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走出去的茶顏悅色,依舊離不開長沙

2020-09-19     零售老闆內參

原標題:渴望走出去的茶顏悅色,依舊離不開長沙

對於長沙人來說,茶顏悅色不單單是一杯飲料。

文 | 草莓

編輯 | 沈寂

來源: 時代周報微信ID: Timeweekly

對於長沙人來說,茶顏悅色不單單是一杯飲料。

據媒體報道,近日,知名茶飲品牌茶顏悅色宣布在湖南常德成立新公司,正式拉開品牌擴張序幕。這意味著,粉絲曾「萬人血書」求它把分店開到各大城市的願望,即將變為現實。

而在一個月前,茶顏悅色也在官方微博發布武漢、常德招聘計劃。預計今年12月開出武漢首店,選址在武漢天地商圈,常德首家門店也將於11月開業。

這家出身於長沙「草根」的茶飲店,從前幾年的默默無聞,到近期因入駐武漢、阿里注資而多次登頂熱搜,被媒體冠以「奶茶界楊超越」名號。茶顏悅色的每個舉動似乎都能牽動一眾粉絲的心。

但與其知名度不相匹配的是,在紅餐網發布的2019年「中國茶飲十大品牌」榜單中,茶顏悅色甚至沒能上榜。放棄傳統加盟店的打法、長期沒有外賣平台,即便在長沙密集開出了225多家門店,也總難將茶顏悅色與「頂流品牌」畫上等號。

長期以來,茶顏悅色展現出的似乎是一種偏安一隅的公司形象。為什麼一家這麼紅的奶茶店一直走不出長沙?在喜茶、樂樂茶等新派茶飲遍地走的今天,茶顏現在想走出長沙還來得及嗎?

開在冬天的茶飲店

冬季開冷飲店,從來都不是個好主意,可總有些「愣頭青」不信邪。

2013年的冬天,在湖南長沙解放西路的天橋底下,一間不起眼的奶茶店開業了。

天橋上,是當地著名的酒吧街,燈紅酒綠、空氣中到處瀰漫著酒精味,在這裡賣奶茶總有些格格不入。更糟糕的是,老闆開業做的第一杯飲料就搞砸了,放了好多糖。

「鬱郁幽蘭」、「聲聲烏龍」......這些奇怪的飲品名字也讓店內的服務員感到困擾,「每次客人點單時,都得特地解釋一遍。」

除此之外,這家小店還有個拗口的名字——茶顏悅色,號稱主打新派中式茶飲,門口的商標是則是一個古風小人,聽說是老闆花了上百萬定製的。

在那個還是人手一杯「香飄飄」的年代,開這樣一家奶茶店看起來多少有些不靠譜。「花里胡哨」、「博眼球」,是不少人給出第一評價。

可老闆呂良並不想放棄,在此之前,他已經籌備了一年。為了保證口感,也給自己調茶失手一個機會,他做出了違反商業邏輯的承諾,「一杯鮮茶的永久求償權」。換句話說,就是顧客如果對拿到手的茶飲口味不滿意的話,隨時可以要求再做一杯。

除此之外,平價策略也很博好感。以17元一杯的招牌產品幽蘭拿鐵為例,在周圍喜茶、奈雪等茶品均價30元的襯托下,茶顏在價格上顯得極為親民,再加上良好的服務態度。慢慢地,奶茶店門前開始有了一些熟客,茶顏悅色得以在長沙的寒冷冬天中存活下來。

而此時,距離茶顏悅色成為一個出色的茶飲品牌,還有6年。

呂良:等風來

與當地濕冷的冬天相比,長沙的商業環境一直是火熱的。無論是小龍蝦、熱辣湘菜為代表的餐飲店老闆,還是對外號稱「湘軍」的企業家們,敢打敢拼的創業精神是刻在長沙商人骨子裡頭的。

但作為創始人的呂良,卻有那麼些許不同。在外界看來,他甚至有些保守、謹慎,這和他此前經歷的無數次「失敗」有關。

與聶雲宸初創喜茶的順風順水不同,呂良走過的路頗為坎坷。在創辦茶顏悅色之前,他嘗試過多次創業:賣蓋碼飯、開滷味店、賣爆米花,都以失敗告終,甚至在這些小本生意上還能虧了十幾萬。

對此,他曾表示,失敗的經驗太多,讓自己不敢輕易帶著品牌走出去。

創始人呂良(右)與外國顧客一同品茶

經營上,茶顏悅色也附帶了呂良的性格印記。自誕生起,這個品牌一直保持著勻速發展、一步一個腳印,第一年5家,第二年6家,第三年12家......

