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開國上將給一開國中將敬禮,中將:我怎麼領導得了兩員上將

2024-10-28   康康歷史

前言:

在紅二十五軍(軍長徐海東)的一個班中,曾走出過三位開國將軍,他們分別是陳先瑞中將,韓先楚上將和劉震上將。

1955年授銜後,三位將軍曾有過一次聚會,見面後,劉震和韓先楚兩位上將不僅敬禮,還都以「老班長」稱呼陳先瑞,陳先瑞聽後笑道:「老班長是個中將,怎麼領導的了兩員上將?」劉震將軍卻不以為然地說:「什麼這個將那個將,豆瓣醬辣子醬,是戰士就得稱呼班長,這是歷史,是不可抹殺的。」

此後,劉震和韓先楚見到陳先瑞,依舊以「老班長」稱呼他。

陳先瑞將軍早年的傳奇之路

陳先瑞將軍1914年出生於安徽金寨,他15歲就加入了紅四方面軍,很長一段里,他一直都在鄂豫皖根據地戰鬥。

據陳先瑞回憶,他入伍之初是在四方面軍交通隊當通信員,有一次,上級下達了一個緊急命令,要求在一個小時內務必送到時任第一軍副軍長的徐向前手中。

當時天降大雨,路滑難行,隊長本來不想讓陳先瑞去送行,但陳先瑞堅決要求執行這次任務,隊長無奈只能答應。

臨行前,隊長囑咐他:「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耽誤了時間是要掉腦袋的。」

陳先瑞信心十足地說:「不怕,完不成任務,我願意承擔一切後果。」

陳先瑞出發的時候是夜裡3點,天色一片漆黑,加上大雨滂沱,道路濕滑,一路上,陳先瑞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才把信送到師指揮部。

徐向前拿到信後問參謀:「現在幾點了?」參謀回答:「4點30分。」

徐向前立刻下令部隊火速撤退,並回頭對陳先瑞說了一句:「小鬼,再晚10分鐘一切就都晚了。」

陳先瑞返回師部後,聽見師長正在質問他的隊長,問為什麼要派這個小傢伙去送信,而不派個老戰士。師長一看見陳先瑞回來了,就指著他說:「你貽誤戰機,應該槍斃!」

陳先瑞當時才15歲,嚇得當場哭了起來。

好在徐向前這時也率部返回了,他看見陳先瑞跪在地上,就對師長說:「這個小鬼送信有具體情況,下雨路滑,天又黑,而且部隊也沒有受到損失,重在教育就好了。」

說完,他就一把拉起了陳先瑞,對他說:「趕快回去收拾收拾,和部隊一起出發。」

1985年7月,陳先瑞和夫人一起去看望徐向前元帥時,再次回憶起了這件事,並感謝徐帥當年救了他一條命,徐帥淡淡地笑道:「戰爭年代,紀律是鐵的,但執行也要有區別,不然不知道要錯殺多少人。」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從鄂豫皖根據地撤離,離開前,他們留下了一支部隊繼續在鄂豫皖原地鬥爭,這支部隊就是紅25軍,陳先瑞先後在紅25軍手槍團某班班長、分隊長、中隊長,後來又升任營政委和團政治部主任。

鄂豫皖根據地地形圖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在國民黨大軍的圍攻下,不得不離開鄂豫皖,北上尋找新的根據地,他們最終達到了鄂豫陝根據地。陳先瑞也隨之開啟了自己革命生涯中最輝煌的一頁。

陳先瑞為什麼留在25軍,而沒有隨四方面軍主力一起西去?這其中還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1932年10月,當時陳先瑞還是紅四方面軍總部手槍團(這時候25軍手槍團還未組建)的一個班長。當時四方面軍總部一路越過平漢線向西轉移,但是由於當時已經是深秋,氣候驟涼,加上長途行軍,風餐露宿,陳先瑞發起了高燒。

一開始的時候,陳先瑞還能跟上隊伍,但病情很快變重,他被送到了總部醫院治療。當時的醫療條件很差,而且部隊正在急行軍,陳先瑞並沒有得到照顧。

他隨部隊走到河南鄧縣時,由於身體透支,一不小心就靠著一棵大樹昏睡了過去,等他醒來已經到了大半夜,周圍一個人也沒有了,隨身的武器和物資也都不見了,陳先瑞知道自己這是掉隊了,但他身體疲乏,有病在身,該怎麼辦呢?陳先瑞坐在大樹下欲哭無淚。

