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要任務保駕護航!中央紀委書記赴地方調研

2024-10-17     政知新媒體

撰文丨餘暉

10月14日至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李希到天津調研。

今年以來,李希多次赴地方調研,包括河北、浙江、江蘇、四川、山西、黑龍江。

調研過程中,李希多次聽取基層對正風肅紀反腐的意見建議,還對高校反腐、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反腐、抓好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生態環保領域反腐等工作提出要求。

今年李希幾次調研,還釋放了一個強烈信號——紀檢監察機關要更好發揮對高質量發展的「保駕護航」作用。

高質量發展,為什麼要強調反腐?

這次在天津,李希前往天津港第二貨櫃碼頭公司、中海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智能製造分公司、武清京津產業新城、鐵科華鐵經緯(天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聽取對正風肅紀反腐的意見建議。

他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督促各地區各部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高質量發展,需要紀檢監察機關保駕護航

腐敗侵蝕黨的肌體,破壞公平正義,危害經濟健康發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攔路虎」「絆腳石」。

經濟社會發展如果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其背後往往潛藏著為政不勤、為政不公、為政不廉等問題,潛藏著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目前,已經有多個背離新發展理念的落馬官員被處理。

比如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成員、副主任紀國剛,被通報「嚴重違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和新發展理念」;貴州省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再勇,被通報「不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大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原黨委常委、副司令員,中國新建集團公司原副總經理焦小平,被通報「違背新發展理念,干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實施」等。

而正風反腐,則能遏制住官員「亂作為」的衝動,斬斷胡亂伸向企業的手,糾正扭曲的政商關係。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正風反腐還能促使企業優化結構,把更多的精力和資金投入到研發中,有助於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切入點在哪裡?

2023年8月,二十屆中央紀委常委會曾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著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舉行集體學習。

當時,李希明確了幾個重點方向:

  • 堅決防止政商勾連、資本向政治領域滲透等破壞政治生態和經濟發展環境,推動解決經濟社會問題背後潛藏的為政不勤、為政不公、為政不廉等現象。
  • 嚴肅查處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數據造假、加重基層負擔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以作風建設新成效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政知君注意到,為更好服務保障黨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2023年底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將政績觀錯位的相關處分規定,納入政治紀律,進行充實完善。

《條例》規定:黨員領導幹部政績觀錯位,違背新發展理念、背離高質量發展要求,給黨、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較大損失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除了高壓懲治,更要源頭治理。

此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刊文提到,要深刻剖析腐敗案件暴露出來的典型問題、制度漏洞,舉一反三,徹查腐敗背後的風險隱患和權力運行問題,堵塞制度漏洞。

具體要如何監督?

此次在天津,李希指出,要健全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機制,把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結合起來,以釘釘子精神督促整改、跟蹤問效。

什麼是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

  • 政治監督具體化,就是對監督的任務、對象、內容、標準必須明確具體,對監督誰、為誰監督、監督什麼、怎麼監督,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 政治監督精準化,就是要精準發現問題、精準分析問題、精準反映問題、精準推動解決問題。
  • 政治監督常態化,就是要把政治監督作為一種經常性工作、正常化工作,在內容上全涵蓋、對象上全覆蓋、責任上全鏈條、制度上全貫通,讓黨員領導幹部進一步養成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的習慣。

資料|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 新華社 央視 人民網等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政知新媒體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11bf8c124f8aa9401b65d0899b1d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