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數百家造車新勢力,高舉「燒錢造車」的口號與傳統勢力殺成一片的場面還歷歷在目,如今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洗牌,除了站穩腳跟的蔚來、小鵬、理想、零跑等頭部幾家車企,越來越多的弱勢新能源品牌被擠出賽道。在上半年中,已經有好幾家造車新勢力表現低迷,甚至連銷量都無法查詢,陷入了經營危機的它們將會面臨何去何從的局面。
高合:電車「愛馬仕」正尋求收購
高合汽車是2024年第一個傳出將要倒閉的車企,從元旦開始就有內部信息傳出停止新項目的開發工作,然後春節過後被曝出「停工停產6個月」的消息,到後來幾個大城市市中心的高合體驗中心人去樓空,高合員工工資未能正常發放,所有信息都在表明,這個號稱電動車界的「愛馬仕」正在面臨倒閉破產的風險。
作為國內造車新勢力當中最與眾不同的一個,高合汽車定位高端豪華純電市場,最早的兩款車型高合HiPhi X、高合HiPhi Y起售價均超過了50萬元,頂配車型的售價更是高達80萬元,憑藉高端的配置和奢華的定位,以及較為豐富的可玩性,讓不少土豪消費者出於嘗鮮的心態攬入懷中,不過這兩款車型後續乏力,更加入門的高合HiPhi Y也沒能撐起走量的重任,使得高合汽車入不敷出。
高合汽車其實是賈躍亭出走漂亮國之後,其合作人丁磊基於FF團隊與技術打造的一個品牌,並且在東風悅達起亞的助力下很快實現了量產工作。高合汽車選擇的賽道十分小眾,缺乏核心的品牌影響力和溢價基礎,並且高昂的售價、糟糕的品控和寥寥無幾的銷量,都很難支撐高合汽車的持續運營。
目前高合汽車的銷量已經無從查起,在「三個月自救期」即將結束之際,高合汽車迎來了「白衣騎士」。iAuto集團計劃投資10億美元,作為高合汽車重組的第一輪資金。從財務角度看,iAuto承諾的10億美元投資能否按時到帳仍是未知數。事實上,高合汽車在融資方面曾多次拿到「空頭支票」。如果沒有車企願意收購,或者是新的資本注入,風雨飄搖的高合汽車或許很難度過這個炎熱的盛夏。
飛凡汽車:月銷量僅1000齣頭,已成燙手山芋
邊緣化的新能源品牌日子似乎都不好過,上汽集團旗下的獨立新能源品牌飛凡汽車,在3月份的時候被爆將整合到上汽乘用車的體系以內,不再作為獨立品牌存在。今年1-4月份,飛凡汽車銷量也僅有4000輛出頭,平均下來也就一千輛出頭,因此網絡上一直有飛凡汽車要倒閉的傳言。
雖然飛凡汽車緊急發文進行「澄清」,稱目前一切安好,但是飛凡汽車背靠大樹卻在新能源市場中表現乏力,是個不爭的事實。作為上汽乘用車在新能源時代第一個獨立運營的品牌,飛凡汽車最早以一個子系列——R系列出現,後來獨立成「R品牌」又改名飛凡汽車,多次品牌更名與產品混亂,導致了飛凡汽車在大眾視野中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也暴露了飛凡汽車缺乏清晰的產品規劃與目標。
屋漏偏逢連夜雨,上汽集團與此同時還整了一個智己汽車的項目,定位高端新能源,瞄準的是20萬元以上的市場,兩個品牌的內耗較為嚴重,成為了難兄難弟。
按理說,像飛凡汽車這樣背靠傳統車企的新勢力品牌,有著較為雄厚的技術與資金支持,大廠背書也更容易贏得消費者的信任,然而事與願違,飛凡汽車的出路或許可以學習廣汽埃安,走親民路線並開拓網約車市場,畢竟當務之急其實是活下去。對於上汽集團來說,高端市場的智己汽車已經有所起色,飛凡汽車更應該放低姿態走向普通消費者。
極石汽車:要開發車載馬桶?