不知道過了多久,幾個當地的老百姓朝他走了過來,對他說:「紅軍的部隊昨天就走了,你還不快走,等國民黨軍隊來了,還不殺你?趕快走吧!」

但陳先瑞此時怎麼走得動啊?老鄉招呼了幾個人,把他抬到了村裡的土地廟裡,用一個破瓦罐給他留了半罐水,讓他先在這裡等等。

陳先瑞當時只有十七八歲,身體還算好,就靠著這半罐子水硬生生地把高燒熬退了。

之後,他撿起一根部門,一路搖搖晃晃地向前走了兩里地。這時候,體力難支的陳先瑞看見了樹林深處有一戶人家,便鼓足勇氣走了進去。他真的遇到了一戶好人家,老鄉無私地照顧著他,直到他完全康復。

陳先瑞雖然已經痊癒,但他此時再趕上大部隊顯然是不可能的了,他決定返回老家,因為他推測老家一定還有黨組織和紅軍存在。辭別老鄉時,陳先瑞感慨萬千,想著革命勝利了一定要回來好好報答,但全國解放後,他多方託人尋找,都沒能找到這戶人家,此事也成了他心中永久的遺憾。

回去的路也並不好走,陳先瑞一路上灰頭土臉,破衣爛衫地乞討了一個月,碰到紅薯挖紅薯,碰到蘿蔔拔蘿蔔,白天趕路,晚上在草堆子裡過夜,惹了一身的虱子。但好在他最終成功地找到了根據地,找到了紅軍。

陳先瑞回到紅25軍後,擔任了紅25軍手槍團的班長,韓先楚和劉震都是他們班的戰士。紅25軍手槍團成立於1933年6月,手槍團首選的,都是年輕而機靈,槍法擒拿樣樣精通的戰士,在戰爭中擔任偵察兵的角色,屬於部隊中的尖兵。

陳先瑞、韓先楚、劉震三位將軍的友情是用鮮血澆築出來的,建國後他們也一直保持著聯絡,韓先楚將軍稱劉震為「歪嘴子」,劉震直呼韓先楚的姓名,陳先瑞則稱呼兩位將軍為「老劉」、「老韓」。

(左一)劉震,(中)韓先楚

紅二十五軍到達鄂豫陝後,經歷了蔡玉窯、文公嶺、荊紫關、袁家溝口等戰鬥,雖然取得了多次勝利,並創建了鄂豫陝根據地,但在國民黨的大軍壓境下,他們還是不得不出終南山向北發展。

紅二十五軍主力向北,留下了一支人馬在鄂豫陝堅持游擊戰,這隊人馬就是鄂陝游擊師,陳先瑞為該師司令員。後來,鄂陝游擊師又被改編為紅74師,陳先瑞任師長。

在此後一段時間,陳先瑞迎來了他戎馬生涯中最輝煌也是最艱難的一段日子,陳先瑞因為留守陝南,成了毛澤東口中的「陝南王」。國民黨《西京日報》驚呼:

「陳光瑞外號『陝南王』,股匪數千,四處游擊……」

他的大名甚至傳到了蔣介石那裡,讓蔣介石下令懸賞一萬大洋要他的人頭。

在經過近兩年的堅持後,中央派李濤來到正在華山一帶活動的74師總部,向陳先瑞和鄭位三介紹了西安事變的經過,講明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

陳先瑞和鄭位三雖然對事情的變化感到意外,但他們出於對中央的堅信,決定服從中央安排,對部隊進行改編。74師由此被改編為「南路抗日軍」(對內仍稱74師),軍長為陳先瑞。至此,74師才結束了獨立堅守鄂豫陝根據地的游擊戰爭。不久後,74師被改編為八路軍115師留守處,陳先瑞任留守處主任。

1939年,陳先瑞在抗大學習期間,一天中午,他收到了抗大校長辦公室的通知,讓他下午3點到毛主席家裡一趟。這對陳先瑞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驚喜,為了表示對這次見面的重視,陳先瑞特地換了一身乾淨的衣服,準時地到達了毛澤東的住所。

一見面,毛澤東就握著他的手,詢問了他的籍貫、年齡和家庭情況,並對他說:「國民黨把你的名字寫成了『陳光瑞』,不管是『先』是『光』,你都是在國民黨那裡掛了號的。你的名字我早就從報紙上看到了,你是國共雙方都掛了號的人呢!」

當聽到陳先瑞說自己的從軍經歷,毛澤東笑著說:「鄂豫皖鬧革命是比較早的,所以出了一大批紅軍幹部,你15歲當紅軍,也是一個紅小鬼啊!」

談到陳先瑞等人在陝南的貢獻時,毛澤東說:「你們在陝南乾得好啊,國名黨調了大量軍隊打你們,你們不但沒有垮掉,還發展壯大了。紅軍主力在西邊行動,你們在東邊大鬧華山,配合地好啊!」