直到2017年,茶飲品類大爆發,喜茶、一點點、CoCo開滿全國。放眼望去,滿大街人手一杯茶飲料,屬於新派茶飲的時代到來了。

茶顏悅色也隨之進入了擴張期。如今,在長沙的重點商圈五一廣場、黃興路步行街等地,每五步就能看到一家茶顏悅色。

據統計,截至2020年7月27日,茶顏悅色在長沙有225家門店。這個數量,是CoCo和1點點的2.2倍,書亦燒仙草和蜜雪冰城的2.7倍。

雖然CoCo在全國29個省份有近4000家店,1點點在30個省有3000家店,蜜雪冰城在全國343座城市擁有上萬家門店。但在長沙,這些茶飲豪強仍舊輸得毫無懸念。

對此,有媒體稱,好喝、密集選址是茶顏悅色得以成功的關鍵。但呂良並不這麼認為,他將原因歸結為,「踩中了賽道」。他總是這樣,姿態似乎低到塵埃,每逢盛讚,他都默念:"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

但呂良有一點說的很對,茶顏很大的成功,關鍵是在對的時間點來臨前,事先做了入局。

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茶飲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在喝慣了罐裝飲料和沖泡的咖啡、奶茶後,人們成功迷上了以中國茶為底料的新派茶飲,茶顏悅色又剛好是最獨特的那一個,比喜茶平價、比CoCo和一點點更有個性。

除此之外,茶顏悅色的國風定位也很討巧。「從產品本身來說,顏值還有店面裝修,口味等等都是迎合年輕受眾的喜好;二來,茶顏悅色迎合了近年來弘揚國貨的文化大勢,想不火都難。」有廣告行業人士如此評價道。

與大張旗鼓地布局店鋪不同,茶顏悅色的資本引入則顯得很低調。

2018年1月,茶顏悅色完成了由天圖資本發起的天使輪融資;2019年8月,與源碼資本、元生資本進行A輪融資,都沒有公布估值和具體融資金額。

直到去年,呂良拿到阿里旗下控股公司拋出的橄欖枝,成為外界眼中的「阿里系玩家」,才被一眾企業家所熟知。

至此,等了6年,呂良終於等來了風。可水面之下,危機才剛剛浮現。

沒有人能從長沙帶走一杯茶顏悅色

「臭豆腐、橘子洲頭、嶽麓山、茶顏悅色......歡迎來到美麗的長沙!」當長沙的旅遊宣傳打出這樣一句口號時,人們這才發現,手中這杯小小的奶茶竟成了一張城市名片。

遊人旅客紛至沓來,擠滿了門店,甚至有客人不遠萬里乘著飛機趕來,排上兩小時的隊,只為品嘗上這十分鐘的美味。

「當你在長沙拿著一杯茶顏逛街就會感到幸福」、「喝到的是鄉愁」,一位長沙的「茶顏粉」向時代周報新媒體記者如此形容道。

與此同時,小紅書破2w篇的遊記推薦、百度搜索指數趕超喜茶、奈雪的茶,都從側面印證了其熱度,閒魚上甚至出現了「代喝茶顏悅色」、「濾鏡拍照打卡」的生意。

可為了喝一杯奶茶,排上幾小時隊,值得嗎?總會有人提出質疑。「茶顏走的就是飢餓營銷,口感其實一般」、「想不通為什麼這麼火?不過是賣人設。」

事實上,從品牌的角度看,茶顏悅色的大火,顏值、好喝只是一部分。

「內容產生流量,這個是核心。」廣州某4A廣告公司客戶經理Rebecca告訴時代周報新媒體記者。

口味只是一方面,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真正讓茶顏出圈的,是其內容輸出帶來的粉絲粘性。「比方說,他們訂單小票上的搞怪留言、他們會稱顧客為『小主』、他們花幾百萬買下的故宮古畫版權。」Rebecca稱。

