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6歲中專生上海實習,被單位領導說了兩句,向母親訴苦後失聯

2022-01-16     奶爸聊教育

原標題:河北16歲中專生上海實習,被單位領導說了兩句,向母親訴苦後失聯

相對於高考,中考的競爭更加激烈,只有40%有餘的高中升學率,讓無數學子不得不遺憾地與高中擦肩而過。這些在中考失利的學生走上的是一條與考上高中的同學截然不同的道路,他們就讀的是中專或者技校,經過幾年的學習之後,就要踏上社會,進入實習階段。面對社會這口大染缸,久處象牙塔的孩子將會引來真正的挑戰,那裡不會有人寵著你、慣著你,一切都需自己迎難而上、克服艱辛,非常考驗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河北就有一個16歲的中專生在上海實習,被單位領導說了兩句,通過微信向家鄉的母親訴苦後失聯。

這位16歲的中專生名叫郗慶研,出生在河北邯鄲一戶普通家庭,中考的時候沒考好,進入了當地一所民辦中專邯鄲信息工程學校。大家都知道,中專的教學模式和高中並不一樣,中專生經歷了幾年的校內學習後,就會進入校外實習階段,被學校安排到對口的企業工作實習。郗慶研也不例外,剛滿16歲的他,就已經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從河北千里迢迢來到了上海,在一家物流企業實習

不過,他的這次實習似乎並不順利。2021年12月底才到上海實習,工作大約7天的時間,1月5號晚上,郗慶研就給母親發了微信,希望家人能夠來上海接他回家。母親察覺到了他心情不好,就追問原因,可是,郗慶研並沒有回答,只是一定堅持要母親接他離開上海。等到母親打電話想要詢問他具體原委時,卻發現他的手機關機了,母親趕忙聯繫老師,老師趕到郗慶研所在的宿舍,也沒有發現他的人影。通過詢問同學得知,他在晚飯的時候說是要出門走走,順便吃個飯,就一直沒有回來。目前,16歲小伙郗慶研仍然沒有被找到。

郗慶研為什麼要關機?由於當事人至今還處在失聯狀態,真正的原因還不可知。但是,通過目前已知的信息,16歲的郗慶研也許正是因為實習上遇到了挫折。過來人都明白,在學校,學生就是「寶貝」,都是被老師供奉的存在。進入社會參加工作以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沒有人會把他們當作孩子,工作失誤了就會被點名批評。現在,有些孩子在家裡、在學校里被家長和老師慣壞了,受不了一點罪,也容不得一點批評,稍微不如意,就撂挑子。通過了解,郗慶研失蹤當天曾經被單位領導批評,說了幾句,並命令他第二天休息,這很有可能是導致郗慶研失聯的主要誘因。

縱觀現在的年輕人,由於家庭條件越來越好,90後、00後們成長環境已經不像70和80後那樣艱苦,而且又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孩子幾乎都是在錦衣玉食之中成長,被家長捧在手心。再加上國家政策不斷健全,學校管教學生也不敢過於嚴厲,這讓現在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少太多的挫折。一路順風順水的他們,進入社會就會遇到許多麻煩。所以,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除了需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身體健康以外,還應注意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需要重視的是,家長沒必要額外為孩子故意製造挫折,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隨處都可以遇到挫折,譬如寫作業的時候,正在裝修的鄰居家突然傳來刺耳的電鑽聲,孩子無法忍受,這也是一種挫折環境。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會有兩種處理方法,第一種是忍一忍,也就是硬扛。還有一種就是躲一躲或者讓工人暫停施工。但是,前者「硬扛」涉及到臨界線的問題,把握不好度,孩子可能出現「崩盤」的情況,而後者則是無法幫助孩子促進能力的增強。

這裡為各位家長提供第三種處理方法,適當地與孩子採用共情的方式,當電鑽聲響起來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做個可以開心的小遊戲,等到電鑽聲停止,結束遊戲。這樣來回幾次之後,就會發現孩子在電鑽聲的環境中適應的時間越來越長。實際上噪聲並沒有簡短,而是孩子的煩躁的情緒得到了釋放,同時又慢慢適應了「噪音」這個逆境,無形之中,抗挫折能力得到了成長。

希望每位家長都能夠重視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養,這是一種可以相伴孩子一生的重要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52c4e130df52b2bfe304fd1a4e6b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