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中元節,1不踩,2不游,3不吃,4不掛,遵循傳統,人順家旺

2024-08-17     市井覓食記

【以下內容均為介紹民間傳統習俗,無不良導向,反對封建迷信】

俗話說「過了七月節,夜寒白里熱」,這話中所說的七月節指的正是七月十五中元節,它和除夕、清明、重陽三個節日一起被合稱為中華民族傳統的四大祭祖節。

據說七月十五最初被當作節日來慶祝,是源於古人對月亮的崇拜,因為此時正是月中,月相最為圓滿之際,再加上農曆七月也預示著收穫季節的到來,所以七月十五成為了一個特殊的日子。之後按照禮制,秋天收穫的新鮮食物應先向祖先供祭,向他們分享收穫的喜悅,並感謝祖先的庇護得以豐收,慢慢的七月十五便演變成了一大祭祖節日。

而中元節這一名字則是人們又結合了「三元說」中所提到的「地官中元赦罪」之說,這才將七月十五這日正式命名為中元節。民間所流傳的關於中元節的一些說法,可能會令人有些畏懼,但其實都離不開敬祖盡孝的核心,人們只是把對親人的想念和哀思寄託至了一個節日上。

這千百年間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和民俗不能忘,關於這一特殊節日裡的忌諱也要記得以敬畏之心看待和尊重。眼看中元節就要到了,建議大家記得「1不踩2不游3不吃4不掛」,遵循傳統人順家旺。

1不踩:不踩紙錢

在中元節到來之前,幾乎各家各戶的長輩都會提前採買一些紙錢、疊一些紙版的金銀元寶等,到了中元節這日去墓地將這些燒給逝去的親人和祖先。如果是和家人一起前往墓地燒紙,在祭祖的過程中要謹記,燒紙錢的時候一定要將其燒盡,不要用腳踩踏,不然是對先人的不敬。

另外在中元節還有一些人會直接在街角十字路口邊給去世的親人燒紙,通常會留下燒紙的印記或是沒燒到的紙錢飄落在路邊,若是路過也要記得避開,儘量不要踩踏,也要尊重其他的逝者。

2不游:不游泳不夜遊

農曆七月十五前後的天氣還比較熱,有些人就會貪涼跑到河溪邊遊玩、游野泳,但在七月十五這日最好是不要下河游泳,一方面是這個節日比較嚴肅,要以祭祖為重,不宜嬉戲玩鬧。

其次是農曆七月看似外面的天氣很熱,但時間上已入了秋,河水又多依傍在涼快的山川附近,水溫已經變的比較涼了,下水後很有可能會導致腿部肌肉受刺激引起抽筋,出現危險的情況,也可能游完後著涼感冒,所以這時去游泳是比較不安全、不利於健康的。

同樣的這天也不宜晚上外出遊玩,太陽落山後陰氣漸重,路上燒紙祭奠親人的也不少,看見後心裡難免多會打怵,所以最好是早早回家為親人祈福。

3不吃:不吃祭品和寓意不佳的水果

中元節這日按照民俗傳統,家中是要準備一些雞鴨魚肉、飯菜、水果和酒水供給祖先的,以示尊重,這些祭祀用的供品是不能輕易動和吃的,尤其是家中有孩子的,一定要記得提前叮囑他們。

另外在中元節期間,像梨、李子這樣有著「分離」的不好寓意的水果也不要買回家供給祖先親人或是食用,還有像葡萄、香蕉、龍眼等一些成串的水果也不宜買不宜吃,因為這些水果在老一輩看來有著「成串跟著先人走」的寓意,是不吉利的兆頭,所以這類寓意不佳的水果也不要在中元節拎回家吃或當做供品。

4不掛:不掛風鈴

現今可能會有很多年輕人比較喜歡風鈴聲,在裝修屋子的時候就會在家中通風的地方掛上一串漂亮的風鈴當做飾物,平時也能常聽一聽悅耳的響聲。但在傳統文化中,風鈴的聲音並不是特別吉利的,是容易招惹陰性物質的,所以在陰氣相對較重的七月十五這日,最好是提前將家裡的風鈴取下來存放,不讓它發出聲音。

——老井說——

中元節這天祭祀上墳的時間也是頗為講究的,像清明節掃墓可能講究「前三後四」,只要是在清明的前三天和後四天之內去祭祀掃墓都是可以的,但中元節則講究當天的上午去上墳,日子提前和推後都是不合適的,所以如果是要和家人親自去墓地祭祖掃墓,最好是提早商定好中元節這日去祭祀的時間。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和你一起分享這個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73cc0e54d137890e7e5eef7bc6bd1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