茶顏悅色的古風文創包裝

在老粉眼裡,老闆呂良是一個騎著電動車去巡店、羽絨服破了就用電工膠帶粘起來的大叔;文案是「摸魚俠」,設計們叫「雞仔一、二、三號」......

這些鮮活的形象,讓茶顏悅色變得十分接地氣。但在情懷之外,茶顏悅色作為一家公司的整體化運營並不成功。

據當時的職業經理人何一汀稱,公司開業3年,員工總數不超過10人,直到2018年,才招到全公司第一個研究生,而此時,喜茶、奈雪等90後團隊早已是兵強馬壯。

國茶實驗室創始人羅軍則認為,茶顏悅色目前最大的挑戰在於數據化管理體系的不完善。在喜茶、奈雪的茶已經搭建好信息管理系統做到精細化運營的當下,茶顏悅色顯得有些過於傳統。

疫情逼迫之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外賣平台草草上線,隨後又出現外賣飲料口感缺失、不滿杯的問題;又比如,今年9月官方才採用小程序電子積點,用以代替原來的紙質卡片,有網友對此還評論道,「茶顏悅色終於走向21世紀了!」

茶顏悅色的外賣小程序平台

這些都在不同側面地反映出了,茶顏悅色目前的不足:一種偏安一隅的傳統和落後。而這對於一家號稱「新派」的茶飲品牌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粉絲吊打「盜版」

茶顏悅色的火爆程度,除了可以從絡繹不絕的顧客看出外,還能在山寨門店的數量上得到印證。

它從不缺模仿者,從茶理宜世、茶皇御點,每一家都希望複製茶顏悅色的高光,甚至在韓國,茶顏也被人合法註冊為了商標。

不過,茶顏悅色讓人看到中式茶飲的市場前景,卻親手放掉了除長沙以外的市場,而茶飲料的製作門檻並不高,同類化競爭嚴重,就極易出現擠兌情況。

抄襲風波、加盟店騙局,這些因競爭產生的問題,不斷給茶顏悅色帶來麻煩。

2019年5月,一家與「茶顏悅色」僅一字之差的「茶顏觀色」奶茶店在長沙開業。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備受關注的智慧財產權之爭。

茶顏悅色、茶顏觀色兩者商標對比

據媒體報道,「茶顏觀色」註冊商標專用權人廣州洛旗公司以商標侵權為由,向長沙市嶽麓區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判令「茶顏悅色」賠償其各項損失21萬元,並在微信公眾號、微博、大眾點評及美團外賣平台上發表致歉聲明,消除不利影響。

雖然事後法院宣布「茶顏觀色」敗訴,但護主心切的粉絲們忍不了,在他們眼裡,茶顏悅色是奶茶界的楊超越,是一個陪伴著長大的品牌。無數粉絲髮起抵制競品活動,甚至有人一一扒出了相關茶飲店,並表示「以後不喝」、「一生黑」。

而如果回看茶顏悅色的成名之路,靠的正是這一批路人、粉絲們,是他們一條條評論的「打投」,才把這家不知名的茶飲店帶出了圈。

茶顏悅色、喜茶、奈雪三大品牌的百度指數

茶顏悅色首次被全國人民大規模注意到,是在2018年,喜茶和奈雪的茶的創始人隔空掐架。當時,吃瓜群眾的一句,「要是茶顏悅色開到全國,要把它們安排得明明白白」,瞬間點贊破2萬,一不小心把茶顏悅色拱上了熱搜。

但與此同時,一個終極疑問擺到了大眾面前:既然這麼火,為什麼茶顏悅色只待在長沙呢?

