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謀略:親力親為是大忌,懂得「適當放手」才可能更上一層樓

2019-08-28     管理新視野

沒有人喜歡被管太多,這會讓人感到受挫、泄氣、沒幹勁。然而,有些管理者就是永遠管太多。

如果你和大多數管理者一樣,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管太多,那麼對照以下清單自我反思吧:

1. 你對下屬做出的成果永遠不滿意。

2. 你常常感到沮喪,因為下屬做事的方式和你不同。

3. 你非常關注細節,並且覺得改正錯誤是件值得自豪(或很糾結)的事。

4. 你時刻都想了解到你的下屬在哪、在做什麼事。

5. 你頻繁詢問工作最新進展。

6. 你希望下屬發的每一封郵件都要抄送你。

雖然注重細節、確保工作完成很重要,但是有些事情管理者真的沒必要每件事都管。管太多的問題在於,不論是否有必要,他們都用同樣挑剔、嚴格且不留情面的方式來對待每項工作。這樣不但會損害團隊士氣,還會影響工作效率,管理者必須停止這麼做。

Steve是一位傑出高管,他從上司和下屬那得到的一些反饋,讓他意識到親力親為的管理方式存在諸多弊端:

1. 「他很難將工作放手讓下屬去做,並且總是詢問細節。他不明白有些事是不值得他花費那麼多時間和精力的;他不知道該不該相信下屬能完成工作。這樣一來,他會累死下屬,也會累死自己。」

2. 「他其實很有能力,而且有些事情根本就不需要由他來做。但是他做了許多細枝末節的基礎工作,沒有把時間投入到更高層次的公司戰略發展上。」

3. 「介入太多反而成了他的瓶頸。」

雖然什麼都管在短期內效果不錯,但是從長期來看,無論對團隊、公司,甚至管理者自身都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管太多會削弱自己的生產力,從而沒有精力去做重要的事;管太多還會阻礙下屬的成長,打擊他們的士氣。這也會成為公司的致命弱點,因為只要管理者不在或沒有過多參與時,下屬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工作。

下面四個方法能夠幫助領導者優化管理方式:

1. 克服自己的缺點。

我們總是能為自己找到藉口,管太多的管理者也明白這個道理。以下是管太多的管理者給出的一些常見藉口,以及他們真正的意圖:

以上這些藉口只會打擊團隊士氣和下屬的進取心。管理不應該找出各種理由來說明為何管太多,而應該考慮如何不管太多。

2. 懂得放手。

管理得當與管太多之間的區別在於,究竟要管到多細。遠離管太多的關鍵就是別管細枝末節的事,這或許很難,但關鍵在於每次改變一點即可。

  • 首先,從你的日程安排開始做起。看看哪些工作屬於比較容易完成的,把它交給下屬去辦。
  • 其次,和下屬們進行一次直接的交流,明確地告知他們,哪種層次的細節你會參與,以及他們希望你幫什麼忙。
  • 第三,在你的日程安排表上標記出優先處理事項,也就是能真正增加價值的大項目,並且確保你花費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這上面。

3. 提出「預期結果」,而不是「完成方法」。

對該做的事情有一些期許這沒什麼不對,但是「告知預期的結果」和「告訴如何達到那些結果」是不同的。作為一個管理者,你的工作是將每一個任務清晰地設立及格標準。換句話說,你可以說明你希望最終達到的目標,但不需要逐一詳細說明如何完成目標。

如果仍然覺得不放心的話,你可以事先告知下屬你的預期目標,然後詢問團隊成員準備如何達成,而不是告訴他們應該如何達成。這樣一來,你會驚訝地發現他們雖然和你的方法不同,但是依然可以極為出色地完成任務。

4. 激勵下屬取得成功。

領導者管太多的另一個原因是:害怕失敗。當領導者把失敗的風險放大,下屬就會養成「習得性無助」的心態,他們開始相信只有領導凡事都管,他們才可能做好工作。而這將是個惡性循環。

與其害怕失敗,領導者不如激勵下屬取得成功。比如,清楚地告知下屬如何才能達到成功,並提供成功所需的各種資源、信息和支持。另外,凡是達到標準就要予以獎勵。長此以往,領導者會發現,眼下的一些失誤將有助於長遠的發展。

沒有人希望有個「管太多」上司,也沒有人希望自己是個被人討厭的「管太多」領導。管理者需要把精力放在公司戰略、員工激勵等大的方面。一旦把精力放對地方,你就會成為一名高效的管理者。

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有效的管理可以促進事業的成功。這裡為您推薦一款管理成長定製課,涵蓋"領導力開發、團隊建設、員工激勵、人才視野"等多維度的高效方法和落地經驗。

如果您感興趣,歡迎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助你的2019更美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u8y3mwBJleJMoPM7d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