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丁+小李子,這次奧斯卡又穩了?

2023-11-02     毒眸

原標題:老馬丁+小李子,這次奧斯卡又穩了?

馬丁·斯科塞斯新作《花月殺手》登陸全球院線。

影片改編自2017年大衛·格蘭所著暢銷書《花月殺手:歐塞奇謀殺案與聯邦調查局的誕生》,聚焦1920年代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的「歐塞奇族印第安人事件」,在出版後被《時代》雜誌列為當年十大非虛構書籍。

在北美,《花月殺手》首映票房達到2325萬美元,創下導演職業生涯前三高的開畫數字,並被主流媒體視為「另一個藝術頂峰」。

與此同時,《花月殺手》的海外收益也突破2千萬美元,且計劃在流媒體Apple TV+上線,預計將成為年末頒獎季的種子選手。

重返銀幕收穫佳績

據The-Numbers統計,《花月殺手》在提前場進帳260萬美元,部分場次在周四下午2點便開啟,早於通常的放映安排。自20號始,《花月殺手》鋪開至北美3628家影院,為馬丁·斯科塞斯公映範圍最廣的作品,超過《無間道風雲》亮相時的3017家。

《花月殺手》在首日共拿到940萬美元,隨後兩天分別下滑13%和30%,首周末報收於2325萬美元,單館收益為6409美元,占據榜單次席。

在馬丁·斯科塞斯的職業生涯中,《花月殺手》的成績足以排進前三甲,僅低於《禁閉島》(4106萬美元)和《無間道風雲》(2689萬美元),而超過十年前的《華爾街之狼》(1841萬美元),雖然後者實為周三起映。

若以西部片的維度視之,《花月殺手》的開畫數字則暫居第5名,排在《豪勇七蛟龍》(3470萬美元)、《被解救的姜戈》(3012萬美元)、《獨行俠》(2921萬美元)和《大地驚雷》(2483萬美元)之後。

在《花月殺手》中,馬丁·斯科塞斯和老搭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羅伯特·德尼羅再次合作,同時迎來新面孔莉莉·格萊斯頓。

值得一提的是,《花月殺手》的片長達到206分鐘,堪稱史詩級的鴻篇巨製。進入新世紀後,馬丁·斯科塞斯的導演作品都在2個小時以上,但此前也僅有《愛爾蘭人》的篇幅更長(210分鐘),而後者於2019年直接在Netflix上線,並未登陸北美大銀幕。

《愛爾蘭人》(圖源:豆瓣)

早在今年5月份,《花月殺手》便在坎城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禮,藉此積攢首波媒體好評。從口碑來看,《花月殺手》的爛番茄新鮮度達到92%,影評人稱其「是對美國與原住民關係的發人深省的評價,也是馬丁·斯科塞斯和他的合作者的另一個藝術頂峰」。

同時《花月殺手》的爆米花指數也有85%,顯示近3個半小時的片長並未令觀眾望而卻步。另外,《花月殺手》在IMDb上得到8.2分(3.4萬個評價),優於導演最近的前作《愛爾蘭人》(7.8分)和《沉默》(7.2分),後市走出長線行情當不成問題。

在老片方面,上周冠軍《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下滑64%,以3321萬美元完成衛冕,累計更升至1.32億美元。在演唱會電影中,這一跌幅與《漢娜/麥莉演唱會》(67%)相近,遜於麥可·傑克遜的《就是這樣》(43%)和《賈斯汀·比伯:永不言敗》(55%)。

不過,《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在周一至周三曾完全撤出院線,直到周四(即19號)才重返影院,意在將周末客流最大化;但從實際效果看,AMC祭出的反常規策略並未取得明顯效果。

另外,1993年的定格動畫《怪誕城之夜》借萬聖節之機復映,在1650家影院拿到429萬美元,一舉闖進榜單前五名。

即便《花月殺手》的成績中規中矩,但難以完全填補淡季市場的空缺,北美周末大盤下挫36.6%至8396萬美元,再度滑落至億元線以下。截至22日,北美年度總票房達到74.39億美元,超過2022全年錄得73.69億美元,連續第三年實現正向成長,有望向90億大關發起衝擊。

流媒體加碼高投資,演員罷工恐成拖累

由於上一部長片《愛爾蘭人》直供流媒體,這是時隔近7年馬丁·斯科塞斯重返大銀幕。

更早之前的《沉默》於2016年「聖誕檔」公映,首周末先在4家影院進帳13萬美元,隨後最多擴大至1580家影院,但票房並未實現同步增長,北美累計止步於710萬美元,在馬丁·斯科塞斯的作品中排名倒數。

相比之下,前述的《無間道風雲》、《禁閉島》和《華爾街之狼》更為賣座,本土收益都達到1億美元以上,這將成為《花月殺手》未來的追趕目標。

作為頒獎季的種子選手,《花月殺手》在全球各地的表現也頗為亮眼。據Comscore統計,《花月殺手》共登陸64個國家和地區,北美之外進帳2100萬美元,全球首周合計突破4千萬美元。

具體來看,《花月殺手》在英國(300萬美元)、法國(260萬美元)、義大利(180萬美元)、德國(160萬美元)、澳大利亞(139萬美元)和西班牙(130萬美元)等均突破百萬線,共在24個國際市場拿下頭名,後續還將進軍哈薩克和阿爾巴尼亞。

據Deadline報道,《花月殺手》的海外開畫成績與《極速車王》相仿,而比《模仿遊戲》高出7%,也領先《菲利普船長》和《古馳家族》等影片。同時,《花月殺手》在IMAX銀幕上共斬獲510萬美元,其中175萬美元來自本土以外。

整體而言,《花月殺手》在馬丁·斯科塞斯的序列中相對靠前,再加上優異風評和潛在獎項的助力,最終全球將瞄準2億美元。

《極速車王》《模仿遊戲》《菲利普船長》《古馳家族》(圖源:豆瓣)

另一方面,《花月殺手》的拍攝預算達到2億美元之巨,創下馬丁·斯科塞斯單片成本的紀錄,超過《雨果》(1.8億美元)和《愛爾蘭人》(1.59億美元)。

不過,《花月殺手》的投資方中包括蘋果電影(Apple Film),除了由派拉蒙負責院線發行事宜之外,將於晚些時候在Apple TV+上線,因而票房收益並非判定其成敗的唯一指標,流媒體等線上渠道同樣至關重要。

不容忽視的是,由於美國演員工會-美國電視和廣播藝術家聯合會(SAG-AFTRA)的罷工尚未結束,《花月殺手》的主要卡司—包括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羅伯特·德尼羅等明星—無法參與宣傳活動。

在此期間,只有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可以照常受訪,這自然對影片的首映票房造成負面影響。在The-Numbers的模型中,《花月殺手》的觀眾興趣調節因子僅為90%,反倒拖累其預測值向下修正。

在好萊塢內部震盪之際,《花月殺手》遭遇的情況並非特例。雖然美國編劇協會在上月底與好萊塢製片廠就新的合同細節達成一致,但成員數量更多的演員工會遲遲沒有取得談判進展,延綿數月的雙罷工對行業的影響仍在發酵。

本月23號,派拉蒙對旗下系列的公映日期做出密集調整,《碟中諜7》下集從明年6月推後到2025年5月,由《寂靜之地:第一天》遞補至原檔期,而《海綿寶寶大電影:尋找方塊褲》則順延至2025年12月。

若年底之前演員依舊未能返回工作狀態,不排除會有更多已定檔影片進行調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164800568b6a46015d3d5a24ef0df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