「陝南地方叫你鬧紅了10多個縣,好多地方的大人小孩都認得你,稱你是『陝南王』,你這顆紅軍的種子,帶回來的收穫真是不少啊!了不起!」

這次談話從下午三點一直進行到五點多,最後,毛澤東起身對陳先瑞說:「就談到這裡吧,我請你來做客,就要給你吃飯呀!」他吩咐工作人員把飯菜端來,又在飯桌上多次給陳先瑞夾菜。

送別的時候,毛澤東還對陳先瑞說:「歡迎你今後常來做客。」

這次難忘的見面是陳先瑞一生中最寶貴的記憶之一,毛澤東在談話中說起的一些問題也成了陳先瑞此後刻苦學習,努力工作,不斷提高和充實自己的動力。

陳先瑞:擔任北京軍區政委的九年,是人生中最緊張的九年

陳先瑞將軍一生在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四入陝南」,創造了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話,建國後,陳先瑞擔任陝西省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不久後他又奉命出任19兵團政治部主任,參加了抗美援朝戰役。

1961年1月,陳先瑞開始擔任北京軍區副政委(後升政委),此後他在北京軍區工作了14年,在這段時間內,他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的事件,其中包括一月風暴、二月逆流、五一三、七二零、王關戚、楊余傅等等。

正如陳先瑞在他的回憶錄中所寫的:「「我在這個時期堅守在北京軍區主要領導這個風口浪尖的崗位上,經歷了我一生最緊張、最矛盾、最迷茫、最痛苦的九年。」這九年指的是他擔任北京軍區政委的九年。

九一三之後,有人曾向陳先瑞發難,說他不批林批孔,有歷史問題。是周恩來站了出來,指出他在陝南堅持了多年的游擊戰爭,還得到了毛主席的認可和讚譽。陳先瑞出任北京軍區政委時,毛主席還特地問過他的情況,並說:「陳先瑞大鬧過華山呢,國民黨賞幾萬大洋要他的人頭呢!」

葉劍英也為保護陳先瑞花了不少心思,1975年10月末,陳先瑞被通知調任成都軍區第二政委兼黨委書記,陳先瑞得以離開旋渦,經略邊地。

臨行前,葉劍英元帥專門找到陳先瑞談話,囑咐他:「要少說話,慢表態,多聽多問,多了解情況。」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陳先瑞被任命為蘭州軍區顧問,此時他已經60多歲了,他到蘭州軍區任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韓先楚,當時韓先楚是蘭州軍區的司令員。

二排右一為陳先瑞

兩年後,韓先楚進京任職,於是陳先瑞不久後也卸任蘭州軍區顧問一職,正式離休,並在北京平靜地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16年時光。

離休之後,韓先楚和陳先瑞都想為老部隊——紅25軍編寫軍史,經韓先楚提議,陳先瑞擔任了戰史修改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陳先瑞對紅二十五軍充滿了感情,他曾說,在艱苦的革命歲月中,紅二十五軍曾創下過不朽的成績:它是長征幾個隊伍中最先到達陝北的,是長征的先鋒;它也是長征中唯一一支經歷了敵人重重圍追堵截,不但沒有減員,到陝北時反而增加了800多人的紅軍隊伍;它還是長征中唯一一支發展了地方游擊師(紅74師)的工農紅軍。

在長征中,紅25軍付出了寶貴的代價: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積勞成疾吐血病逝;紅25軍政委吳煥先同志英勇犧牲;正副軍長程子華、徐海東身負重傷,終身殘疾……

經過幾年的努力,陳先瑞最終完成了《紅二十五軍軍史》的編寫工作,這算是他對老部隊、老戰友的一個回報,也算是對自己一生革命生涯的一個總結。

1996年,陳先瑞因心臟病發作溘然辭世,享年82歲。陳先瑞病逝後,家人按照他的遺願,將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在了他和紅74師多年奮戰的鄂豫陝根據地。

陳先瑞病逝後,他的夫人王彥曾撰文《魂牽夢繞憶先瑞》回憶與丈夫54年共同生活的一些往事,其中,王彥特別提到了陳先瑞對子女的嚴格約束,他曾對子女提出三項要求:

第一,不要忘記前人受的苦;第二,學習向上看,生活向下看;第三,生活中要勤儉節約,反對浪費。要自己動手,自己的事自己做。

他常常以毛澤東在延安送孩子去農村勞動為例子,鼓勵孩子們多看階級教育的書,進行憶苦思甜,在鍛鍊中成長。

王彥欣慰地說,如今他們的子女都以成才,在各自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學習工作,清清白白做人,這足以告慰將軍的在天之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