極石汽車或許是唯一一個還未走進大眾視野,就已經被認為是下一個將要倒閉的新能源車企。極石汽車於2021年4月成立,由掃地機器人行業第一的「石頭世紀」董事長昌敬所創辦,首款產品極石01是由北京汽車製造廠進行代工生產。根據理想汽車的造車理念,極石01除了彩電大沙發之外,極石01增加了一套車尾餐廚系統,並請了很多網紅大咖進行宣傳,一時之間讓這個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造車新勢力,在業內有了一絲知名度。
此前,關於「極石汽車1月銷量為0」的消息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極石汽車官方微博發表聲明:2024年極石01累計生產2586輛,累計銷量為2357輛,其中1月銷量855輛,2月銷量為552輛。
在前不久的媒體溝通會上,極石汽車創始人昌敬帶來了一個「前無古人」的產品規劃:要為極石01定製一款車載馬桶。消息一出,立刻成為了輿論熱點。昌敬給出的解釋是,馬桶對於長途自駕游的用戶來說,恰恰解決了切實需求,不管是在高速上遇到長時間的堵車,還是去人跡罕至的野外,定製馬桶的存在都大大提升了極石01的實用性。
極石汽車更像是瘋狂資本的無效嘗試,風風火火上市銷售,刷新了人們對於造車速度和難度的認知。掃地機器人公司進軍汽車行業,沒有任何的汽車行業的經驗積累與技術沉澱,在理論上就不可能把車造好,並且關於這個品牌的生產研發、運營管理、未來規劃等消費者一無所知,試問這樣的產品如何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目前極石01的銷量無法為車企的正常運轉提供核心的現金流支撐,並且銷量太低對於成本的分攤十分有限,導致在利潤方面捉襟見肘。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不少品牌可能隨時處在淘汰邊緣,像極石汽車這樣發力晚,技術、資金並不雄厚的公司想要突出重圍簡直難於登天,對於消費者來說買車的時候考慮大品牌才是正確的選擇。
合創汽車:全員賣車,不達標高達13萬元處罰
合創汽車此前登上大眾視野,還是因為要求全體員工賣車的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受制於銷量不佳的影響,合創汽車被曝近期要求公司全體員工賣車,發布「駐點幫扶計劃」要求員工到各經銷商門店協助銷售工作,並詳細制定了激勵和懲罰機制。根據員工級別的高低,對未能完成銷售目標的員工甚至會進行高達13萬元的工資扣罰。
並且一位合創內部員工確認了這一消息,稱員工賣車指標的確存在,但從來沒有完成過,並且主要由負責營銷的部門推進,目前其他部門配合程度並不高。
對於合創汽車,多數人其實並不了解,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近兩年才剛成立的新品牌。其實早在2018年,合創汽車就已經成立,其前身是「廣汽蔚來」,不過後來由於蔚來的退出,便正式更名為合創汽車,背後兩大股東分別是廣汽集團和珠江投管。和廣汽旗下另一大新能源品牌埃安相比,合創汽車的銷量一直難以提振。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市場銷量不足2萬輛。
目前合創旗下共四款車型,分別為中型轎車合創A06、緊湊型SUV合創Z03、中型SUV合創007,以及去年上市的MPV車型合創V09,銷售價格覆蓋十幾萬元至四十萬元。合創汽車之所以銷量不佳,一方面是由於其品牌知名度太低,另一方面便是產品和埃安差異度不夠明顯,在市場中很難獲得存在感,除銷量以外,合創高層的頻繁變動也引起廣泛關注。僅去年一年,合創就有多名高管離職,且任職時間均未超過一年。
創維汽車:整歪點子,能延長壽命30年?
現如今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小米、華為跨界造車,但是家電行業跨界造車就比較少聽說了。創維汽車,就是賣電視的那個創維,其實也早就開啟了造車之路。創維汽車是2021年開始入場的,這個時間點不早不晚,其前身是天美汽車,隸屬於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後來攀上創維集團的「高枝」,便改名為創維汽車,並且在造車經驗借鑑繼承了開沃集團在商用車領域的經驗和基礎。
一個從事的是商用車領域,一個是家電行業的優等生,二者的合作深刻詮釋了何為隔行如隔山。2022年和2023年,創維汽車銷量分別達2.19萬輛和1.86萬輛,2024年至今每個月的銷量也只有寥寥數百台。
如今很多新能源車的賣點都是冰箱、彩電、大沙發,而擅長家電領域的創維卻沒有發揚光大,並且在設計、動力、價格、品牌力等方面捉襟見肘,甚至還主打健康養生的「車設」,創始人黃宏生公開表示:「開創維汽車,壽命能延長三十年」?
5月11日,創維汽車在官方帳號對此進行了回應:該網傳信息屬於斷章取義、惡意拼湊,嚴重誤導公眾。
仿佛跨界造車都有詛咒一般,創維汽車甚至還立下年銷量10萬輛的軍令狀,終究是黃粱一夢,造車夢也恐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要營銷沒營銷、要技術沒技術的創維汽車想要為車主的壽命延長了「三十年」,還能為自己再延長三年的品牌壽命嗎?目前來說,是個極具挑戰的難題。
總結
雖然很多弱勢的造車新勢力,依然在苦苦掙扎,但是不體面地退場才是最終的歸宿,最終給消費者帶來的不僅是毫無保障的售後維修,二手車也幾乎沒有什麼保值率可言。所以對於消費者而言,在新能源時代選擇一個合適的品牌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