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喝上一杯冰爽的果汁!在大部分人心中,果汁好呀:酸酸甜甜、營養豐富,懶人一族的首選。
但從科學角度,喝果汁其實並不那麼健康。
去年夏天,我們發了一篇文章 《講真,水果打成汁,不比可樂健康多少》 ,其中講到水果榨汁會損失營養,而且會讓血糖反應更高,不利於健康。
在文章的評論區收到了數千條留言,不少小夥伴表示「學到了」,但還有很多人提出了疑問:
吃水果不也要嚼嗎,為啥榨汁了就不好?
果汁不好,但如果連果渣一起喝掉,還會有那麼大差別嗎?
吃水果和喝果汁,理論上有差異,但實際的身體反應真有那麼大嗎?
Emmm……好問題 🤔
不光是大家好奇,我們也好奇啊!
本著「有問題就要解決」的原則, 又可以公費吃喝求真務實的丁香小夥伴準備做個實驗,看看身體是不是真的有變化,到底會有多大變化。
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實驗思路
工具人:阿官
(曾經連喝 10 小時飲料的也是她)
工具:24 小時血糖動態監測儀
食材:橙子,橙子和橙子
一直在吃橙子、吃橙子、吃橙子……
為了儘量減少干擾因素,工具人在實驗期間要保持正常飲食規律作息,並在每天早晨空腹狀態,準點開始吃等量的橙子。
(補充說明:實驗僅為驗證是否真的有變化,不為發論文,存在個體差異且不夠嚴謹,僅供大家參考和理解。)
先放一下血糖變化的結果……真的,不一樣!(大家可以猜猜三條曲線,分別是什麼)
圖片來源:自己做的
吃水果 VS 喝果汁
血糖就跟過山車一樣
參考食物成分表,橙子的含糖量為 8.6 克/ 100 克,升糖指數( GI )為 43。
是一種健康又美味的水果。
先給大家一個參考,這是阿官平時正常吃一頓飯的血糖變化。波動表明,工具人阿官,是個血糖調控正常的合格工具人。
註:血糖具體數值可能因為不同儀器有浮動,主要關注血糖波動趨勢。
橙子實驗正式開始。
快樂的第一天清晨,兩顆手剝橙子(340 克)下肚後,工具人的血糖經歷了一個小幅度的波動,最高峰(35 分鐘)時增加了 2.2(從 4.4 6.7) 。
整體也還算平穩。
快樂的第二天,甜甜的果汁來了(兩顆橙子榨汁,手動過濾果渣),獲得一小杯果汁。
工具人阿官,喝完橙汁後的血糖是這樣子的:
雖然是來自同等重量橙子榨出的橙汁,但帶來的血糖變化,不僅波峰更高,持續波動時間更久,最高峰值達 7.2,比吃橙子高出了 0.5。
剛還在為好喝的果汁喜笑顏開的阿官,看到自己的血糖可就沒那麼好受了。
要知道,血糖這小小的幾個點的波動,意味著有大量的「糖」快速衝進了血液。
給不了解背後原理的朋友們解釋一下(了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去看帶果渣的血糖)。
在人體中,血糖的濃度是被嚴格控制的。通常維持在 4~7 mmol/L 的範圍內。持續性的高血糖容易引發糖尿病之類的代謝病,而低血糖就會引起頭暈、甚至休克的症狀。
血糖猛一上升,胰島素就得立刻加班,開始拚命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讓血糖保持相對的穩定,儘量減少這種大起大落。而喝完果汁這一波大的血糖增長,也就意味著有更多的胰島素在投入戰鬥。
那會不會是因為去掉了渣,讓水果的有益成分減少,才造成血糖更高呢?
沒有去渣的橙汁
血糖波動更大了
第三輪橙子試驗:兩個橙子榨汁,帶渣喝下去。
事實證明,橙子和帶著果渣的橙汁,雖然只是從固體變成液體,分子還是那個分子,但是血糖反應真的不一樣了!
為什麼吃下去的東西似乎一樣多,但實際血糖波動卻差別這麼大?
查閱文獻研究 + 諮詢專家後,我們得到的解釋是:對身體而言,血糖的波動不僅看吃下去的糖多少,還要看糖是不是「容易」吸收。
完整的水果,糖分被鎖在一個個由膳食纖維的小房子(細胞)里,需要牙齒、胃、腸道共同努力,才能一點點打碎膳食纖維,破壞細胞結構,讓糖分釋放出來,慢慢吸收進血液,因此血糖的峰值會相對更低一些。
牙齒再怎麼厲害也沒辦法像料理機一樣,把水果完全碾碎壓爛。水果中的糖分會有一部分被膳食纖維拖住,不能自由活動,這樣一來,糖分被吸收的速度就慢。
但水果榨汁的過程中,機器會快速把膳食纖維切碎,推倒幾乎所有困住糖分的小房子,水果細胞中的糖分和水分一起,就形成了一杯……好吸收的糖水。
就算不過濾掉果渣,但糖此時已經自由了,依舊能不被約束地快速進入血液。
那為什麼保留果渣,不僅沒有降低血糖波動,反而讓血糖峰值更高了一點呢?
