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億入股德邦,韻達要搞事情了
一向「悶聲發大財」的韻達,終於按捺不住了。
5月24日,韻達和德邦相繼發布了公告,宣布雙方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德邦快遞此次擬募資金總額不超過6.14億元,韻達旗下全資子公司福杉投資為唯一認購對象。本次交易完成後,韻達間接持有德邦6.5%的股份,為其第二大股東。
雖然6億級別的投資看上去並不大,但韻達和德邦的這次聯手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因為在七家上市快遞快遞企業中,這樣的「抱團」舉動可謂是頭一遭。
並且如此「高調」的舉動,這也與韻達長期以來的調性相差甚遠。
與其他的快遞公司相比,韻達一直非常「低調」。自1999年成立至今,韻達很少被曝出什麼大新聞,最近一次引起人們廣泛關注的莫過於此前阿里收購其10%股份的傳聞。
但就連這則傳聞在不久之前也都被證偽了,阿里目前持有的韻達股份僅為2%,而且這些股份還只是阿里通過一些外部投資者的套現換來,並非出自韻達實際控制人聶騰雲夫婦之手。
拒絕擁抱阿里後,緊接著主動出擊牽手德邦,韻達似乎在一夜之間突然變得高調了起來。事出反常必有妖,這背後定然有著其深層含義。
而通過這兩個舉動,也讓人們看到了韻達醞釀已久的兩個野心。
韻達的獨立意志
倔強的韻達,或將成為阿里補足快遞版圖的最大「攔路虎」。
2007年8月18日,劉強東在北京潘家園的一個小區里舉起了手中的酒杯,熱烈慶祝京東物流第一個快遞站的誕生。
據說當時的劉強東高興得合不攏嘴,但凡見到一個京東快遞員就要主動上去給上一個大大的擁抱,可見他對京東物流是有多麼的重視。
與全力押寶物流的劉強東不同,彼時的馬雲其實並不看好電商自建物流體系,甚至還一度唱起了反調,直言道:「中國十年之後每天將有3億個包裹,你得聘請100萬人,那這100萬人就搞死你了!」
可物流對於電商的重要性可謂人盡皆知,所以馬雲雖然沒有自建物流的打算,但對物流的重視也沒有因此而鬆懈半分。
也是在2007年前後,阿里開始了自己長達十多年的戰略物流布局:
2008年,阿里首次投資百世快遞,之後又用一個「五連投」把百世送到了納斯達克的聚光燈下,在往後的10年里又通過不斷的增持拿下了百世快遞的控制權。
2013年,阿里正式組建菜鳥網絡,馬雲任命童文紅為菜鳥董事長,開始對通達系依次進行收編。
2015年,阿里一舉拿下了當時年業務量第一的圓通11%的股份,成為了圓通的第二大股東,通達系口子開始被撕開。
2018年,阿里又以第二大股東的身份,將中通納入麾下。
2019年,阿里接連兩次斥資入股申通,最後以146億元的高價換得申通46%的股份,成為了申通背後的控制人。
至此,阿里手中已經握有除韻達以外通達系的所有門票,只要再將韻達拿下便可拼足一整張「桐廬幫」版圖,於是阿里馬不停蹄的採取了下一步的動作。
今年3月31日,阿里將要收購韻達10%、至多15%股份的傳聞不脛而走,各大媒體當時爭相報道:通達系已盡歸阿里,馬雲終於夙願以償。
但隨後的事實證明,阿里想要拿下韻達的路還長著呢。
韻達4月29日發布了2019年財報,阿里的名字雖然出現在股東名單中,可持股比例不過才2%,只是第七大股東,距離控股還差著十萬八千里。
韻達的股東構成表中,上海羅頡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持有比例為52.19%,聶騰雲的持股比例為4.26%。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上海羅頡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便是聶騰雲和陳立英。這也就意味著聶騰雲夫婦持有韻達的股份超過56%,依然是韻達無可爭議的實際控制人。
來源:天眼查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他們也沒有鬆手的打算,獨立的意志非常強烈,要不然也不會拒絕了阿里的「招安」。
而韻達的野心還不僅僅只是想要獨立,它似乎還想順勢攪一攪中國的物流格局。
擁抱德邦,韻達正在補齊自身!
韻達之所以選擇和德邦聯手,自然是有原因的。韻達也站出來做過表示,直言基於雙方各自在大小件快遞、零擔等各業務方面的優勢經驗,通過交叉銷售,推進實現銷售資源共享。
比如在部分時間或區域,若德邦股份、韻達股份雙方在各自不能獨立客戶的產品需求時,在價格、服務等相關條件同等的前提下,可優先推薦客戶使用另一方的相關產品,或者可優先選擇另一方共同合作開發該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對應的快遞、零擔、供應鏈等多產品一體化服務。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盡最大的努力滿足客戶需求,自己不能提供的可以試著推薦彼此給客戶,或者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幫助客戶,從而提升客戶粘性的目的。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這次合作似乎對於德邦的意義更為重大,因為德邦目前還在轉型的關鍵時期,需要強大的盟友助力來講個更好的故事。
可在筆者看來,這對於韻達其實才更為重要,因為德邦在零擔快運業務的強勢,正是目前韻達最想要拿到的基因。
眾所周知,德邦此前就是靠快運起家的,如今更是常年占據著零擔企業第一的位置。
資料來源:運聯研究院
我們現在熟悉的「三通一達」,主營業務基本上都是「寄快遞」,很少有「走快運」的,但快運業務量大價高優勢只要是個人都會眼紅,所以不少快遞企業對快運業務也做出過嘗試。
2017年,韻達成立了一個運乾物流來發力快運業務,但在隨後的發展中運乾物流並沒能讓韻達如願。在經過了兩年的虧損後,韻達選擇於2019年5月將快運業務剝離,運乾物流也被劃入桐廬運干旗下。
這次失利,被不少人稱之為韻達的「滑鐵盧」,在此後的這段時間裡,韻達也似乎真的放棄了快運業務,沒有再發出任何聲音。
直到現在,人們才發現韻達原來是換了一個方式,通過與德邦聯手的方式再次加碼快運業務。
2019年末,韻達發布了一則公告,宣布截止到12月29日,韻達全年累計的快遞業務量突破了100億票,市場占有率僅次於中通,穩居國內第二。
最近三年韻達的增長迅猛,一步步從原來的第五爬到了現在的第二,但勢頭已然不足,其原因之一便是百世和中通在快運業務上已作出突破。
在2019年發布的中國零擔30強中,百世和中通分別占據著第5和第12的位置,而韻達快運還在20名開外。韻達想要繼續保持增長,或者說想要超越中通,就必須要在快運業務上發力。
所以這次韻達與德邦的合作,很有可能就是在向德邦取經,以期能夠讓自己的快運業務有所突破,至少要站到和中通同一個起跑線上。
畢竟只有這樣,韻達才能夠試著去坐上一坐那快遞的頭把交椅!
作者:王小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u5-V3IBnkjnB-0zk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