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吃苦」能養生?小心養生不成反中毒!

2020-06-10     阮光鋒

原標題:夏天「吃苦」能養生?小心養生不成反中毒!

圖片來源freepik.com

夏天到了,天氣也越來越熱了。如何飲食更有助於度過炎炎夏日,也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比如,很多人一到夏天,就會經常買苦瓜吃,認為這樣吃更健康。民間也一直流傳著 「 夏日吃苦,勝似進補」的說法。

那麼,夏天吃苦真的能養生嗎?今天我們來聊聊夏季吃苦養生。

吃苦味食物真的能養生嗎?

很多人都堅信「苦味食物能養生」。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依據呢?

其實,這只是人類一廂情願的想法。從營養學角度來看,這種說法並沒有依據。

植物的苦味,其實是它們抵抗外界環境侵害的一種自我保護手段,防止被動物或者人類食用。

苦味食物中的苦味主要包括生物鹼、萜類、糖苷類和苦味肽類等,另外還有礦物質和某些胺基酸等。

從營養成分來看,除了礦物質和某些胺基酸,其他對於人體來說都算不上需要量很大的營養物質。況且,苦味的礦物質和胺基酸,對於人體通常也沒有很大的營養貢獻。

而且,從全球的膳食指南來看,營養學裡推薦的健康飲食模式一般都是根據 食物種類來劃分的,如穀物、水果蔬菜、豆類堅果、乳製品等等, 並沒有按照味道來推薦大家飲食的

所以,「夏季吃苦勝似進補」的說法是不符合營養學基本常識的,在科學上也是站不住腳的。

圖片來源pixabay.com

吃苦味蔬菜,小心中毒!

常見的有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萵筍、苦菊等,我們也都經常吃吃,它們的安全性還是令人放心的,畢竟也是經過我們人類「小白鼠」這麼多年的實驗驗證過的,在吃的時候並不用太擔心。

這些蔬菜的營養並不特殊,跟其他我們常吃的其他味道的蔬菜,比如黃瓜、空心菜、娃娃菜等,都沒有特別的營養優勢, 對於養生也沒有特殊的作用。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吃其他蔬菜來獲得營養需要。

不過,對於比較少見的苦味野菜或是其他本應不苦的食品嘗出苦味,就需要大家特別提高警惕,因為一旦食用,很可能會使人中毒。

因為苦味經常是植物的一種「自我防禦機制」,很多苦味食物對昆蟲等其他動物其實是不安全的。比如苦味果仁,像比如苦杏仁、苦桃仁、櫻桃仁、銀杏果等誤食後中毒的風險就不小。

圖片來源pixabay.com

苦杏仁為例,它含有氰苷,當植物細胞結構被破壞時,含氰甙植物內的β-葡萄糖苷酶可水解氰甙生成有毒的氫氰酸,可能引起人類的急性中毒。60毫克氫氰酸就可以置人於死地,而每100克苦杏仁就可以分解出100~250毫克的,也就是說面對苦杏仁千萬要小心。

如果實在想吃,杏仁最好加熱熟透後再吃。因為氰苷對熱不穩定,煮沸可以除去90%以上的氰甙。所以,最好不要生吃這些含氰苷的食物,徹底加熱後再吃就不要太擔心。

圖片來源freepik.com

再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絲瓜,我想很多人也應該吃過。

正常的絲瓜味道通常是不苦的,食用後也不會引起中毒。但是,有的絲瓜味道卻是苦的。因為苦絲瓜中含有一種 鹼糖甙毒素,加熱後也很難去除,如果不小吃了,通常在半小時至數小時內,就可出現中毒症狀,嚴重的還有性命之憂。所以,味道太苦的絲瓜可得當心了,最好不要吃。

之間就發生過因為吃苦而導致中毒的案例。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之前網上還發生過因為吃夜開花而中毒的案例。一女士認為夏天吃點苦的蔬菜能敗火、養生,結果食用苦味夜開花而導致中毒,送到醫院搶救。原來,開花分甜、苦兩種,甜的夜開花可以放心食用,但苦的夜開花是不能吃的。因為苦夜開花中含鹼糖甙,加熱後也不易被破壞,誤食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甚至會危及生命。

除了植物食物外,動物性食物如果產生苦味了,也需要特別當心。比如, 被污染的牛奶,它裡面部分蛋白質會水解為肽類,就容易具有苦味,儘量不要喝,這種也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總的來說,很多食物中的苦味物質是可能有毒的,大家可不能為了養生而盲目追求,還是不要亂吃的好。夏季飲食,在注意防止中暑的基礎上,跟其他季節其實沒有很大區別。

圖片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fkVnXIBnkjnB-0zPpDS.html