原因很可能是:糖變少了。
雖然已經很努力了,但 340 克的橙子肉,還是剩下了 86 克的果渣
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雖然果渣已經被榨乾,但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一些糖藏在裡面(果渣兌水後,依然會有淡淡的甜味)。濾掉果渣的同時這些糖也被丟掉了,而沒有濾掉果渣,這些糖分最終還是會進入血液,血糖波動更大一點。
這樣的結果,驗證了之前文章的結論,但讓兩位喜愛果汁的工具人一點都不快樂。
即便是吃下去的糖一樣多,但對身體的影響卻大不相同。喝橙汁刺激胰腺分泌的胰島素,幾乎是吃橙子時分泌的兩倍。
圖片來源:文獻
或許也有小夥伴還想「掙扎」一下:水果里可不只有糖呀,而且喝起來很方便,總是有點好處吧?
工具人的真實體驗是:喝起來方便,可能並不是一件好事。
果汁,讓人輕鬆吞下 30 克糖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吃橙子和喝橙汁的三天測試中,工具人的狀態分別是:
吃橙子
喝帶渣橙汁
喝橙汁
不用多說,看錶情就懂。
吃橙子的時候,需要不斷重複「咬-咀嚼-咽」的過程,雖然買到的橙子很甜,但吃半個就開始感到累了,吃第二個的時候,那真的是靠毅力在咀嚼。
胃裡很飽,腮幫子很酸。
但喝果汁完全不同,酸酸甜甜的橙汁,咕咚咕咚,輕鬆又快樂!尤其是過濾掉渣渣的果汁,簡直還想再來一杯。
如果按照重量換算,一杯 330 克的果汁(帶渣)的糖含量大約在 30 克左右(和一瓶 330 毫升的可樂不相上下)。
生活中大家或許也有類似感受:一個橙子就飽的人,喝 2 個甚至 3 個橙子榨的汁,輕輕鬆鬆不是事兒。不知不覺中,熱量和糖分就超標了。
除了對血糖的影響外,榨汁還會造成一些看不見的損失。
例如維生素 C,會在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後迅速被氧化,從而失去功效。
有研究顯示,如果直接用榨汁機在無保護環境下榨汁,在榨出來那一刻的維生素 C,損失最高可以達到 84% 以上。如果將果汁敞開放著,那麼倖存的維生素 C 還將繼續迅速減少。
也就是說,即使是完全相同分量的水果,直接吃和榨汁喝,給身體帶來的影響完全不同。
美味的水果
能吃就別喝了吧
推薦大家吃完整水果,別執迷果汁這事,其實早就不是啥新鮮事。
圖片來源:bbc
更高的血糖反應,更容易攝入過量,更少的營養成分——這是越來越多的營養師不推薦果汁的原因之一。
2015 年,一篇發表在醫學頂級期刊《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的文章,總結了 17 項大人群隨訪研究,最後得出結論:
即便排除了長胖帶來的影響,每天喝一份(約 250 mL)果汁的人,糖尿病發病風險也仍然比不喝果汁的人高 10%;
而在很多飲料與健康的研究中,果汁都被歸為「甜飲料」類別,也就是和可樂在一組。
水果,能用吃的,就別用喝的!
而且咀嚼時,感受不同水果的質感和風味,享受汁水在唇齒間綻放的口感,也是吃水果的快樂啊。
彩蛋
喝可樂的血糖會怎樣?
無糖可樂呢?
便利店無添加糖的純果汁呢?
酸酸甜甜的乳酸菌飲料又會怎樣的?
別急,我們都測了,結果真的會讓你大開眼界!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1]Atkinson FS, Foster-Powell K, Brand-Miller JC. International tables of glycemic index and glycemic load values: 2008. Diabetes care 2008;31(12):2281-3.
[3]Auerbach BJ, Dibey S, Vallila-Buchman P, Kratz M, Krieger J. Review of 100% Fruit Juice and Chronic Health Conditions: Implications for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Policy. Adv Nutr 2018;9(2):78-85. doi: 010.1093/advances/nmx006.
http://nfnyxbnew.yywkt.com/Admin/UploadFile/Issue/4yqbw4oy.pdf
策劃製作
策劃:阿官 & Murphy | 監製:Feidi
插圖拍攝:阿官 | 封面圖來源: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