雖然長公主被趕出京都也能牽出一部分,但大多是小魚小蝦,無足輕重,真正能影響朝廷的勢力隱藏很深。只有讓長公主活著,才有可能找出背後隱藏的勢力。

長公主表面上依附太子,但背後卻支持二皇子,太子與二皇子是兩股不同勢力。宮中之所以能夠平衡,也是兩個皇子爭鬥的結果,不管失去任何一股勢力,都會助長另一股勢力的強大,這樣的結果對於慶帝極為不利。雖是皇子,但皇權至高無上不可侵犯,與其助長他們的勢力,不如保持平衡。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也是慶帝不殺長公主的理由,雖然在劇中沒有描寫,但在原著中仍然有體現:長公主喜歡慶帝。

長公主與慶帝雖然是兄妹關係,但她的心中卻十分喜歡這位哥哥,對他還有更深的感情。葉輕眉的出現,讓她十分嫉妒,之後更是由愛生恨,和慶帝之間產生了隔閡,慶帝不殺她,也有這一層關係。看在過往的情分上,饒她一命。仔細的觀眾可能發現,當慶帝下達把長公主趕出京都的命令時,對著她射了一箭,長公主回眸一看,箭頭射穿了鎧甲,她眼含淚花,十分悲傷,這一箭意義深刻。

慶帝或許在告之長公主,自己與她早已一刀兩斷,現在已經沒有半點情分,這是最後的警告,希望她以此為戒,如果有下一次,這一箭射穿的不再是鎧甲而是她的心。

長公主的那句話是正確的,帝王心深不可測,不敢猜也不能勸。帝王之術深不可測,在必要時可以犧牲一切,哪怕是兒子性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bf64d0458da3f6e556ad6a80cb8af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