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寫字、過田園生活,奶奶們實力演繹什麼時候開始追夢都不晚

2019-08-03     小小茶會

「梵谷奶奶」常秀峰走了。

這位晚年才開始拿起畫筆的奶奶,以她驚人的天賦和熱情的畫風,帶給大家強烈的視覺衝擊力,還有情感上的撞擊。

出生於1930年代的常秀峰是河南人,本是一名不識字的普通老人。2003年,常秀峰走出農村,來到廣州與兒孫團聚。為了給孫輩解釋村裡的事,她拿起畫筆開始作畫。這一發不可收拾,沒受過任何訓練,不懂繪畫技法的常秀峰,完全靠天賦作畫,畫作一經面世,就震驚世人。

因為她畫的向日葵充滿了特別的魅力,人們將她和梵谷聯繫起來,稱呼她為「梵谷奶奶」。

常秀峰並不知梵谷是誰,看過他的名作《向日葵》後認為梵谷一定不快樂,因為他畫的向日葵都不伸展,畫得苦。

不得不說,常秀峰奶奶的直覺非常敏銳。儘管被人稱為「梵谷奶奶」,常秀峰的畫作卻是溫暖、明亮的。成名後,她在香港舉辦過兩次花展,也上過電視節目,不少名人都收藏有她的畫作。

我們在懷念「梵谷奶奶」的同時,不禁會發出這樣的感慨:人生充滿了探險和驚喜,想要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任何時候開始追夢都不晚。

現實生活中,像「梵谷奶奶」這樣晚年才激發出自身潛力開始追夢的人,並非個例。

比如大家熟悉的《亂時候,窮時候》,作者姜淑梅出生於1937年,出版這本書時,老人已經76歲了。

姜淑梅年輕時過得很苦,1997年才開始認字。她豐富的閱歷和人生經歷,讓她有了提筆寫下過往的衝動。2012年,75歲的老人姜淑梅開始寫作,此後文章開始發表在《讀庫》、《新青年》等期刊,並在2013年10月出版了《亂時候,窮時候》,隨後每年都有新作品推出。

姜淑梅老人的文字樸實、真摯,富有極強的感染力,感動了萬千讀者,喜歡她的讀者自稱「薑絲」。

晚年開始追夢的不獨中國奶奶,大家熟悉的外國奶奶塔莎·杜朵,年輕時給小朋友們畫圖畫,並出版了80多冊繪畫作品,獲獎無數。但在她57歲的時候,塔莎奶奶搬到一個小鎮上,開始過她從小就喜愛的田園生活。

她的家裡裝飾構造都是自己喜歡的18世紀的風格,除了畫畫、寫書,塔莎奶奶種花種樹,做手工,做玩偶,自製奶酪和果醬,完全過上了她一直嚮往的生活。

奶奶們以自己的行動實力演繹什麼時候開始追夢都不晚,年輕人還有什麼理由矯情地哀嘆自己老了,錯過了夢想開始的好時機呢?

(配圖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AvUXmwBUcHTFCnf64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