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看到她的改變,我們知道她想改變,無論結果如何,這都是這個節目真正的意義。
文 | 木筆客
一個神奇的事情,《再見愛人》這個綜藝,做到第四季,已經成功把自己從沒啥藝人敢上的節目,做成藝人爭相要上的離婚綜藝,尤其是這一季的黃聖依楊子,可以說是正兒八經的娛樂圈明星夫婦了。
其實這兩年藝人們也都回味過來了,與其苦苦營造著家庭美滿的幻想,心驚膽戰地藏好自己的理虧之處,花大價錢找公關字斟句酌分開文案,就不如上這個綜藝,一來可以順理成章做個「離婚預告」,畢竟婚姻其實就是一地理不清的雞毛,攤開來看,還能找到不少人理解,給個分開的落地緩衝,二來麼,也順便掙一波流量,再立個獨自安好的新人設,尤其是「覺醒」人設,簡直是煥發事業新生。
黃聖依的睡前讀物是《博弈論》
所以,《再見愛人》其實真的很戳到娛樂圈藝人們以及網紅博主的需求,這兩年眼見上節目的越來越知名,或許有不少是主動找到節目組的。這時候,你就不得不佩服湖南衛視那些內容團隊的眼光和格局。
如今的《再見愛人》早就成了非常熱門的S級綜藝,第一集剛出就上了不少熱搜,不過其中百分之八十幾乎都在 楊子和黃聖依身上,雖然大家在過往的各種節目中已經知道 楊子很爹,但這次的節目,他簡直是全方位展示了什麼叫爹上加爹,一爹更比一爹高!
比如一人開了五個微信號,黃聖依找他得拉個六號群聊。
比如這種「朋友必須第一時間回復,老婆不回復可以再哄」類似的言論。
比如老婆埋怨他不承擔育兒責任,就開始扯西方教育東方教育的問題。
更別說那隨時隨地動不動就開始隱隱自我炫耀加空話教育輸出,自詡文化人收藏家的做派,娛樂圈大概也就李亞鵬能和他不分伯仲了。
很多人紛紛翻出之前的節目和訪談,更多的細節也被舊事重提,像是 楊子在訪談節目裡不屑地說黃聖依沒文化,在黃聖依累到不行的時候還要拉著她直播PK站台,完美地契合了黃聖依曾經對他的指責,只做有利於自己的事,而從不站在黃聖依的角度去做利她的事。
其實很早以前,黃聖依就一直是被同情的,一個高知家庭出身,一手好牌的大美人,怎麼會跟著這麼個油膩男人。但他倆在一起捆綁了這麼多年,又搞出過不少神奇的操作,就總讓人有種「狼來了」的後怕,擔心他倆是不是又是來掙個通告費,吵架轉頭又和好,搞點流量回去好贊助贊助 楊子的直播大業。
不過看完第一集,大多數人還是相信黃聖依是真想離婚的,她確確實實展現出了一種心如死灰的狀態。
很多人對出身高知家庭的黃聖依的婚姻選擇是很震驚的,她曾提到她的父親是清華大學畢業的教授,母親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叔叔畢業於上海交大,嬸嬸是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姑姥姥創辦了《新民晚報》,這樣絕對令人艷羨的高知家庭,按理來說既不存在物質的缺失,也不存在精神的匱乏,可以說應該是富養女兒的典範,但還是嫁給了這樣一個愛錢的爹味男人,還對他言聽計從,將自己高起點的演技事業也幾乎賠了個粉碎。
不過,這種反很多人直覺的選擇,其實是並不意外的,很多老派的高知家庭往往會養出過於聽話的乖乖女,因為多在比較單純素質高的環境,守序意識很強,又會被教導低調、少與人起衝突,對於社會的複雜面認識是很少的。
黃聖依成名在周星馳的《功夫》,而後卻面臨著衝突和解決糾紛,這是她原有的環境所不曾面對的,也不知道如何解決。這時候站出來幫她解決問題的是 楊子,因而他成了她新的參照物。從此, 楊子的邏輯就是她的邏輯, 楊子的做法也是為了她好的做法,即使有些並不讓她舒服,但她仍深信不疑。
有意思的是,命運的齒輪給了黃聖依自洽的生活一道裂縫,那就是湖南衛視開啟了一檔同樣當時很多人不看好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黃聖依在節目的前期因為一些拖後腿和社交上的表現,可以說受盡群嘲,這些群嘲她並不是沒經歷過,觀眾距離她實在是太遙遠了。但與其他姐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卻真正給到了她思想上的動搖,因為她切實看到了與她相似的女藝人們的生活、工作是什麼樣子的,強烈的個性力量讓她們在舞台上熠熠閃光,那是與她曾相信的所截然不同的。
思想有那麼一絲鬆動,後面大廈的傾倒就只是時間問題,所以黃聖依從三年前終於開始萌生了離婚的念頭,甚至開始逐步實踐,直到這次通過《再見愛人》真正將她的「心如死灰」攤到大眾面前。
這能說是「覺醒」嗎?這或許並不像爽文和短視頻里出現的情節一樣簡單,擺脫掉一段不健康的親密關係,需要的內心價值觀重構、自我信心重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見愛人》里的另外兩對一樣也在經歷著這種迷茫,尤其是女性又非常容易陷入自我檢討的習慣中,即使是想離婚的黃聖依,也還是習慣性地順從了 楊子大半夜拉著她去看北斗七星的決定。
但,我們能看到她的改變,我們知道她想改變,無論結果如何,這都是這個節目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