走出去

「不是不想出,而是出去了真的會『死』」,創始人呂良如此回應外界對他「安於一隅」的質疑。

他認為,儘管茶顏已經成立六年多,但「出品的不穩定」還是目前最大的問題。與新茶飲市場主流的奶蓋茶、水果茶產品形態不同,奶油泡沫打出的中式茶飲如果不馬上飲用,會破壞外觀與口味,影響消費體驗。這也是呂良遲遲不上線外賣的原因。

這種死磕質量的態度,曾一度被市場反饋給予好評,但在商業競爭如此殘酷的當今,相當於白白把機會讓給了其他人。這一點,呂良也清楚。

在宣布入局武漢後,今年8月底,茶顏悅色又成立常德新公司,網絡上隨後便傳出了相關招聘啟事。而在此之前,茶顏悅色剛剛和喜茶聯名,嘗試網際網路營銷,走向21世紀。

可如今各類新派茶飲遍地走,茶顏觀色、茶理宜世等仿品處處生花,茶顏悅色現在走出長沙真的來得及嗎?為什麼又偏偏選擇在這時候?

「最關鍵的一點,是茶顏悅色近些年在長沙門店布得太滿,當地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了。它必須到外面去。」有市場分析師告訴時代周報新媒體記者,「如果長沙市場還能像幾年前一樣,我想呂良並不想冒這個險。」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茶顏悅色擴張的城市是跟長沙相近的二線城市,而不是競爭對手喜歡的北上廣深。創始人呂良也曾表示,選擇武漢、常德的原因在於地域上的文化、口味相近,「算是比較穩妥的選擇,未來也會主打下沉市場。」

可即便如此,當茶顏悅色不再有「地域稀缺性」,它的表現能否夠超出預期?這仍具有太多不確定性,走出去的影響是把雙刃劍。

「品牌的擴張是會對粉絲產生衝擊的,短時間內可能會無法接受這一品牌開始不那麼唯一,因此對於死忠粉如何溝通去安撫維繫,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Rebecca表示。

在今年1月的公眾號文章《關於茶顏悅色2020年外區規劃自白》里,評論區的熱評觀點便是:「茶顏為什麼紅,除了它好喝之外就是它只開在長沙,別人喝不到所以紅,平心而論,好喝的奶茶也不止茶顏一家對不對。」

有一點很明確,渴望走出去的茶顏悅色,仍舊離不開長沙。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長沙人民的包容、與茶顏口味上的契合,造就了這家品牌。但作為一個創業者,呂良需要為員工、企業負責,這讓他不能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裡。

而在走出長沙之後,想要仍舊維持住口碑,茶顏悅色團隊面臨的,將是不同以往的挑戰。

想開好連鎖店則意味「工業化」,即以機器取代人工,所需要的數據化管理卻恰好是茶顏悅色的弱勢。這一點從每逢門店開業必大排長龍就可看出,甚至前台點單員有時還要與顧客周旋,給予後台製作者更多操作時間。

「茶顏悅色就像一支雜牌軍,對上CoCo等擁有數字化加持的正規軍,雖然有著忠實的粉絲群體作為護城河,但情況依舊不樂觀。」上述分析師稱。「除此之外,其他地方也開始產生他們本土的中式茶飲品牌,比如廣州的茶理宜世。」

現如今,新派茶飲的市場競爭已經進入了下半場,資本逐漸向頭部傾斜,可即便是以160億估值拿到騰訊與紅衫資本C輪融資的喜茶,同樣避免不了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現象,危機感縈繞在每個從業者心頭。

就像呂良所說,「外面的世界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匠心也好、古板也罷,想要成為「茶飲界星巴克」,茶顏悅色要走的變革之路還很漫長。

【看熱點】

【看熱點】 京東超市的8000億秘密

【看熱點】 阿里的40萬億想像力

【看熱點】 中國女性「衛生巾貧窮」沒那麼嚴重

【看熱點】 比拼多多還下沉的電商生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0lEq3QBLq-Ct6CZ2D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