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這世道一安定下來,大家也有閒情逸緻來研究一些古董以及古代歷史文化了,因此這些年,一些珍貴的古董那可是價格年年升高,如果誰家發現了祖上遺留下來的物件是個古董,那可真是全家吃喝不愁了。
卻沒想到幾個小學生,也帶著全村人「富裕」了這麼一回,這是發生在江蘇省大豐市的一件真事。2007年,江蘇省大豐市第一中心小學六年級的4個小學生,朱叢淦、朱叢娟、朱叢秀和朱萍,一起結伴去附近一戶村民承包的魚塘里划船玩。
玩著玩著他們就想著去魚塘邊緣看看能不能摸點魚,誰知這一摸卻摸到了點奇怪的東西,朱叢淦從魚塘中摸出了一塊奇怪的金色石頭。小學生並不知道這玩意的價值,只是覺得好看,便想一人拿一塊回家玩,誰知朱叢娟卻因石頭沾著泥土,嫌棄的丟回了魚塘內,還說「這麼丑的東西,我才不要。」
4個小學生回到友誼村後,手中拿著的金色石頭引起了村民的注意。「你們手中這金子,上哪弄來的啊?」一戶村民驚訝的大喊到。朱叢娟一聽這是金子,立刻跑回家告訴父親,自己丟了塊金子進魚塘。
朱叢娟的父親一聽,趕緊跑去魚塘打撈,順便多打撈了幾塊;此時魚塘有金子的消息也像插了翅膀一般,在整個友誼村擴散,村民們紛紛跑到魚塘去撈金子,人數最多時多達上百人。承包魚塘的那個村民也不養魚了,抽乾了魚塘水,大家一起找金子。
友誼村魚塘出金子的事越傳越光,文物販子們聞風而動,跑來友誼村以10萬一枚的高價收金子。大家紛紛把金子賣出,全村人賺了個痛快。不過這事很快就引起了派出所的注意,當地派出所派了專人去友誼村收了幾塊金子,並且送至文物專家手中鑑定。
鑑定結果很快就出來了,這些金子竟然是古楚國的一種稱量貨幣,叫做郢爰,這也是我國最早的原始黃金鑄幣。「郢」是楚國國都的名字,「爰」是貨幣重量單位,其含金量在90%以上,質量上好的可達到99%。
這事上報江蘇省文物管理部門備案,工作組一方面繼續收集其他可能遺落的郢爰,一方面去找已經售出的郢爰,剩下的則是去友誼村給村民們做思想工作。說實話,這10萬塊錢一塊的金子,大家肯定不會想拿出來,不過為了國家歷史文化建設,有11戶村民選擇上交了21塊郢爰。
最終經南京國家博物院鑑定,這些郢爰為國家一級寶物,是價值連城的無價之寶;他們現在全部收在鹽城市博物館,成為了僅有的第三件國家一級寶物,是鎮館之寶級別的寶物。而對那些主動上交郢爰的村民,也都頒發了證書以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